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求职简历 > 气象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简历模板

气象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简历模板

ClearBoth 上传于 2023-08-03 06:28

气象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简历模板

一、个人信息

姓名:张XX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0年X月X日

联系方式:手机XXX-XXXX-XXXX | 邮箱:zhangxx@example.com

现居地:北京市海淀区

求职意向:气象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工程师

期望薪资:25K-35K·13薪

到岗时间:1个月内

二、教育背景

2009.09-2013.06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学专业 本科

主修课程:大气动力学、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学、气象统计方法、高性能计算基础

毕业论文:《基于MPI的WRF模式并行优化研究》(获校级优秀论文)

2013.09-2016.0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气象学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区域气候模式高性能计算优化

学术成果:发表SCI论文2篇(Q2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并行算法研究》

三、技术技能

编程语言:C/C++(精通)、Python(熟练)、Fortran(熟悉)

并行计算:MPI(5年+经验)、OpenMP(3年经验)、CUDA(2年项目经验)

气象模式:WRF(3年开发经验)、GRAPES(1年维护经验)、CAM(熟悉)

高性能计算:集群架构设计、作业调度系统(Slurm/PBS)、性能调优工具(VTune、Perf)

数据库:MySQL(熟练)、PostgreSQL(熟悉)、HDF5/NetCDF数据格式处理

开发工具:Git/SVN版本控制、CMake构建系统、JIRA项目管理

英语能力:CET-6(623分),可熟练阅读英文技术文档并撰写论文

四、工作经历

2016.07-至今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高性能计算部 高级后端开发工程师

职责与成果:

1. WRF模式并行优化项目(2017-2019)

- 主导WRF动力框架的MPI/OpenMP混合并行改造,将4km分辨率模拟的计算效率提升40%

- 设计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解决地形复杂区域计算不均衡问题,使整体吞吐量提高25%

- 优化HDF5数据输出模块,实现异步I/O与压缩传输,数据写入耗时减少60%

2. 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2020-2022)

- 构建基于Spark的气象再分析数据ETL框架,处理TB级观测资料的效率提升3倍

- 开发分布式气象预报产品生成系统,支持200+节点集群的弹性扩展

- 实现PostgreSQL+TimescaleDB时序数据库方案,将历史气象数据查询响应时间从秒级降至毫秒级

3. 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开发(2022-至今)

- 设计微服务架构的后端系统,集成WRF-ARW、GRAPES等模式输出

- 开发基于gRPC的跨平台数据接口,支持移动端/Web端实时调用

- 优化Kubernetes容器调度策略,使AI辅助预报模型的训练时间缩短50%

2014.06-2016.05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 实习研究员

项目经验:

- 参与GRAPES全球模式物理过程并行化改造,完成辐射方案的重构

- 开发模式输出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工具(Python+Matplotlib)

- 协助搭建1024节点超算集群的测试环境,完成基准性能测试

五、项目经验

项目1:WRF模式GPU加速改造(2021.03-2021.12)

角色:技术负责人

技术栈:CUDA、NVIDIA Nsight、OpenACC

成果:

- 将微物理过程计算迁移至GPU,单步计算时间从12s降至2.3s

- 实现CPU-GPU混合执行框架,资源利用率提升35%

- 相关成果在《大气科学》期刊发表,获2022年度中国气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2:气象云平台建设(2019.04-2020.06)

角色:架构设计师

技术栈:Kubernetes、Docker、Ceph

成果:

- 设计多租户气象计算资源管理系统,支持10+科研团队同时使用

- 实现动态资源配额机制,集群整体利用率从45%提升至78%

- 开发自动化部署流水线,新模式上线周期从2周缩短至3天

项目3:极端天气预报模型优化(2022.07-2023.03)

角色:核心开发者

技术栈:Python、XGBoost、Dask

成果:

-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降水预报误差修正模型,TS评分提高0.15

- 开发分布式特征工程管道,处理百万级样本的效率提升10倍

- 模型在2023年长江流域暴雨预报中表现优异,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六、专业技能

1. 模式开发能力:

- 精通WRF模式动力框架修改与物理方案集成

- 熟悉GRAPES模式代码结构与编译系统

- 具备从算法设计到并行实现的完整开发经验

2. 性能优化能力:

- 擅长使用Intel VTune、NVIDIA Nsight等工具进行性能分析

- 掌握缓存优化、线程亲和性设置等底层优化技术

- 有百万行代码量级项目的优化实施经验

3. 系统架构能力:

- 设计过支持千节点级集群的分布式气象计算系统

- 熟悉微服务架构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

- 具备容器化部署与持续集成实践经验

七、获奖证书

2022年 中国气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2021年 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20年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技术创新奖

2018年 华为云技术认证专家(HCE-Cloud)

2016年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八、自我评价

具有7年气象高性能计算领域开发经验,完整参与过3个国家级气象模式优化项目。擅长从算法层到系统层的全栈优化,对MPI/OpenMP/CUDA等并行编程模型有深入理解。在WRF模式并行化、气象大数据处理、云原生架构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注重代码质量与可维护性,主导编写的模块代码复用率提升40%。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曾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6人团队完成关键项目交付。持续关注AI for Science领域发展,已完成TensorFlow高级课程认证。

关键词:气象高性能计算、WRF模式MPI并行CUDA加速Kubernetes集群气象大数据、微服务架构、性能优化C/C++开发Python数据处理

简介:本文是一份针对气象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岗位的专业简历模板,涵盖求职者从本科到硕士的气象专业教育背景,7年国家级气象计算项目的实战经验,精通MPI/CUDA等并行计算技术,主导过WRF模式GPU加速、气象云平台建设等核心项目,具备从算法优化到系统架构的全栈开发能力,在气象模式开发、高性能计算优化、云原生架构设计等领域有深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