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经济学论文 > 试析北京老字号商标的外译

试析北京老字号商标的外译

六兽 上传于 2021-05-16 19:25

试析北京老字号商标的外译

摘要:本文聚焦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这一重要议题,深入探讨其外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大量实例,揭示外译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缺失、语义偏差等问题,并从语言、文化、市场等多维度剖析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旨在促进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的准确性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助力北京老字号在国际市场中实现更好的品牌推广与文化传承。

关键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文化传播、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字号企业。这些老字号不仅是商业品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商标作为品牌的标识,其外译质量直接影响着老字号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效果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准确、恰当的商标外译有助于北京老字号突破语言和文化障碍,在全球市场中赢得认可,实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然而,目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国际传播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的现状

(一)翻译方式多样

目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主要采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方式。音译是将商标的汉语拼音直接转换为外语,如“全聚德”译为“Quanjude”。这种方式简单直接,能保留商标的发音特色,但对于不熟悉汉语的外国消费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意译则是根据商标的字面意思或内涵进行翻译,如“同仁堂”译为“Tong Ren Tang Herbal Hall”,通过添加“Herbal Hall”使外国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其经营内容。音意结合是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兼顾发音和含义,如“王致和”译为“Wangzhihe Fermented Bean Curd”,既保留了品牌名,又说明了产品。

(二)部分翻译存在不足

尽管有多种翻译方式,但部分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音译商标缺乏文化内涵的传达,外国消费者仅知道发音,却无法从中获取品牌背后的文化信息。例如“狗不理”简单音译为“Goubuli”,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其独特魅力。意译方面,有些翻译过于直白,没有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导致翻译后的商标缺乏吸引力和文化韵味。如“内联升”意译为“Nei Lian Sheng Shoes”,没有突出其“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三、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信息缺失

北京老字号商标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如传统价值观、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但在外译过程中,这些文化信息往往难以完整传达。例如“瑞蚨祥”,其名称中的“瑞”代表吉祥,“蚨”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虫,寓意财源广进。然而,常见的翻译“Ruifuxiang”仅仅保留了发音,外国消费者无法从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这种文化信息的缺失,使得北京老字号商标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降低了品牌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二)语义偏差

由于中英文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商标外译容易出现语义偏差的问题。一些在中文中具有美好寓意的词汇,在英文中可能产生歧义或负面联想。例如“白象”电池,若直译为“White Elephant”,在英文中“white elephant”表示昂贵却无用的东西,这与产品实际形象不符,会对品牌推广造成不利影响。再如“蜂花”洗发水,若简单音译为“Fenghua”,外国消费者难以联想到与头发护理相关的信息,无法准确传达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三)缺乏统一规范

目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企业、不同译者对同一商标的翻译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上出现多种翻译版本。这不仅会让外国消费者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北京老字号品牌的统一传播和形象塑造。例如“六必居”,有的翻译为“Liubiju”,有的则添加了产品信息译为“Liubiju Pickles”,这种不一致的翻译给品牌的国际化推广带来了障碍。

四、影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的因素

(一)语言差异

中英文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文商标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英文更注重简洁、直接的表达。这种语言差异使得商标外译难以做到完全对等。例如中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成语典故在英文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表达,导致翻译后的商标难以保留原有的韵味和风格。

(二)文化差异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商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北京老字号商标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而外国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一些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在外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或认可。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与危险、暴力相关联。因此,在商标外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误解。

(三)市场因素

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也是影响商标外译的重要因素。北京老字号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群体。不同的市场和受众对商标的需求和偏好不同。例如,面向欧美高端市场的商标外译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和高端形象;而面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商标外译则可能需要更简洁、易懂,符合当地消费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

五、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的策略

(一)文化补偿策略

针对文化信息缺失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化补偿策略。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添加注释、解释等方式,补充商标背后的文化信息,帮助外国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品牌的内涵。例如在“瑞蚨祥”的翻译中,可以译为“Ruifuxiang(Auspicious Cloth Shop, named after a mythical insect symbolizing wealth)”,通过括号内的解释,让外国消费者了解“瑞蚨祥”所蕴含的吉祥和财富寓意。

(二)语义等效策略

为避免语义偏差,应采用语义等效策略。译者要深入了解中英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寻找在语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上最为接近的词汇进行翻译。例如“蜂花”洗发水可以译为“Bee & Flower Shampoo”,既保留了品牌名称中的元素,又通过“Shampoo”明确了产品类型,使外国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

(三)统一规范策略

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明确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流程,对常见商标进行统一翻译,并建立商标外译数据库,供企业参考使用。同时,加强对商标外译质量的监管,确保市场上商标翻译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升北京老字号品牌的整体形象。

(四)市场导向策略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采用市场导向策略进行商标外译。在进入国际市场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语言、消费习惯等因素。根据调研结果,对商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和调整。例如,针对年轻消费者群体,可以采用更加时尚、活泼的翻译方式;针对高端市场,则强调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品质感。

六、结论

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是北京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环节,对于品牌传播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文化信息缺失、语义偏差、缺乏统一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市场因素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文化补偿、语义等效、统一规范和市场导向等策略。通过准确的商标外译,北京老字号能够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实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为北京老字号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文化信息缺失、语义偏差、翻译策略

简介:本文探讨北京老字号商标外译,指出目前外译方式多样但存在文化信息缺失、语义偏差、缺乏统一规范等问题,分析语言、文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提出文化补偿、语义等效、统一规范、市场导向等翻译策略,旨在促进北京老字号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传播与文化传承。

《试析北京老字号商标的外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