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生物教案 >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2篇)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2篇)

RogueMirage 上传于 2020-09-10 02:34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一篇:基础操作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识别显微镜各部件名称及功能

(2)掌握显微镜对光、调焦、观察等基本操作流程

(3)理解低倍镜与高倍镜的使用差异及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运用对比法理解不同物镜的成像特点

(3)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操作失误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习惯

(2)激发对生物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显微镜对光操作、物像移动规律、放大倍数计算

难点:高倍镜使用时的调焦技巧、污点位置判断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光学显微镜(每组1台)、载玻片(含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擦镜纸、纱布

2. 学具准备:实验报告册、彩色笔、放大镜(辅助观察)

3. 多媒体资源:显微镜操作3D动画、典型错误操作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展示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图片,提问:"这些精美的结构是如何被观察到的?"引出课题。通过对比肉眼与显微镜的视野差异,强调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新知建构(20分钟)

1. 结构认知

(1)分组观察显微镜实物,对照教材图示标注部件名称

(2)教师用PPT动态演示各部件功能,重点讲解:

① 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关系

② 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的调节差异

③ 反光镜的平面镜与凹面镜使用场景

2. 操作示范

(1)对光操作:

①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②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 调节反光镜至视野明亮均匀

(2)调焦观察:

① 放置标本于载物台中央

② 侧视物镜下降镜筒至接近标本

③ 左眼观察,缓慢上升镜筒至物像清晰

(三)分组实践(25分钟)

1. 基础任务:

(1)完成对光操作并记录视野亮度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绘制简图

(3)计算总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2. 进阶任务:

(1)尝试高倍镜观察并比较视野变化

(2)探究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的关系

(3)诊断并排除视野中的污点问题

3. 教师指导要点:

(1)纠正"用手直接转动物镜"等错误操作

(2)指导污点判断方法(转动目镜/移动玻片/转换物镜)

(3)强调高倍镜使用前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四)总结提升(10分钟)

1. 学生分享实验收获与困惑

2. 教师总结操作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放玻片七下降,八看九转细调焦"

3. 布置课后任务:制作"显微镜使用指南"手抄报

【第二篇:探究创新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升级

1. 科学探究目标

(1)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观察效果的影响

(2)分析显微镜参数与成像质量的关系

2. 跨学科融合目标

(1)结合数学计算优化放大倍数选择

(2)运用物理光学原理解释成像特点

二、教学策略创新

1. 任务驱动法:设置"显微镜调试工程师"情境任务

2. 问题链教学法:

(1)为什么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

(2)如何快速判断污点位置?

(3)高倍镜下视野变暗怎么办?

3. 数字化工具应用:使用显微成像软件进行图像分析

三、教学过程优化

(一)问题导入(8分钟)

展示两组对比图片:

A组:正确操作 vs 错误操作下的细胞图像

B组:低倍镜 vs 高倍镜下的视野差异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探究课题。

(二)探究活动设计(30分钟)

1. 实验一:光照条件优化

(1)分组测试:平面镜/凹面镜、大光圈/小光圈组合效果

(2)记录数据:视野亮度等级(1-5级)、成像清晰度评分

(3)数据分析:绘制光照条件与观察效果的关系图

2. 实验二:放大倍数选择策略

(1)计算不同物镜组合的总放大倍数

(2)观察同一标本在不同倍数下的细节表现

(3)制定"放大倍数选择决策树":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物镜

3. 创新挑战:

(1)设计"显微镜操作故障诊断卡"

(2)创作显微镜使用三字经

(三)深度学习(15分钟)

1. 原理剖析:

(1)用凸透镜成像模型解释显微镜放大原理

(2)分析数值孔径与分辨率的关系

2. 批判性思维训练:

(1)讨论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适用场景

(2)评价"显微镜观察比赛"中的评分标准合理性

(四)拓展应用(7分钟)

1. 联系实际:

(1)观看显微镜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案例

(2)介绍手机显微镜等新型观察工具

2. 职业启蒙:

(1)访谈生物实验室技术员的工作日常

(2)了解显微镜维修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四、评价体系构建

1. 过程性评价:

(1)实验操作规范评分表(含安全规范、协作能力等维度)

(2)问题解决能力记录单(记录故障排除过程)

2. 终结性评价:

(1)制作"显微镜使用智慧卡"(含结构图解、操作流程、故障处理)

(2)撰写《显微镜优化使用研究报告》

五、教学反思要点

1. 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能力差异

2. 实验器材准备的充分性评估

3. 数字化工具与传统实验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显微镜使用教学生物学实验光学原理操作规范科学探究跨学科融合实验评价、创新能力

简介:本文提供两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第一篇侧重基础操作技能培养,通过结构认知、示范教学、分组实践等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篇强调探究创新,融入问题链教学、数字化工具、跨学科融合等策略,构建深度学习体系。两篇设计均包含完整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体系,适用于不同学情和教学需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