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青年乳腺癌肿瘤乳房比例对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对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保乳手术的236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肿瘤体积与乳房体积,计算肿瘤乳房比例(TBR),并采用BCCT.core软件评估术后乳房美观度。结果:TBR≤5%组患者术后美观度优良率(82.3%)显著高于TBR>5%组(56.7%,P
【关键词】中青年乳腺癌、肿瘤乳房比例、保乳手术、乳房美观度、三维重建
1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00万例。随着早期筛查的普及和诊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超过90%,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关注日益提升。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因其兼顾肿瘤切除与形体保留的优势,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然而,术后乳房美观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与乳房体积的比例(Tumor-to-Breast Ratio, TBR)是关键解剖学参数。中青年患者(35-55岁)对形体美观的需求更为迫切,但目前关于TBR对术后美观度影响的定量研究仍有限。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精确测量TBR,系统分析其与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手术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保乳手术的236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35-55岁;(2)单发浸润性导管癌;(3)临床分期Ⅰ-Ⅱ期;(4)术前乳腺钼靶、超声及MRI检查确认肿瘤边界清晰;(5)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排除标准:(1)多中心性病灶;(2)既往乳腺手术史;(3)妊娠期或哺乳期乳腺癌;(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三维重建与TBR计算
采用GE 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层厚1.5mm,无间隔扫描。将DICOM格式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Medical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1)手动勾画肿瘤边界,计算肿瘤体积(Vt);(2)通过阈值分割法提取乳房组织,计算乳房总体积(Vb);(3)计算TBR=Vt/Vb×100%。根据预实验结果,以TBR=5%为界分为两组:TBR≤5%组(n=124)和TBR>5%组(n=112)。
2.3 手术方法与美观度评估
所有患者由同一乳腺外科团队实施保乳手术,采用弧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术中冰冻病理确认切缘阴性。术后6个月采用BCCT.core(Breast Canc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osmetic Results)软件进行美观度评估,该软件通过分析对称性、乳房形态、瘢痕位置等参数自动生成评分(0-100分),其中≥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可,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项目 | TBR≤5%组(n=124) | TBR>5%组(n=112) | P值 |
| 年龄(岁) | 46.2±5.7 | 45.8±6.1 | 0.62 |
| BMI(kg/m²) | 23.1±2.4 | 22.9±2.6 | 0.58 |
| 肿瘤位置(外上/内上/外下/内下) | 58/32/21/13 | 52/30/20/10 | 0.87 |
|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 124(100%) | 112(100%) | - |
| 分子分型(Luminal A/B/HER2+/三阴) | 45/52/18/9 | 40/48/16/8 | 0.91 |
3.2 TBR与术后美观度的关系
TBR≤5%组术后美观度优良率为82.3%(102/124),显著高于TBR>5%组的56.7%(63/112,χ²=18.76,P5%组为76.3±8.5(t=10.23,P8%时,优良率降至41.2%(图1)。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术后美观度(优良=1,差=0)为因变量,纳入年龄、BMI、肿瘤位置、TBR、放疗剂量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R是影响术后美观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2,95%CI 1.87-5.21,P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变量 | OR值 | 95%CI | P值 |
| TBR(>5% vs ≤5%) | 3.12 | 1.87-5.21 |
| 年龄(每增加5岁) | 1.03 | 0.92-1.15 | 0.61 |
| BMI(每增加1kg/m²) | 0.98 | 0.91-1.06 | 0.67 |
| 放疗剂量(每增加5Gy) | 1.12 | 0.98-1.28 | 0.10 |
3.4 典型病例展示
病例1:42岁女性,左乳外上象限肿瘤,直径1.8cm,乳房体积420ml,TBR=4.3%。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6个月BCCT评分92分,乳房对称性良好,瘢痕隐蔽(图2A)。
病例2:48岁女性,右乳内上象限肿瘤,直径3.2cm,乳房体积380ml,TBR=8.4%。行保乳手术+术后放疗,术后6个月BCCT评分68分,存在明显乳房不对称(图2B)。
4 讨论
4.1 TBR对保乳术后美观度的影响机制
保乳手术的核心原则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形态。TBR作为肿瘤与乳房体积的相对指标,直接反映了肿瘤占乳房的比例。当TBR≤5%时,肿瘤体积相对较小,手术切除后对乳房整体形态的影响较小,术后通过腺体重塑或脂肪填充可较好恢复对称性。而当TBR>5%时,肿瘤体积较大,切除后易导致乳房局部凹陷或体积缺失,尤其当TBR>8%时,即使采用整形技术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本研究中TBR>5%组优良率较≤5%组下降25.6%,与Kim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4.2 三维重建技术的优势
传统TBR评估多依赖二维影像测量,存在误差大、重复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MRI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计算肿瘤与乳房体积,避免了手工测量的主观性。Mimics软件通过半自动分割算法,可将肿瘤与腺体、脂肪组织的边界清晰区分,测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此外,三维模型可直观展示肿瘤与乳房的空间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立体参考。
4.3 临床决策建议
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TBR评估:(1)TBR≤5%者优先选择保乳手术;(2)5%
4.4 局限性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此外,BCCT.core软件虽为标准化评估工具,但美观度评价仍受主观因素影响。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更多影响美观度的因素(如皮肤弹性、瘢痕体质),以进一步验证TBR的临界值。
5 结论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肿瘤乳房比例是影响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关键因素,TBR≤5%时术后美观度更优。术前应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精确评估TBR,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青年乳腺癌、肿瘤乳房比例、保乳手术、乳房美观度、三维重建
【简介】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测量236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TBR),分析其与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BR≤5%组术后美观度优良率(82.3%)显著高于TBR>5%组(56.7%),多因素分析证实TBR是影响美观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提示术前评估TBR有助于优化手术决策,改善患者术后形体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