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中之利 君子所贵——颜元功利观解析_个人功利
义中之利 君子所贵——颜元功利观解析·个人功利
一、引言:颜元功利观的历史定位与思想渊源
颜元(1635-1704)作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其功利观以"义利合一"为核心,突破了传统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框架。在《四存编》《习斋记余》等著作中,颜元提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将功利追求纳入道德实践的范畴。这种思想既是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批判,也是对先秦墨家"贵义尚利"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其个人功利观的形成,既植根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萌芽的社会背景,也源于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反思,更体现了实学思潮"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二、颜元个人功利观的哲学基础
(一)气本论的宇宙观支撑
颜元继承张载的气本论,认为"天地间一气而已",万物皆由气化而生。这种物质一元论为其功利观提供了本体论依据:既然人与物同源于气,则人之欲求亦属自然。他批判程朱理学将"人欲"视为"天理"的对立面,主张"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存之合理,则大公而正道"。这种观点消解了义利之间的绝对对立,为个人正当利益的追求提供了哲学合法性。
(二)实学实践论的方法论
颜元提出"三事三物"的教育纲领(正德、利用、厚生),强调通过"习行"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他认为"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将功利追求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这种实践论方法论突破了传统儒学"内圣"优先的路径,主张在"事功"中实现"义利"的统一。例如其主张"农工皆圣人之事",将生产劳动视为个人谋利与道德实践的双重载体。
三、颜元个人功利观的核心内涵
(一)个人利益的正当性辩护
颜元明确提出"利者,义之和也"的命题,认为个人利益是道德实践的自然结果。他批判"义利对立"的传统观念:"世有不顾养亲者,曰我耽于学;有不顾病父者,曰我分于教。岂学与教遂非养亲之道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正当的个人利益追求不仅不违背道德,反而是道德实践的必要条件。这种观点颠覆了"安贫乐道"的传统模式,为士人阶层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功利追求的道德边界
在肯定个人利益正当性的同时,颜元强调"义"对"利"的规约作用。他提出"利必公利"的原则,将个人利益限定在"不损人"的范围内。例如在《存治编》中,他主张"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但反对"与民争利"的官商行为。这种边界意识体现在其经济思想中:既鼓励通过劳动致富,又反对剥削性积累;既肯定商业活动的价值,又主张"市无二价"的诚信原则。
(三)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颜元将个人功利追求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出"利天下而利己"的命题。他认为个人通过技能学习(如兵农、医卜等)实现谋生,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这种思想在其教育实践中得到体现:畿辅学堂开设天文、地理、兵法、水利等实用课程,既培养学生谋生能力,又服务社会需求。颜元特别强调"习行"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便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四、颜元个人功利观的现代价值
(一)对传统义利观的超越
颜元的功利观打破了"义利二分"的传统框架,为道德与利益的协调提供了新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思想有助于纠正"道德至上论"的空泛性,也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化提供了历史资源。例如其"正谊谋利"的命题,可转化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二)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颜元强调通过实践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他提出的"学必有用"原则,与现代"终身学习"理念相通;其"习行"方法论,则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个人职业选择方面,颜元"各安其业"的思想可为缓解就业焦虑提供历史智慧。
(三)对社会治理的参考
颜元"利必公利"的原则,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具有现实意义。其反对"与民争利"的思想,可为政府角色定位提供历史镜鉴;主张"市无二价"的诚信原则,则与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方向一致。在社会保障领域,颜元"厚生"思想可为完善福利制度提供文化资源。
五、颜元个人功利观的局限与反思
(一)历史条件的制约
作为封建士大夫,颜元的功利观仍局限于"士农工商"的等级框架内。其对商业活动的肯定,主要基于"利天下"的道德考量,而非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认知。这种局限性使其无法提出突破封建经济结构的改革方案。
(二)理论体系的矛盾
颜元在强调个人利益正当性的同时,未能完全摆脱"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例如其主张"农为天下本",对工商业的肯定仍附属于农业经济体系。这种矛盾反映了实学思想家在转型期的理论困境。
(三)实践效果的有限性
颜元的功利观主要通过教育实践传播,其社会影响受制于清代学术思潮的转向。乾嘉学派兴起后,实学思想逐渐边缘化,颜元的功利观未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种历史遭遇提示我们,思想创新需要与社会变革形成共振。
六、结论:颜元个人功利观的当代意义
颜元的功利观以"义利合一"为内核,构建了个人利益与道德实践的辩证关系。其思想既突破了传统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又避免了功利主义的道德虚无倾向。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可为处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问题提供历史智慧:既肯定个人追求合理利益的正当性,又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性;既鼓励通过实践创新实现个人价值,又主张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颜元的功利观证明,道德与利益并非绝对对立,关键在于建立"义中取利"的规范体系。这种思想资源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颜元、功利观、个人功利、义利合一、实学思想、习行实践、道德边界、当代价值
简介:本文系统解析颜元功利观中的个人功利思想,从哲学基础、核心内涵、现代价值及局限反思四个维度展开。研究指出颜元以气本论为支撑,提出"正谊谋利"的命题,构建了个人利益与道德实践的辩证关系。其思想既突破传统义利二分框架,又强调功利追求的道德边界,对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文章通过历史梳理与现实观照,揭示颜元功利观"义中取利"的现代价值,为处理道德与利益关系提供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