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成语故事 > 暗室不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暗室不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TerraFirma55 上传于 2023-10-10 10:27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如沸,朝堂之上权臣弄政,地方豪强割据一方,百姓在战火与苛政中苦苦挣扎。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里,洛阳城外的邙山脚下,有一座简陋却整洁的书院,院中书声琅琅,似要冲破这世间的阴霾。

书院的主人名叫陆明远,是一位年逾五旬的学者。他自幼饱读诗书,心怀济世之志,却因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多次拒绝入朝为官,选择在这邙山脚下开办书院,教授四方学子。他治学严谨,为人刚正不阿,对学生们的要求极为严格,不仅要求他们精通经史子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书院中有个叫林羽的学生,出身贫寒,却聪明好学,勤奋刻苦。他每日总是第一个来到书院,打扫庭院,整理书卷,然后便坐在角落里专心读书。陆明远对他格外关注,常常亲自指导他,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治学方法传授给他。

这一年,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决定在各地举行科举考试。消息传到书院,学子们无不兴奋,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林羽自然也不例外,他日夜苦读,期望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然而,就在科举前夕,一场意外打破了书院的平静。一天夜里,林羽正在书房中挑灯夜读,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心中一惊,放下手中的书卷,悄悄走到窗边查看。只见一个黑影在书院的后院中鬼鬼祟祟地徘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林羽心中好奇,便悄悄跟了上去。那黑影来到书院存放试卷的屋子前,从怀中掏出一把工具,开始撬动门锁。林羽这才明白,此人竟是来偷试卷的盗贼。他心中又惊又怒,正想上前制止,却又犹豫起来。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敌得过这盗贼?若是不慎被其伤害,不仅自己的性命不保,还会连累书院。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那盗贼已经撬开了门锁,闪身进了屋子。林羽心中一横,决定不能让这盗贼得逞。他四处寻找,发现墙角有一根木棍,便拿起木棍,小心翼翼地靠近屋子。

当他来到屋子门口时,听到里面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他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何方盗贼,竟敢在此行窃!”说着,便举着木棍冲了进去。那盗贼没想到会有人突然闯入,吓得一哆嗦,转身便要逃跑。

林羽哪肯放过他,挥舞着木棍追了上去。那盗贼在前面慌不择路地跑,林羽在后面紧追不舍。两人一前一后,在书院中展开了一场追逐战。终于,在一个拐角处,林羽追上了盗贼,一棍打在他的腿上。盗贼惨叫一声,摔倒在地。

林羽上前一脚踩住盗贼,大声喊道:“快来人啊,抓住盗贼了!”不一会儿,书院的师生们纷纷赶来,将盗贼团团围住。陆明远也闻讯赶来,他看着被制服的盗贼,又看了看林羽,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

“林羽,你做得很好。”陆明远说道,“在这暗室之中,面对盗贼的诱惑和威胁,你没有退缩,坚守了正义和道德,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原来,这盗贼是受当地一个豪强指使,前来偷取试卷,以便让豪强的子弟在科举中作弊。陆明远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对试卷的存放格外小心,没想到还是被这盗贼钻了空子。

经过一番审问,盗贼交代了全部的罪行。陆明远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朝廷大怒,严惩了那个豪强,同时也对陆明远和林羽的正义之举给予了高度赞扬。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林羽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在考试中发挥出色,高中举人。消息传回书院,师生们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向林羽表示祝贺。

然而,林羽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自己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科举,更是因为在书院中受到的教诲和培养。他想起陆明远老师常常教导他们的话:“为人处世,当以诚信为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做到暗室不欺。”

“暗室不欺”这四个字,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林羽的心中。他明白,在光明正大的地方,人们往往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和法律。但在暗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品德的时候。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君子。

高中举人后,林羽并没有急于入朝为官,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书院,跟随陆明远老师学习。他深知,自己的学识和品德还有待提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在书院的日子里,林羽更加刻苦地学习,不仅研读经史子集,还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他也时刻以“暗室不欺”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在与同学相处,还是在处理书院的事务中,都做到诚实守信,正直无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羽的学识和品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他的事迹也在当地传开了,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楷模。许多学子慕名而来,希望能拜在他的门下,学习他的学问和品德。

几年后,朝廷再次下诏,征召林羽入朝为官。林羽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接受朝廷的征召,踏上了仕途。他心想,自己既然学有所成,就应该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入官场,林羽就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有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不惜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他们看到林羽年轻有为,又颇有才华,便想拉拢他,许以高官厚禄。

林羽面对这些诱惑,始终不为所动。他想起陆明远老师的教诲,想起“暗室不欺”的誓言,坚定地拒绝了那些官员的拉拢。他深知,一旦陷入贪污腐败的泥潭,就会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仅会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会毁掉自己的前程。

有一次,朝廷派林羽负责一项重要的工程建设。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有几个承包商为了得到项目,偷偷给林羽送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林羽毫不犹豫地将这些财宝退还给了他们,并严肃地告诫他们:“我林羽为官,只为造福百姓,绝不会为了个人的私利而违背良心。你们若想中标,就凭自己的实力和诚意来竞争。”

那些承包商见林羽如此坚决,只好收起了贿赂的念头,回去认真准备投标方案。最终,一个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承包商中标了该项目。在林羽的严格监督下,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质量上乘,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林羽的清正廉洁和刚正不阿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他的官职也不断升迁,从一个小小的县令,逐渐升到了州刺史。

然而,随着官职的升高,林羽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些权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打压他。他们散布谣言,诬陷林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这些谣言传到朝廷后,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下令派人调查林羽。

林羽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坦然。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坚守着“暗室不欺”的原则,从未做过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他积极配合调查人员的调查,将自己的每一笔收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调查人员发现林羽确实清正廉洁,那些谣言都是无中生有。皇帝得知真相后,不仅撤销了对林羽的调查,还对他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经历了这场风波后,林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在官场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要想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就必须时刻牢记“暗室不欺”的教诲,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诱惑,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原则。

多年后,林羽因年事已高,请求告老还乡。皇帝念及他的功绩和品德,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他丰厚的赏赐。

回到家乡后,林羽并没有闲着。他在自己的家中开办了一所私塾,继续教授当地的学子。他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同时也将“暗室不欺”的精神传承下去。

他常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做到暗室不欺。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依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希望你们能牢记这句话,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他的教导下,许多学子都成为了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才。他们有的入朝为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回到家乡,造福一方百姓。“暗室不欺”的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延续和发扬。

而“暗室不欺”这个成语,也随着林羽的事迹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赞美高尚品德的代名词。它提醒着每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的人。

关键词:暗室不欺、林羽、陆明远、科举、官场、清正廉洁、品德传承 简介:东汉末年,邙山脚下书院学子林羽在科举前夕遇盗贼偷试卷,他坚守正义将其制服。高中举人后入朝为官,面对官场诱惑与打压,始终牢记“暗室不欺”原则,清正廉洁。告老还乡后开办私塾传承此精神,“暗室不欺”成为赞美高尚品德的成语流传下来。
《暗室不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