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峰股份(603997):Q2扣非归母持续向上 期待座椅进一步放量》
一、核心逻辑:业绩兑现与战略转型共振
继峰股份作为国内汽车内饰件龙头,近年来通过“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完成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商的转型。2024年二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延续一季度增长态势,核心业务座椅总成放量成为主要驱动力。本报告从财务表现、业务结构、行业趋势三个维度,解析公司成长逻辑,并展望未来三年业绩弹性。
二、财务分析:Q2业绩超预期,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1. 收入端:座椅业务放量驱动高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Q2单季收入54.6亿元,环比增长15.2%。分业务看,传统头枕/扶手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65%降至58%,而座椅总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2%(2023年为18%),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具体来看:
- 国内市场:乘用车座椅订单持续交付,上半年实现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210%;
- 海外市场:格拉默(德国)整合效果显现,欧洲区收入同比增长12%,毛利率提升至18.5%(2023年为15.2%)。
2. 利润端:扣非归母同比高增,费控能力优化
Q2单季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45.6%,环比一季度增长18.3%。利润增长主要源于:
- 毛利率提升:座椅业务规模化生产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至19.8%(2023年为17.3%);
- 期间费用率下降: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12.4%,其中管理费用因格拉默整合完成而减少1.2亿元;
- 政府补贴减少影响消除: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0.8亿元,但核心业务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3. 现金流: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改善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7亿元,同比增长62%,主要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90天降至78天,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资本开支方面,Q2投入座椅生产线建设资金3.2亿元,预计全年资本开支12-15亿元,主要用于国内四大基地(长春、武汉、广州、重庆)产能扩张。
三、业务结构:座椅总成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 传统业务:头枕/扶手市场地位稳固
公司是全球头枕市场市占率第一的供应商(2023年达22%),国内市占率超35%。2024年上半年,头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至34.2亿元,毛利率维持在25%以上。技术升级方面,公司推出“零重力头枕”“主动式头枕”等高端产品,单价提升至80-120元/个(普通头枕为40-60元),客户覆盖奔驰、宝马、比亚迪等头部车企。
扶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至18.7亿元,其中电动扶手占比提升至40%(2023年为25%),单价从150元/个提升至220元/个。公司通过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合作,切入高端电动扶手市场,预计2024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将达25%。
2. 战略业务:座椅总成进入收获期
(1)技术突破:从“Tier2”到“Tier1”的跨越
公司通过收购德国格拉默(2019年)获取座椅总成核心技术,2022年实现乘用车座椅总成量产突破。目前,公司已掌握座椅骨架、发泡、面套、调节机构等全链条技术,并开发出“轻量化座椅”“零重力座椅”“旋转座椅”等创新产品,单套座椅价值量从传统方案的800-1200元提升至2000-3000元。
(2)客户拓展: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外资
2023年,公司获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订单,2024年上半年新增奥迪、沃尔沃等外资品牌定点。截至Q2末,公司在手座椅订单超120万套,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60%,预计2024年座椅业务收入将突破50亿元(2023年为22亿元)。
(3)产能布局:全国化基地支撑交付
公司已在长春、武汉、广州、重庆建设四大座椅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达150万套/年。2024年下半年,合肥基地(30万套/年)将投产,2025年总产能将达250万套。通过“就近配套”策略,公司物流成本占比从8%降至5%,交付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
四、行业趋势:智能座舱驱动座椅升级
1. 市场需求:座椅从“功能件”到“体验件”
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座椅成为人机交互的核心载体。2024年,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其中智能座椅(具备加热、通风、按摩、记忆等功能)占比超40%,预计2025年将达60%。公司通过“座椅+电子+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个性化、舒适性的需求。
2. 竞争格局:国产替代加速
目前,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70%份额由安道拓、李尔、佛吉亚等外资企业占据。继峰股份凭借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势(单套座椅成本较外资低15%-20%),成为唯一实现乘用车座椅总成量产的本土企业。2024年,公司座椅业务毛利率达22%,较外资企业(18%-20%)具备竞争力。
3. 政策支持:汽车轻量化与智能化
“双碳”目标下,汽车轻量化成为行业刚需。公司座椅骨架采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材料,单套重量较传统方案降低20%,符合政策导向。同时,智能座椅与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协同发展,为公司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五、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1. 风险提示
- 客户集中风险: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60%,若主要客户订单波动,可能影响业绩;
- 原材料价格波动:钢材、塑料等占成本比重超50%,价格上行可能压缩毛利率;
- 汇率波动风险:海外收入占比超30%,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汇兑损失。
2.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座椅总成龙头,技术、客户、产能三重优势显著。2024年座椅业务进入放量期,预计全年收入同比增长80%以上,带动整体业绩高增。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0元(对应2024年PE 25倍)。
六、未来展望:三年维度下的成长路径
1. 短期(2024-2025年):座椅业务快速放量
预计2024年座椅业务收入55亿元,2025年突破100亿元,占比提升至50%以上。通过客户结构优化(外资品牌占比从10%提升至30%)和产品升级(智能座椅占比从40%提升至60%),毛利率有望稳定在22%-25%。
2. 中期(2026-2027年):全球化布局深化
依托格拉默的欧洲渠道,公司计划2026年进入北美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墨西哥基地)服务特斯拉、福特等客户。预计海外收入占比将从30%提升至40%,成为全球座椅供应商。
3. 长期(2028年后):智能座舱生态构建者
公司正研发“座椅+显示屏+传感器”一体化解决方案,未来可延伸至健康监测、手势控制等领域。通过软件定义座椅,公司有望从零部件供应商升级为智能座舱系统服务商,打开千亿级市场空间。
关键词:继峰股份、Q2业绩、座椅总成、智能座舱、国产替代、格拉默整合、扣非归母、产能扩张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继峰股份2024年二季度财务表现,指出其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向上主要得益于座椅总成业务放量。公司通过技术突破、客户拓展和产能布局,完成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商的转型。未来三年,座椅业务将成为核心增长极,同时全球化布局和智能座舱生态构建将打开长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