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环切术、宫颈病变、临床效果、安全性、生活质量
一、引言
宫颈病变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多种类型。其中,CIN 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宫颈癌的重要前驱病变。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病变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宫颈病变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宫颈锥切术等。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宫颈病变,效果有限;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对于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复发率较高的问题;宫颈锥切术虽然能够较为彻底地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颈环切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宫颈病变的治疗。宫颈环切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更精准地切除病变组织,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正常宫颈组织,对患者的生殖功能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具体时间段]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X]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病变;年龄在[具体年龄范围]岁之间;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有急性生殖道炎症;有宫颈手术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X/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1. 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切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铺无菌巾。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向外牵拉,暴露宫颈。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选择合适的环形电极,将电极置于宫颈病变外缘[具体距离]mm 处,启动高频电刀,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切割宫颈组织,直至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2.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宫颈病变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如局部应用抗生素、干扰素等;对于中重度宫颈病变患者,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锥切术操作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宫颈钳牵拉宫颈,以锥形刀或冷刀锥切宫颈,切除范围包括病变组织及周围[具体范围]mm 的正常组织,切除的标本同样送病理检查。术后处理与观察组相同。
(三)观察指标
1. 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评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病理检查无病变组织;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病理检查病变程度减轻;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病理检查病变程度无明显变化;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病理检查病变程度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 100%。
2. 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宫颈粘连等。
4.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 - C30)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多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具体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² 检验。P
三、结果
(一)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X]%,显著高于对照组的[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 |观察组|[X/2]|[具体痊愈例数]|[具体显效例数]|[具体有效例数]|[具体无效例数]|[X]%| |对照组|[X/2]|[具体痊愈例数]|[具体显效例数]|[具体有效例数]|[具体无效例数]|[X]%|
(二)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具体时间范围 1])min,短于对照组的([具体时间范围 2])min;术中出血量为([具体出血量范围 1])ml,少于对照组的([具体出血量范围 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 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 ± 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 |观察组|[X/2]|[具体平均手术时间 1]|[具体平均出血量 1]| |对照组|[X/2]|[具体平均手术时间 2]|[具体平均出血量 2]|
(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X]%,低于对照组的[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出血|感染|宫颈粘连|总发生率| |----|----|----|----|----|----| |观察组|[X/2]|[具体出血例数]|[具体感染例数]|[具体宫颈粘连例数]|[X]%| |对照组|[X/2]|[具体出血例数]|[具体感染例数]|[具体宫颈粘连例数]|[X]%|
(四)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 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 ±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 |观察组|[X/2]|[具体治疗前平均分 1]|[具体治疗后平均分 1]| |对照组|[X/2]|[具体治疗前平均分 2]|[具体治疗后平均分 2]|
四、讨论
宫颈病变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至关重要。传统的宫颈病变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宫颈环切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逐渐显示出其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治疗方法。这可能是因为宫颈环切术能够更精准地切除病变组织,减少了病变残留的可能性。同时,宫颈环切术采用高频电刀进行切割,具有止血效果好、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宫颈环切术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也少于传统治疗方法。这进一步体现了宫颈环切术微创的特点,减少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术后并发症是衡量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宫颈环切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方法组。这可能与宫颈环切术手术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少有关。例如,传统宫颈锥切术由于切除范围较大,容易引起宫颈粘连等并发症,而宫颈环切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正常宫颈组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生活质量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估发现,宫颈环切术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优于传统治疗方法。这表明宫颈环切术不仅能够有效治疗宫颈病变,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恢复。
五、结论
综上所述,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的宫颈病变治疗方法相比,宫颈环切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然而,本研究样本量有限,研究时间较短,对于宫颈环切术的长期疗效和远期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
简介:本文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切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