位置: 文档库 > 求职简历 > 病毒免疫技术研究员简历模板

病毒免疫技术研究员简历模板

自有天意 上传于 2022-12-31 08:33

《病毒免疫技术研究员简历模板》

一、个人信息

姓名:李XX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0年5月

联系方式:手机(+86)138XXXX1234 | 邮箱:lixx@research.com

现居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求职意向:病毒免疫技术研究员(全职/高级研究员)

二、教育背景

2012.09-2017.06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

专业:病毒学与免疫学

研究方向:病毒与宿主免疫互作机制、抗病毒免疫应答调控

主修课程:分子病毒学、免疫学原理、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实验动物学

毕业论文:《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宿主TLR4受体互作机制研究》

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Cell Host & Microbe》发表SCI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30

2008.09-2012.06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士

专业:生物技术

毕业设计:《CRISPR/Cas9系统在流感病毒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获奖情况:国家奖学金(2011)、校级优秀毕业生(2012)

三、工作经历

2021.03-至今 上海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研究员

职责:

1. 主导新冠病毒变异株免疫逃逸机制研究项目,建立伪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平台,完成200+临床样本分析,发现3个关键突变位点影响抗体中和效力

2. 开发基于单细胞测序的T细胞受体(TCR)库分析技术,建立免疫组库数据库,支持肿瘤新抗原疫苗研发

3. 优化CAR-T细胞制备工艺,将病毒转导效率从65%提升至92%,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4. 撰写5项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参与3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5. 指导3名硕士生完成毕业课题,组织月度学术研讨会

2017.07-2021.0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职责:

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免疫屏障机制”,负责灵长类动物模型构建

2. 建立荧光素酶报告病毒系统,实现病毒复制动态实时监测,发表方法学论文1篇

3. 完成寨卡病毒母婴传播机制研究,揭示胎盘屏障破坏的关键免疫因子

4. 开发高通量中和抗体筛选平台,筛选出3株广谱中和抗体进入临床前研究

5.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NIH团队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四、专业技能

实验技术:

- 病毒培养与纯化(VSV、HIV、SARS-CoV-2伪病毒系统

- 免疫学检测技术(ELISA、流式细胞术、中和试验)

- 分子生物学技术(qPCR、Western Blot、CRISPR基因编辑)

- 单细胞测序技术(10x Genomics、Smart-seq2)

- 动物实验技术(小鼠感染模型、组织病理学分析)

数据分析:

- 生物信息学工具(R语言、Python、GraphPad Prism)

- 免疫组库分析(MiXCR、IMGT数据库)

- 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FastQC、BWA、GATK)

语言能力:

- 英语(CET-6 628分,可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撰写论文)

- 日语(N2级,基础交流)

五、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 Li XX, et al. (2022) Structural basis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binding to TLR4. Nature Immunology, 23(5):689-701.

2. Li XX, et al. (2020) Immune escape mechanisms of SARS-CoV-2 variants. Cell Host & Microbe, 28(3):456-468.

3. Li XX, et al. (2019) Zika virus disrupts placental barrier via TLR3-mediated inflamm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1(498):eaav5403.

专利申请:

1. 一种检测新冠病毒变异株免疫逃逸的伪病毒系统(ZL202110123456.7)

2. 基于单细胞TCR测序的肿瘤新抗原预测方法(202210234567.8,实质审查)

会议报告:

2022年国际病毒学大会(口头报告):《新冠病毒变异株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动态博弈》

2021年中国免疫学会年会(分会场主持):《单细胞技术解析抗病毒免疫应答》

六、项目经验

项目名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免疫逃逸机制研究(2021-2023)

角色:项目负责人

经费:5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成果:

- 构建覆盖全球主要变异株的伪病毒库

- 发现N501Y突变增强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

- 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免疫逃逸预测模型(准确率>90%)

项目名称:肿瘤新抗原疫苗研发(2020-2022)

角色:技术骨干

合作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成果:

- 建立患者特异性新抗原预测流程

- 完成I期临床试验(N=30),客观缓解率达40%

七、获奖与荣誉

2022年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2021年 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

2020年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2019年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八、自我评价

具备扎实的病毒学与免疫学理论基础,10年专注病毒-宿主互作机制研究,熟悉从基础发现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研发流程。擅长运用单细胞测序、CRISPR筛选等前沿技术解决科学问题,具有跨学科协作能力(曾与计算生物学、临床医学团队紧密合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主持国家级项目,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追求科学严谨与创新突破的平衡,期待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或疫苗设计领域发挥专业价值。

关键词:病毒免疫技术、研究员、新冠病毒、单细胞测序、免疫逃逸、CAR-T细胞、中和抗体、CRISPR、肿瘤新抗原、伪病毒系统

简介:本简历展示了一位具有10年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经验的博士求职者,其教育背景涵盖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工作经历包括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上海生物科技公司。核心成果涉及新冠病毒变异株研究、CAR-T细胞工艺优化、单细胞TCR测序技术开发,发表3篇SCI一区论文,主持国家级项目,申请5项专利,具备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能力,求职目标为病毒免疫技术领域的高级研究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