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成语故事 > 安步当车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安步当车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独一无二 上传于 2020-08-16 09:37

《安步当车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街道上,车马川流不息。作为东方第一大城,这里商贾云集,贵族们驾着镶金嵌玉的马车招摇过市,平民百姓则或步行或推着独轮车穿梭其间。在这座繁华都市的东南角,住着一位名叫颜斶的隐士。他年约四十,面容清瘦,一袭粗布麻衣洗得发白,却总透着股超然物外的气度。

这日清晨,颜斶如往常般提着竹篮往集市走去。竹篮里装着几捆自己种的苋菜,叶片上还带着晨露。路过城门时,守城的兵士见他步履从容,不禁打趣道:“颜先生,您这每日步行二十里进城卖菜,何不学那些达官贵人置辆马车?”颜斶闻言驻足,望着远处疾驰而过的华盖马车轻笑:“马车虽快,却失了与天地对话的趣味。”

话音未落,城门处忽然传来喧哗。但见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者正是齐宣王最宠信的佞臣张仪。此人原是魏国说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诸侯间游走,三年前来到齐国,竟得齐宣王破格提拔为上大夫。此刻他坐在镶嵌着孔雀羽的青铜战车上,十二名侍从举着旌旗开道,所过之处行人纷纷避让。

“让开!都让开!”侍从们挥舞着皮鞭,抽打在来不及躲避的商贩身上。颜斶身旁一个卖陶罐的老者躲避不及,被鞭梢扫中额头,顿时鲜血直流。颜斶急忙上前搀扶,却见那老者颤抖着从怀中摸出块碎布,边捂伤口边叹:“这世道,连走路都要看人脸色。”

张仪的马车在颜斶面前戛然而止。车帘掀起,露出张仪那张白净却透着阴鸷的脸:“这不是颜先生吗?听说您才高八斗,怎的甘心当个卖菜翁?”颜斶拱手作揖:“菜蔬虽贱,却能养人;官位虽高,恐伤本心。”张仪放声大笑:“先生可知,今日早朝时王上还问起您?说临淄城中有位隐士,宁食粗粝不慕荣华,这般气节倒与先秦的伯夷、叔齐相似。”

这话听在旁人耳中是夸赞,颜斶却听出弦外之音。原来齐宣王近日广纳贤才,听闻颜斶之名后欲召其入朝。张仪此来,正是要劝说颜斶接受官职。他跳下马车,亲热地挽住颜斶的胳膊:“先生若肯出山,王上必当以客卿之礼相待。届时锦衣玉食、香车宝马,岂不胜过这风吹日晒的营生?”

颜斶轻轻抽回手臂,目光扫过张仪腰间那柄镶嵌着绿松石的玉佩:“大人可知,这玉佩原是山间顽石,经工匠雕琢方成美器。然玉石本无贵贱,贵贱皆在人心。”张仪脸色微变:“先生此言何意?”颜斶指着远处劳作的农夫:“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无华服美食,却得天地自在。反观那些高居庙堂者……”

话音未落,宫中传令的太监骑着快马疾驰而来,高声喊道:“王上有旨,宣颜斶即刻入宫!”张仪得意地瞥了颜斶一眼:“先生请吧,莫让王上久等。”颜斶却向太监行礼道:“烦请公公转告王上,颜某步行前往即可。”太监惊道:“从这里到王宫足有十里之遥,先生怎可……”

颜斶已迈开步子,边走边道:“昔者大禹疏九河,三过家门而不入,靠的是双脚丈量大地;周公吐哺握发,接待诸侯,亦未闻乘驷马高车。安步当车,方显君子本色。”说罢竟真的徒步往王宫方向走去,留下张仪在原地脸色铁青。

两个时辰后,颜斶终于站在了齐宣王的朝堂之上。齐宣王端坐在九旒冕下,见颜斶衣衫沾满尘土,却气度从容,不禁暗自点头。他指着阶下金砖道:“颜先生,您站得离朕这般远,莫不是怕了?”颜斶却向前三步,朗声道:“王上此言差矣。昔者柳下惠坐怀不乱,季札挂剑徐国,皆因心有所守。今颜某虽布衣,然知礼守节,何来惧怕之说?”

齐宣王饶有兴致地问:“听闻先生不愿乘马车入宫,可是嫌朕的马车不够华贵?”颜斶摇头:“非也。车马者,代步之器也。然过速则失观景之趣,过高则忘俯察之责。臣步行而来,沿途见农人耕作,商贾交易,孩童嬉戏,此皆治国之道也。”

这番话令齐宣王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每日坐在六匹马拉的驷马车上,透过纱帘看到的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街景,何曾注意过民间疾苦?正思索间,颜斶又道:“王上可知,临淄城中有条规矩,马车经过市集必须缓行?”齐宣王摇头。颜斶继续:“因市集多老弱妇孺,快马易伤人。然今日臣见张仪大人的马车横冲直撞,这规矩怕是形同虚设了。”

齐宣王脸色微变。他虽宠信张仪,却也知此人行事张狂。此时颜斶又道:“臣闻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车马之利,如醴酒之甜,初饮悦口,久则伤身;步行之乐,似清水之淡,日饮不觉,久饮益寿。”

这番比喻令齐宣王拍案叫好:“先生所言极是!不知先生可愿留在朝中,助朕治理国家?”颜斶躬身行礼:“王上美意,臣心领了。然臣观朝中大臣,多如张仪者,善言辞而少实干。臣若入朝,恐如明珠投暗,反失其光。”

齐宣王不悦:“先生莫非嫌官职太小?”颜斶微笑:“非也。臣闻伯牙鼓琴,子期听音,方成千古佳话。今朝中无子期,臣纵有伯牙之技,亦难遇知音。不如归去,种菜南山,偶尔为王上讲讲治国之道,岂不快哉?”

齐宣王沉吟良久,终于点头:“先生高洁,朕不强求。然朕有一问:先生每日步行二十里,不觉辛苦吗?”颜斶望向殿外飘动的云彩:“王上可曾见过春日的柳絮?它随风飘荡,无拘无束,看似柔弱,却能飞越千山万水。臣之步行,正如柳絮,虽无车马之速,却得自在之乐。”

这场对话很快在临淄城传开。人们都说,那位宁可步行也不乘王车的颜先生,真有古贤人之风。而“安步当车”这个词,也随着颜斶的故事流传开来。起初只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文人墨客将其写入诗文,渐渐演变成一个固定成语。

三年后,齐国发生大旱。张仪主张加征赋税以备战事,颜斶却通过昔日卖菜时结识的商贩,将旱情传至王宫。齐宣王采纳颜斶建议,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终使齐国度过危机。此事之后,齐宣王多次派人请颜斶出山,皆被婉拒。

又过十年,颜斶已年过半百。这日他如往常般提着竹篮进城,却在城门口遇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年。少年跪地哀求:“先生,我听闻您当年拒绝王车之事,心中敬佩。如今家父重病,无钱医治,求先生指点生路。”

颜斶将竹篮中的苋菜尽数赠与少年,又从怀中摸出几枚铜钱:“菜可充饥,钱可买药。然真正的生路不在他人施舍,而在自己双手。”少年不解:“先生当年拒绝荣华,如今却要我自力更生?”

颜斶指着远处耕作的农夫:“你看那些人,日出而作时不知日落何方,日落而息时不知明日如何。然他们依然辛勤劳作,因知天道酬勤。车马可代步,却代不了心志;官位可显贵,却显不了真才。安步当车者,非为省力,实为守心啊。”

少年似有所悟,叩首拜谢而去。颜斶望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微笑。这时,城门内忽然驶出一辆朴素的牛车,驾车的是位白发老者。老者停在颜斶面前:“颜先生,老朽听闻您今日要出远门,特来相送。”

颜斶摇头:“老丈,我说过安步当车,何需相送?”老者笑道:“此车非为代步,乃为载书。先生平生著述,皆在此中。老朽愿做这驾车人,送先生最后一程。”

原来颜斶晚年将毕生所见所闻整理成书,名曰《安步集》。书中不仅有治国理政之策,更有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老者乃临淄城中学堂的先生,读罢此书后深感敬佩,欲将书稿送往各国游学。

颜斶终于登上牛车。车轮缓缓转动,发出吱呀声响。他望着沿途熟悉的街景,想起三十年前初到临淄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如今虽未入朝为官,却以另一种方式影响了这个时代。

牛车驶出城门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金色。颜斶从车中探出头,对送行的百姓们喊道:“诸位,记住‘安步当车’四字!非为贬低车马,实为提醒世人——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不是走了多远、多快,而是是否守住了本心!”

话音随风飘散,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后来,每当有人拒绝奢靡享受、选择简朴生活时,旁人总会说:“此人真有颜斶之风,安步当车也。”

关键词:颜斶、齐宣王、安步当车、隐士、张仪、治国理念简朴生活本心坚守

简介:本文通过春秋时期齐国隐士颜斶拒绝齐宣王赐予的车马、坚持步行入朝的典故,展现了“安步当车”这一成语的由来。故事中颜斶以步行喻守本心,通过与齐宣王、张仪的对话,阐释了简朴生活与治国理念的深刻关联,最终使这一成语成为坚守节操、不慕荣华的象征。

《安步当车的成语典故和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