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精选15篇)》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童话形式讲述小壁虎因被蛇咬断尾巴,先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未果,最终发现尾巴能再生的小故事。15篇精选文本涵盖基础篇、拓展篇、创新篇三类:基础篇侧重字词认知与句式模仿,拓展篇融入科普知识(如动物尾巴功能),创新篇鼓励角色扮演与续编创作。教材通过"借尾巴"的情节链,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身体特征与生存需求的关系,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但注意力易分散。教学需把握三点:1. 借助图片、动画强化形象记忆;2.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3.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再生"概念。部分学生可能混淆"壁虎"与"蜥蜴",需重点区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壁、虎、借、蛇、逃、难、姐、新"等12个生字,会写"在、看、见、巴"等6个汉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3. 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15篇文本的语言差异
2.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3. 开展"动物尾巴功能"主题小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小壁虎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
2.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3. 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 生字词教学与句式训练 2. 动物尾巴功能的科学认知
难点:1. 理解"再生"的生物学概念 2. 15篇文本的对比阅读策略
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含壁虎断尾再生视频、动物尾巴3D模型)
2. 角色扮演道具(头饰、尾巴贴纸)
3. 学习单(情节排序卡、观察记录表)
4. 拓展阅读包(15篇精选文本电子版)
六、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字词攻坚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动物世界》片段:壁虎断尾逃生
2. 提问互动:"如果你是小壁虎,丢了尾巴会怎么办?"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发展
(二)整体感知(15分钟)
1. 听读示范:教师配乐朗读基础篇文本
2. 自读任务:
① 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 用"△"圈出不认识的字
③ 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结果如何?
3. 小组汇报:用思维导图呈现"借尾巴路线图"
(三)字词教学(20分钟)
1. 生字闯关:
① 第一关:象形字猜谜(出示"虎"的甲骨文)
② 第二关:动作演示"摇、甩、摆"的区别
③ 第三关:语境填空"小壁虎( )着尾巴逃走了"
2. 重点突破:
① "难"字教学:对比"难过"与"灾难"的读音差异
② "新"字教学:联系生活"新年穿新衣"理解字义
第二课时:精读探究·拓展延伸
(一)对比阅读(20分钟)
1. 分组任务:
A组:基础篇与拓展篇对比(发现科普元素)
B组:创新篇与传统篇对比(找出语言创新点)
2. 汇报展示:
① 拓展篇新增"啄木鸟医生"角色
② 创新篇使用"如果……就……"句式续编
(二)科学探究(15分钟)
1. 实验观察:播放壁虎断尾再生延时摄影
2. 资料卡填写:
动物名称 | 尾巴功能 | 特殊本领
小鱼 | 掌握方向 | 无
老牛 | 驱赶蝇虫 | 尾巴粗长
燕子 | 掌握飞行 | 分叉形状
壁虎 | 逃生工具 | 可再生
(三)创意表达(10分钟)
1. 角色扮演:分组演绎"借尾巴"场景(要求加入动作描写)
2. 续编故事:假如小壁虎遇到孔雀……
七、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制作"动物尾巴功能"手抄报
2. 拓展作业:观察一种动物,记录其身体特征与生存关系
3. 创新作业:用15篇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创作新童话
八、板书设计
(左板)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 拨水
老牛 → 赶蝇子
燕子 → 掌握方向
(右板)科学发现
壁虎尾巴 → 可再生
动物特征 → 生存需求
九、教学反思
1. 成功点:通过15篇文本对比阅读,有效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2. 改进点:需增加壁虎与蜥蜴的实物对比观察
3. 生成点:学生自发提出"其他动物有再生能力吗"的延伸问题
十、附录:15篇精选文本分类
基础篇(5篇):侧重字词重复与句式模仿
拓展篇(5篇):融入动物学知识(如松鼠用尾巴保暖)
创新篇(5篇):采用对话体、书信体等新颖形式
关键词:小壁虎借尾巴、动物尾巴功能、再生现象、对比阅读、科学童话
简介: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设计,精选15篇不同版本文本开展对比教学。通过情境导入、字词攻坚、科学探究、创意表达等环节,在语言训练中渗透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创新能力。教案突出"基础-拓展-创新"三级文本运用,实现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