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永辉超市(601933):改革处于阵痛期 等待拐点到来

永辉超市(601933):改革处于阵痛期 等待拐点到来

为人师表 上传于 2021-05-08 14:19

《永辉超市(601933):改革处于阵痛期 等待拐点到来》

一、引言:零售行业变革下的永辉挑战

中国零售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商超面临电商冲击、消费升级、社区团购崛起等多重压力。作为国内生鲜超市龙头,永辉超市(601933.SH)自2020年起启动“科技永辉”战略转型,试图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升级和业态创新突破增长瓶颈。然而,改革进程伴随业绩波动,2021-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甚至出现亏损。本文将从行业环境、公司战略、财务表现、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五个维度,分析永辉超市当前改革阵痛期的成因,并探讨其拐点到来的可能性。

二、行业环境:零售格局重构下的机遇与挑战

1. 消费行为变迁:从“到店”到“到家”

疫情加速了消费者购物习惯的线上化迁移。2023年,中国线上零售占比达32.8%,其中生鲜电商渗透率突破15%。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满足“即时性+性价比”需求,对传统商超客流形成分流。永辉超市虽已布局“永辉生活”APP及第三方平台,但线上占比仍不足15%,与行业头部企业存在差距。

2. 供应链竞争:从“渠道为王”到“效率为王”

生鲜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效率。盒马、朴朴超市等新势力通过“直采+中央厨房+前置仓”模式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损耗率至5%以下(传统商超约8%-10%)。永辉虽拥有全国性生鲜直采网络,但区域化运营导致标准化程度不足,叠加仓储物流成本高企,毛利率承压。

3. 政策与成本压力:消费复苏与通胀博弈

2023年CPI同比上涨0.2%,食品价格波动对商超毛利率影响显著。同时,租金、人力成本占永辉总成本的35%以上,且呈刚性上升趋势。政策层面,商务部“十四五”规划强调“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为永辉供应链升级提供机遇,但短期投入可能加剧利润压力。

三、公司战略:科技驱动的转型路径

1. 数字化升级: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永辉投入超20亿元建设“YHDOS”数字化中台,整合采购、库存、销售数据,实现动态定价与智能补货。2023年试点门店人效提升18%,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32天(行业平均45天)。但全面推广需克服组织惯性,且前期投入导致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2. 供应链重构:打造“垂直一体化”体系

永辉通过“基地直采+区域分拨+门店配送”模式,将生鲜采购成本降低12%。2023年新增直采基地50个,覆盖水果、蔬菜、肉类等核心品类。同时,投资建设3个区域物流中心,将冷链配送半径扩大至500公里,但固定资产折旧增加拖累净利润。

3. 业态创新:从“大而全”到“小而美”

永辉试点“永辉仓储店”“永辉mini”等新业态,仓储店通过“裸价销售+会员制”吸引价格敏感型客户,2023年单店日均客流达800人次(传统门店500人次);mini店聚焦社区场景,但关店率超30%,显示选址与运营能力待提升。

四、财务表现:阵痛期的盈利承压

1. 营收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初现

2023年永辉营收900.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线上业务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15%,占比提升至14.4%。分区域看,华东地区营收增长3.2%,而华南地区受社区团购冲击下降5.8%。

2. 毛利率下行,费用控制显效

2023年综合毛利率19.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主要因生鲜价格波动及促销投入增加。销售费用率1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反映数字化降本效果;但管理费用率5.1%,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主要因组织调整产生的咨询费用。

3. 现金流紧张,债务结构优化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6亿元,同比下降22%,主要因应付账款周期缩短。截至2023年底,公司有息负债120亿元,资产负债率68%,较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2亿元。

五、竞争格局:头部企业的差异化突围

1. 高鑫零售(大润发):依托阿里生态的O2O融合

大润发通过“淘鲜达”实现线上占比超25%,2023年同店销售增长1.8%,但过度依赖阿里流量导致自主性受限。

2. 盒马鲜生:会员制与自有品牌的护城河

盒马X会员店付费会员超300万,年贡献营收占比15%;自有品牌“盒马工坊”销售额占比达20%,毛利率高于第三方品牌5-8个百分点。

3. 区域商超:本土化优势的坚守

如湖南步步高、福建中闽百汇等,通过深耕区域供应链(如地方特产直采)和社区服务(如免费配送),在局部市场保持15%-20%的毛利率优势。

六、未来展望:拐点信号与风险预警

1. 拐点信号:数字化红利释放与成本优化

预计2024年永辉数字化中台全面落地,人效提升与库存周转优化可释放5-8亿元利润空间;供应链垂直整合完成后,生鲜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4%-15%(2023年为12.7%)。

2. 潜在风险:竞争加剧与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若社区团购补贴战重启,或CPI持续低迷,可能延缓永辉盈利修复进程。此外,新业态扩张需警惕“规模不经济”陷阱,2023年mini店关店损失达2.3亿元。

3. 估值与投资建议

当前永辉PE(TTM)为亏损,PB为1.2倍,低于行业平均1.8倍。若2024年实现扭亏,目标价可参考高鑫零售(PB 1.5倍)及行业修复预期,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4.5-5.0元。

七、结论:阵痛期后的长期价值

永辉超市的改革阵痛源于行业变革与自我革新的双重压力,但其生鲜供应链基础、全国化布局及数字化潜力构成长期竞争优势。短期需关注2024年盈利修复节奏,长期可期待其成为“科技+供应链”驱动的零售新标杆。投资者需平衡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等待拐点确认后的配置机会。

关键词:永辉超市、零售行业变革、科技永辉战略、数字化升级、供应链重构、财务阵痛期、竞争格局、拐点信号

简介:本文分析永辉超市在零售行业变革背景下启动的“科技永辉”战略转型,探讨其数字化升级、供应链重构及业态创新的路径与挑战,结合财务表现与竞争格局指出当前改革阵痛期的成因,并从数字化红利释放、成本优化等维度展望拐点到来可能性,最终给出估值与投资建议。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