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成语故事 > 背城借一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背城借一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下言长相忆 上传于 2021-06-29 21:47

《背城借一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战火连绵。晋国作为中原大国,时常卷入周边各国的纷争之中。在晋国北方,有一个名为代国的小国,虽国力微弱,但地处要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代国境内山川险峻,物产丰富,尤其是盛产一种名为“赤铜”的稀有金属,这种金属打造的兵器锋利无比,引得周边各国觊觎。

晋国国君晋景公,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扩张晋国的版图,增强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当他得知代国的赤铜资源后,心中便打起了主意。然而,代国虽小,却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顽强的民风,并非轻易能够征服。晋景公深知,若想拿下代国,必须有一个周全的计划。

此时,晋国大臣赵朔向晋景公举荐了自己的兄长赵穿。赵穿此人,勇猛善战且足智多谋,在晋国军中颇有威望。晋景公召见赵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赵穿将军,代国之地,于我晋国而言,如鲠在喉。那赤铜资源,更是我们梦寐以求之物。如今寡人欲取代国,不知将军可有良策?”

赵穿单膝跪地,拱手道:“君上放心,臣愿领兵前往代国,定不辱使命。不过,代国地势险要,若强行攻打,恐伤亡惨重。臣有一计,可兵不血刃拿下代国。”

晋景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问道:“将军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赵穿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代国的位置说道:“君上,代国国君代襄公生性贪婪且好大喜功。臣可假意与代国修好,以联姻之名,将我晋国公主嫁于代襄公。待代国放松警惕,臣再寻机发动突袭,如此,代国可破。”

晋景公听后,沉思片刻,点头赞道:“此计甚妙!就依将军所言。”

于是,晋景公派遣使者前往代国,提出联姻之事。代襄公得知后,欣喜若狂。他深知晋国实力强大,若能与晋国结为姻亲,不仅可保代国平安,还能借助晋国的势力扩张自己的地盘。当下,代襄公便满口答应,并开始筹备迎娶晋国公主之事。

不久,晋国公主在赵穿的护送下,来到了代国。代襄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整个代国张灯结彩,一片欢腾。赵穿以晋国使者的身份留在代国,与代国大臣们称兄道弟,四处拉拢关系。他表面上对代国恭敬有加,暗地里却在观察代国的兵力部署和地理形势。

时间一天天过去,赵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日,他邀请代襄公和代国的主要将领到城外狩猎。代襄公不知是计,欣然前往。狩猎场上,赵穿与代襄公并驾齐驱,谈笑风生。突然,赵穿使了个眼色,他身后的晋国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代襄公和代国将领们团团围住。

代襄公大惊失色,怒喝道:“赵穿,你为何如此?我代国与你晋国联姻,你竟敢背信弃义!”

赵穿冷笑一声,说道:“代襄公,你莫要天真了。我晋国岂会与你这小国真心修好?今日便是你代国灭亡之日!”

代襄公气得浑身发抖,他拔出佩剑,想要与赵穿拼命。然而,他哪里是赵穿的对手,只几个回合,便被赵穿斩于马下。代国将领们见主公已死,顿时乱作一团。晋国士兵们趁机发动攻击,代国军队毫无防备,瞬间溃不成军。

赵穿带领晋国军队一路杀进代国都城。代国百姓得知消息后,纷纷拿起武器抵抗。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视死如归,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顽强的斗志,与晋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晋国军队在代国都城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街道都成为了激烈的战场。晋国士兵们虽然装备精良,但在代国百姓的顽强抵抗下,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时,代国的一位老将军站了出来。他名叫狐射姑,是代国的一位元老级人物,在军中威望极高。狐射姑看着城内一片混乱,百姓们死伤惨重,心中悲痛万分。他知道,代国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若不拼死一战,代国必将灭亡。

狐射姑召集了代国剩余的士兵和百姓,站在城中的高台上,大声喊道:“将士们、百姓们!我们代国虽小,但我们有尊严、有骨气!如今晋国背信弃义,侵略我国,我们岂能坐以待毙?今日,我们背靠都城,与敌人决一死战,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让晋国轻易得逞!”

众人听了狐射姑的话,纷纷振臂高呼:“决一死战!决一死战!”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震碎。

狐射姑带领着代国军民,在都城内与晋国军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他们利用都城内的建筑作为掩护,与晋国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寸土地都沾满了鲜血,每一声呐喊都充满了悲壮。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狐射姑身先士卒,他挥舞着长剑,冲入晋国军队的阵营,所到之处,晋国士兵纷纷倒下。然而,晋国军队人数众多,源源不断地涌上来。狐射姑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身上也多处受伤。

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着,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自己是代国军民的希望。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一支晋国军队从侧面突袭过来,将他团团围住。狐射姑环顾四周,心中涌起一股悲凉。

他望着都城的方向,喃喃自语道:“代国啊,我狐射姑已尽力了……”话音未落,一支利箭射中了他的胸口。狐射姑缓缓倒下,但他的眼睛依然睁得大大的,望着代国的天空,仿佛在诉说着对代国的不舍和眷恋。

代国军民见狐射姑倒下,悲痛欲绝。但他们没有退缩,依然顽强地抵抗着。这场战斗持续了数日,代国都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由于实力悬殊,代国还是被晋国占领了。

赵穿成功占领代国后,回到晋国向晋景公复命。晋景公大喜,重重赏赐了赵穿。然而,这场战争也给晋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晋国军队伤亡惨重,国内百姓也对这场不义之战颇有微词。

后来,人们在讲述这场战争时,用“背城借一”来形容代国军民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背靠都城,拼死一战的悲壮情景。“背城借一”这个成语,便由此流传开来。

“背城借一”最早出自《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在这次晋国与代国的战争中,代国军民在狐射姑的带领下,背靠都城,与强大的晋国军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他们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搏,这种精神正是“背城借一”的生动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背城借一”的含义逐渐丰富和深化。它不仅仅用于描述战争中的决死一战,还可以用于形容在各种困境中,人们背水一战、拼尽全力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在个人的事业奋斗中,还是在国家的危难时刻,“背城借一”的精神都能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像代国军民这样背城借一的事迹。比如,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项羽知道自己已无退路,于是带领八百多名骑兵,背城借一,突围而出。虽然最终项羽还是失败了,但他的这种背城借一的精神,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又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许多战役中都面临着背城借一的绝境。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像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等,中国军队在装备落后、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背靠城市,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背城借一”这个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不畏强敌,不惧失败,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拼尽最后一丝力量。

如今,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背城借一”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也会面临各种内外的挑战。只有拥有背城借一的精神,我们才能在困境中崛起,在挑战中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

让我们铭记“背城借一”这个成语,传承其中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关键词:背城借一、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国代国战争决战精神传承

简介: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与代国的战争故事,晋国赵穿用计占领代国,代国军民在狐射姑带领下背城借一、拼死抵抗,最终失败但精神流传,“背城借一”成语由此而来,后阐述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及精神传承。

《背城借一的成语典故和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