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刺血拔罐、针刺、慢性湿疹、疗效观察、复发率
一、引言
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瘙痒剧烈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慢性湿疹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然短期内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慢性湿疹多因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所致,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刺血拔罐和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旨在观察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 - 65岁之间;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针刺、刺血拔罐治疗有禁忌证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皮肤疾病或系统性疾病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1. 治疗组
(1)针刺治疗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患者取舒适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适宜规格的毫针进行针刺。曲池、合谷直刺0.5 - 1寸,血海直刺1 - 1.5寸,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 - 0.8寸,三阴交直刺1 - 1.5寸。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连续治疗4周。
(2)刺血拔罐治疗
取穴:大椎、肺俞、委中。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上快速点刺3 - 5下,以微微出血为宜。然后迅速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吸附于点刺部位,留罐10 - 15分钟,以拔出适量瘀血为度。每周治疗2次,每次间隔3 - 4天,连续治疗4周。
2.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每次10mg,每日1次;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2次,涂抹于患处。连续治疗4周。
(三)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瘙痒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 - 70%,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瘙痒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症状积分
根据患者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等症状进行评分。瘙痒程度:无瘙痒0分,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1分,中度瘙痒(影响睡眠)2分,重度瘙痒(严重影响睡眠)3分;皮损面积:无皮损0分,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10% 1分,10% - 30% 2分,30% - 50% 3分,>50% 4分;皮损形态:无皮损0分,红斑、丘疹1分,水疱、糜烂2分,苔藓样变3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计算症状积分改善率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 复发率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复发情况。复发率 = 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 ---- | ---- | ---- | ---- | ---- | ---- | ---- | |治疗组|50|20(40.0)|15(30.0)|10(20.0)|5(10.0)|45(90.0)| |对照组|50|10(20.0)|12(24.0)|13(26.0)|15(30.0)|35(70.0)|
(二)两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症状积分改善率(%)| | ---- | ---- | ---- | ---- | ---- | |治疗组|50|10.2±2.1|3.5±1.2|65.7±10.3| |对照组|50|10.0±2.0|6.2±1.5|38.0±9.5|
(三)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率为30.0%,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控制炎症为主,但长期使用西药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慢性湿疹多因禀赋不耐,饮食不节,脾胃失运,湿热内生,复感风邪,内外两邪相搏,浸淫肌肤所致。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原则。
针刺治疗慢性湿疹具有独特的优势。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针刺此二穴可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具有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的作用;膈俞为血会,可活血通络、调畅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健脾益胃、调肝补肾、滋阴养血。诸穴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
刺血拔罐疗法通过三棱针点刺穴位,放出少量血液,可泻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大椎为督脉穴位,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刺血拔罐大椎穴可振奋阳气、祛风散寒;肺俞为肺之背俞穴,肺主皮毛,刺血拔罐肺俞穴可宣肺理气、疏风解表;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刺血拔罐委中穴可清泻血热、通利小便。刺血拔罐与针刺相结合,可增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等有关。
五、结论
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简介:本文通过选取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