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成语故事 > 暗箭伤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暗箭伤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诸葛亮 上传于 2022-04-11 12:50

《暗箭伤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春秋时期,郑国国力渐盛,在诸侯国中逐渐有了话语权。郑庄公是一位极具谋略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扩张郑国的势力,让郑国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当时,郑国与周边的一些小国时常发生摩擦,其中与许国的矛盾尤为突出。许国虽小,但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着部分交通要道和资源,郑庄公早有将其纳入版图的打算。

这一年,郑庄公觉得时机成熟,决定联合齐国、鲁国一同攻打许国。他召集国内的大臣和将领,商讨出兵事宜。在朝堂之上,郑庄公提出要挑选一位英勇善战且德高望重的大将作为先锋,率领郑军冲锋陷阵。此言一出,朝堂上的将领们纷纷摩拳擦掌,都想争取这个立功的机会。

其中,有两位将领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公子吕的儿子公孙子都,另一位是颖考叔。公孙子都生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且武艺高强,在郑国军中颇有威名。他自恃出身名门,又有一身好本领,向来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而颖考叔则是一位老成持重、忠勇双全的将领,他虽没有公孙子都那般显赫的家世和俊朗的外表,但为人正直,作战经验丰富,深受士兵们的爱戴。

郑庄公看着眼前这两位将领,心中也有些犯难。他深知两人都有能力担任先锋,但又担心选谁都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思来想去,郑庄公决定采用一场比试来决定先锋人选。他命人抬出一辆华丽的战车,这辆战车是郑国的宝物,象征着无上的荣誉和权力。郑庄公宣布,谁能先登上这辆战车,谁就成为攻打许国的先锋。

比赛开始,公孙子都和颖考叔迅速冲向战车。公孙子都仗着自己身手敏捷,一开始就冲在前面。然而,颖考叔也不甘示弱,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毅力,紧紧追赶。就在公孙子都快要登上战车的时候,颖考叔突然发力,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抢先抓住了战车的扶手。公孙子都见状,心中大怒,他伸手去拉颖考叔,想要把他拽下来。但颖考叔力大无穷,一把甩开了公孙子都的手,稳稳地登上了战车。

公孙子都恼羞成怒,他觉得颖考叔是故意抢了他的风头,让他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他站在战车下,恶狠狠地瞪着颖考叔,大声吼道:“颖考叔,你等着,这笔账我迟早会跟你算!”颖考叔站在战车上,看着公孙子都愤怒的样子,心中虽然有些不安,但想到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就没有过多理会。

就这样,颖考叔成为了攻打许国的先锋。他带领着郑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许国的都城。许国国君得知郑军来袭,惊慌失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但由于许国实力较弱,根本无法与郑、齐、鲁三国联军抗衡。在郑军的强大攻势下,许国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

颖考叔身先士卒,他手持长枪,冲在最前面。他的英勇表现激励着郑军士兵,大家奋勇杀敌,士气高昂。就在郑军即将攻破许国都城城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公孙子都一直对颖考叔抢走先锋之位的事情怀恨在心,他看着颖考叔在战场上出尽了风头,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

此时,公孙子都躲在暗处,他看到颖考叔背对着自己,正在指挥士兵攻城,一个恶毒的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悄悄地从箭囊中取出一支箭,搭在弓上,瞄准了颖考叔的后背。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心中既有对颖考叔的仇恨,又有一些犹豫和恐惧。但最终,仇恨还是战胜了理智,他一咬牙,松开了手中的弓弦。

那支箭如一道闪电般射向颖考叔,不偏不倚地正中他的后背。颖考叔只觉得一阵剧痛袭来,他回头一看,发现是公孙子都射来的箭。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想要质问公孙子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还没等他开口,就一头从城墙上栽了下来,当场身亡。

郑军士兵们看到先锋将军突然倒下,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以为是被许国的暗箭所伤。一时间,郑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就在这时,许国的守军趁机发起反击,郑军陷入了混乱之中。

郑庄公得知颖考叔被暗箭射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立刻下令调查此事,一定要找出射死颖考叔的凶手。经过一番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公孙子都暗中射箭,害死了颖考叔。郑庄公大怒,他没想到自己的将领中竟然会有如此心胸狭隘、心狠手辣之人。

按照军法,公孙子都应该被处死。但郑庄公考虑到公孙子都出身名门,在军中又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直接处死他,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于是,郑庄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在郑国的都城内张贴告示,声称颖考叔是被许国的奸细暗箭所伤,为了给颖考叔报仇,决定在城内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郑军能够早日战胜许国。

祭祀仪式那天,郑国的百姓们都纷纷前来参加。公孙子都也在人群中,他心中既害怕又愧疚。当祭祀进行到高潮的时候,郑庄公突然指着公孙子都说:“就是这个人,心怀不轨,暗箭伤人,害死了我们的先锋将军颖考叔!他必须受到惩罚!”

公孙子都听到这话,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他想要逃跑,但周围已经被士兵们团团围住。在众人的指责和唾骂声中,公孙子都感到无地自容。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突然口吐鲜血,倒地身亡。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暗箭伤人”这个成语。它比喻在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伤害别人,是一种不道德且令人不齿的行为。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原文中记载了郑国攻打许国以及公孙子都暗箭伤人的详细过程。“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暗箭伤人”四个字,但故事所表达的核心意思与这个成语完全相符。

“暗箭伤人”这个成语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语,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警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正直、善良的品质,光明磊落地做事,而不是在背后使用阴险的手段去伤害他人。无论是在古代的战场还是现代的职场、社交场合,这种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谴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暗箭伤人”的事件往往会对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产生负面影响。就像在郑国攻打许国的战争中,公孙子都的暗箭行为导致了郑军士气的受挫,差点影响了战争的结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信任至关重要。如果有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在现代社会,“暗箭伤人”的表现形式可能更加多样化。比如在职场中,有人可能会为了争夺晋升机会,在背后说同事的坏话,散布谣言;在社交网络上,有人可能会恶意攻击他人,泄露他人的隐私。这些行为都与“暗箭伤人”的本质如出一辙,都是不道德且违法的。

我们应该从“暗箭伤人”的成语典故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面对竞争和利益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暗箭伤人、春秋时期、郑国、公孙子都、颖考叔、成语典故、出处

简介:《暗箭伤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攻打许国时,公孙子都因嫉妒颖考叔抢走先锋之位,暗中射箭害死颖考叔,后被郑庄公揭露,精神崩溃而死,由此引出“暗箭伤人”这一成语,该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警示人们要正直善良,不可背后伤人。

《暗箭伤人的成语典故和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