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地理教案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3篇)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3篇)

岳飞 上传于 2023-05-19 12:27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3篇)》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及驱动因素;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提取、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双重影响;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及驱动因素;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的形成机制;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差异。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珠三角地区1980年与2020年卫星影像对比图,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地理过程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回答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新课讲授

精选案例一: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25分钟)

1. 背景介绍: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毗邻港澳,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2. 发展历程:

(1)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利用政策优势,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起步。

(2)1990-2000年:随着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珠三角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工业化水平提高。

(3)2000年至今:珠三角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同时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城市群。

3. 驱动因素:

(1)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政策为珠三角提供了发展机遇。

(2)地理位置:毗邻港澳,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3)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4)交通条件: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区域内外经济联系。

4. 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基础设施。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加剧;土地资源紧张;区域发展不平衡。

5. 小组讨论: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精选案例二:苏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20分钟)

1. 背景介绍: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2. 发展模式: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起点,通过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3. 驱动因素:

(1)历史基础: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区。

(2)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积极利用政策优势,发展乡镇企业。

(3)市场导向:苏南地区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产业结构。

(4)科技创新:苏南地区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4. 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2)消极影响: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区域竞争加剧。

5. 比较分析:与珠三角模式相比,苏南模式有哪些异同点?

精选案例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城市化(20分钟)

1. 背景介绍: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曾长期承担国家重工业生产任务。

2. 发展历程:

(1)计划经济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市场经济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设备老化等问题,发展速度放缓。

(3)振兴时期:近年来,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驱动因素:

(1)国家政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3)科技人才:东北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持。

4. 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改善民生。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人口外流现象严重。

5. 角色扮演:假设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名政府官员,你将如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三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强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及驱动因素,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

(四)课后作业(5分钟)

1. 撰写一篇关于你所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小论文,分析其驱动因素、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2. 收集国内外其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珠三角模式

1. 发展历程

2. 驱动因素

3. 影响分析

二、苏南模式

1. 发展模式

2. 驱动因素

3. 影响分析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1. 发展历程

2. 驱动因素

3. 影响分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三个精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了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及驱动因素,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区域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区域比较分析的训练。

关键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驱动因素、影响分析

简介:本教案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3篇)》为主题,通过珠三角、苏南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三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模式、驱动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内容完整,教学方法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意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