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养雏鹅饲养管理技术
《冬养雏鹅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冬季气候寒冷,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本文详细阐述了冬季饲养雏鹅在前期准备、温度控制、湿度调节、光照管理、饲料营养、饮水管理、日常观察与疾病预防以及放牧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为冬季雏鹅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促进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冬季、雏鹅、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引言
鹅是我国重要的家禽之一,具有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冬季饲养雏鹅,由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等不利因素,给雏鹅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挑战。若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雏鹅受寒、生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鹅的经济效益。因此,掌握冬季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二、前期准备
(一)鹅舍选址与建造
鹅舍应选择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造时要考虑良好的保温性能,可采用砖木结构或塑料大棚结构。鹅舍的屋顶应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和防雪。地面要硬化处理,可铺设水泥或砖块,便于清洁和消毒。
(二)设备与用具准备
准备好育雏笼、食槽、水槽、保温设备(如红外线灯、煤炉等)、温度计、湿度计等。育雏笼的大小要根据饲养数量合理设计,保证雏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食槽和水槽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三)消毒与防疫
在雏鹅入舍前,要对鹅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先用清水冲洗鹅舍,然后用 2% - 3%的火碱溶液或 0.1%的新洁尔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 40 毫升、高锰酸钾 20 克,密闭熏蒸 24 小时。同时,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三、温度控制
(一)适宜温度范围
雏鹅对温度非常敏感,不同日龄的雏鹅所需温度不同。1 - 3 日龄的雏鹅,适宜温度为 28 - 30℃;4 - 7 日龄为 26 - 28℃;8 - 14 日龄为 24 - 26℃;15 - 21 日龄为 22 - 24℃;22 日龄以后逐渐降至 18 - 20℃。
(二)温度调节方法
冬季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调节鹅舍温度。对于小规模饲养,可使用红外线灯或煤炉加热。红外线灯安装高度要根据温度需求进行调整,一般距离地面 40 - 60 厘米。煤炉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对于大规模饲养,可采用暖风炉或地暖系统,确保鹅舍温度均匀稳定。
(三)温度观察与调整
饲养人员要密切观察雏鹅的分布情况和行为表现。如果雏鹅分散均匀、安静休息,说明温度适宜;如果雏鹅扎堆、拥挤在一起,说明温度过低,应及时升温;如果雏鹅张口喘气、远离热源,说明温度过高,应适当降温。
四、湿度调节
(一)适宜湿度范围
雏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0% - 70%。湿度过低,鹅舍内灰尘过多,易刺激雏鹅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鹅舍潮湿,有利于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易导致雏鹅患球虫病等疾病。
(二)湿度调节措施
当湿度过低时,可在鹅舍内放置水盆或喷雾器进行喷水加湿。当湿度过高时,要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清理鹅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地面干燥。
五、光照管理
(一)光照时间和强度
1 - 3 日龄的雏鹅,可采用 24 小时连续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 5 - 10 瓦,以利于雏鹅尽快熟悉环境,找到食槽和水槽。4 日龄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每天减少 1 - 2 小时,直至与自然光照时间一致。光照强度也可适当降低,每平方米 2 - 3 瓦。
(二)光照的作用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雏鹅的新陈代谢,增强食欲,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光照还可以调节雏鹅的生物钟,使其生活规律正常。
六、饲料营养
(一)饲料配方
冬季雏鹅的饲料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一般可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也可自行配制。配制时,要以玉米、豆粕等能量和蛋白质饲料为主,同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添加剂。例如,一个适合 1 - 21 日龄雏鹅的饲料配方为:玉米 55%、豆粕 25%、麦麸 15%、鱼粉 3%、骨粉 1%、食盐 0.3%、多种维生素 0.2%、微量元素 0.5%。
(二)饲喂方法
雏鹅入舍后,要先让其饮水,然后再开食。开食时,可将饲料撒在塑料布或食槽内,让雏鹅自由采食。每天饲喂 4 - 6 次,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饲喂次数。饲喂时要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避免饲料浪费和雏鹅消化不良。
七、饮水管理
(一)饮水质量
要为雏鹅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冬季最好饮用温水,水温控制在 20 - 25℃左右,避免雏鹅饮用冷水导致肠胃受寒。
(二)饮水设备
可使用自动饮水器或水槽为雏鹅提供饮水。自动饮水器要定期检查,确保水流畅通;水槽要每天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污染。
(三)饮水时间和次数
雏鹅入舍后,要及时让其饮水。一般每天饮水 3 - 4 次,保证雏鹅随时能喝到水。
八、日常观察与疾病预防
(一)日常观察
饲养人员要每天观察雏鹅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如果发现雏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粪便异常等,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疾病预防
冬季要特别注意预防雏鹅的感冒、肺炎、球虫病等疾病。除了做好鹅舍的消毒和防疫工作外,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等,增强雏鹅的抵抗力。同时,要注意鹅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九、放牧管理
(一)放牧时间
冬季放牧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一般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避免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放牧,防止雏鹅受寒。
(二)放牧地点
选择草质好、无污染的草地或农田作为放牧地点。放牧前要先让雏鹅适应环境,逐渐延长放牧时间和距离。
(三)放牧注意事项
放牧时要注意观察雏鹅的情况,防止雏鹅走失或被野兽伤害。同时,要注意避免雏鹅采食有毒植物和受到农药污染的草料。
十、结论
冬季饲养雏鹅需要综合考虑温度、湿度、光照、饲料营养、饮水管理、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合理调节光照,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加强日常观察和疾病预防,以及科学地进行放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冬季雏鹅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为养鹅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实际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雏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环境变化,灵活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雏鹅健康生长。
简介:本文聚焦冬季雏鹅饲养管理技术,从前期鹅舍准备、设备用具筹备及消毒防疫入手,详细阐述温度、湿度、光照的适宜范围与调节方法,介绍饲料营养搭配、饲喂方式及饮水管理要点,强调日常观察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还提及放牧管理的时间、地点选择及注意事项,为冬季雏鹅科学饲养提供全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