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海油工程(600583):Q2毛利率创新高 在手订单充足

海油工程(600583):Q2毛利率创新高 在手订单充足

戚戚何所迫 上传于 2024-01-09 17:59

《海油工程(600583):Q2毛利率创新高 在手订单充足》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海油工程(600583)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深耕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全产业链,业务涵盖海上平台设计、建造、安装及海底管道铺设等核心环节。公司依托中海油集团资源优势,形成“设计-采购-建造-安装”一体化能力,是国内唯一具备3000米水深作业能力的海洋工程总承包商。截至2023年Q2,公司总资产规模达420亿元,员工数量超8000人,拥有自升式钻井平台12座、半潜式平台3座及各类工程船舶30余艘,技术装备实力居亚洲前列。

行业层面,全球海洋工程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美国麦克德莫特、法国德希尼布和海油工程构成第一梯队。随着国内“七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进入快车道,2022年海上原油产量达58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7%,预计2025年将突破1亿吨。政策端,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为行业提供长期发展动能。

二、Q2财务数据深度解析

(1)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达21.3%,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8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季度新高。分业务看,海上平台建造业务毛利率24.7%(+5.1pct),海底管道业务毛利率18.9%(+3.4pct),LNG模块化建造毛利率22.1%(+2.7pct)。

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三方面:

1)项目结构优化:高附加值的深水项目占比从2022年的35%提升至42%,如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单井平台造价超8亿元;

2)成本控制成效:通过集中采购战略使钢材成本下降12%,数字化建造系统提升工效15%;

3)汇率正向贡献:二季度人民币贬值3.2%,海外项目汇兑收益增加约1.2亿元。

(2)营收结构持续改善

Q2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

- 国内市场收入49.2亿元(占比71.6%),同比增长34.2%,主要受益于渤海湾垦利6-1、流花11-1等大型项目交付;

- 海外市场收入19.5亿元(占比28.4%),同比增长15.7%,卡塔尔NORTH FIELD项目、巴西Mero油田项目贡献主要增量。

从业务类型看,EPCI总承包收入占比提升至82%,较2022年提高6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向高端总包商转型成效显著。

(3)现金流表现优异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8.6亿元,同比增长57.3%,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主要得益于:

1)项目结算节奏加快,Q2回款率达92%,较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

2)存货周转天数从120天缩短至95天,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3)应付账款周期延长至180天,供应链管理能力增强。

三、在手订单分析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额达387亿元,较年初增长23%,其中:

(1)国内订单265亿元(占比68.5%)

- 渤海湾区域:128亿元,包括锦州25-1南、绥中36-1改造等项目;

- 南海区域:97亿元,涵盖流花16-2、陆丰12-3等深水项目;

- 东海区域:40亿元,主要为平湖油气田扩建工程。

(2)海外订单122亿元(占比31.5%)

- 东南亚:45亿元,包括马来西亚B18区块开发、印尼Madura项目;

- 中东:38亿元,主要为卡塔尔NORTH FIELD扩建项目;

- 美洲:22亿元,涉及巴西Mero三期、墨西哥湾Typhoon项目;

- 非洲:17亿元,包括尼日利亚Egina项目后续工程。

订单结构呈现三大特征:

1)深水项目占比提升:水深超过300米的项目订单达156亿元,占比40%;

2)新能源融合项目涌现:海上风电+油气开发综合平台订单达28亿元;

3)EPCI总包比例提高:总承包订单占比从2022年的78%提升至85%。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公司掌握多项核心专利技术:

- 深水导管架安装技术:最大安装水深达380米,打破国外垄断;

-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上部模块建造技术:单模块重量突破1.8万吨;

- 海底管道自动焊接技术:焊接合格率达99.2%,较传统工艺提升15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4.2亿元,同比增长35%,重点布局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

(2)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公司形成“青岛+天津+珠海”三大制造基地布局:

- 青岛基地:专注深水结构物建造,年产能40万吨;

- 天津基地:主攻海上平台总装,配备亚洲最大3万吨滑道;

- 珠海基地:聚焦LNG模块化建造,拥有-40℃低温施工能力。

通过内部协同机制,项目执行周期平均缩短20%,成本降低12%。

(3)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中海油集团贡献订单占比从2020年的68%下降至2023年Q2的52%,非中海油客户订单占比提升至48%。国际客户方面,已与壳牌、道达尔、沙特阿美等12家国际石油公司建立长期合作。

五、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1)国内市场增量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年规划》,2025年前国内将新建海上油气田32个,新增产能8000万吨油当量。公司作为中海油核心承包商,预计可获得60%以上市场份额,对应订单规模超400亿元。

(2)国际市场突破机遇

全球海洋工程市场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2%,卡塔尔NORTH FIELD扩建、巴西Libra油田开发等超大型项目陆续启动。公司通过卡塔尔能源公司供应商资格认证,有望在未来三年获得30亿美元以上订单。

(3)新能源业务拓展

公司成立新能源事业部,重点布局:

-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建造:已承接广东阳江100万千瓦项目导管架订单;

- 氢能储运装备研发:与国家电投合作开发30MPa高压气态储氢装置;

- CCS/CCUS项目:参与渤海湾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

六、风险提示

(1)油价波动风险:国际油价低于60美元/桶时,部分项目可能推迟;

(2)汇率波动风险:海外项目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可能侵蚀利润;

(3)技术替代风险:浮式风电等新能源技术可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4)地缘政治风险:中东、非洲等区域项目存在政治不确定性。

七、估值与投资建议

采用DCF模型测算,假设WACC为8.5%,永续增长率3%,合理估值区间为8.2-9.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14倍,低于行业平均18倍水平。考虑到公司毛利率提升趋势明确、在手订单充足,给予“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9.2元。

关键词:海油工程、Q2毛利率、在手订单、海洋工程、深水开发、EPCI总包、新能源转型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海油工程2023年第二季度财务表现,指出其毛利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项目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同时详细剖析387亿元在手订单构成及增长驱动因素,强调公司在深水技术、全产业链协同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展望国内市场增量、国际市场突破及新能源业务拓展带来的发展机遇,最终给出“买入”评级及目标价。

《海油工程(600583):Q2毛利率创新高 在手订单充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