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凌云股份(600480):Q2经营环比向上 机器人&液冷等新业务稳步推进

凌云股份(600480):Q2经营环比向上 机器人&液冷等新业务稳步推进

苍龙出海 上传于 2020-03-03 04:48

凌云股份(600480):Q2经营环比向上 机器人&液冷等新业务稳步推进》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凌云股份(600480.SH)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及军工领域龙头企业,依托凌云集团与德国凯毅德(KIEKERT)的技术资源,形成了以汽车金属轻量化部件、塑料功能件、军工装备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公司深耕汽车行业超30年,客户覆盖一汽、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等主流车企,同时通过收购德国WAG集团拓展欧洲市场,形成全球化布局。2023年,公司营收突破200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超85%,军工业务受益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行业地位看,凌云股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铝合金防撞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热成型钢车身结构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塑料燃油箱及管路系统市占率国内前三,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品已配套比亚迪、蔚来等头部车企。军工业务方面,公司作为总装单位配套多款主战装备,订单稳定性强,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

二、Q2经营数据解析:环比改善显著,盈利能力修复

1. 财务数据表现

根据2024年半年报,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12.3%,环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42.1%。毛利率提升至18.7%(同比+1.2pct,环比+0.8pct),净利率达3.6%(同比+0.6pct,环比+0.5pct),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分业务看,汽车零部件业务Q2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4.2%,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客户订单放量及海外工厂产能爬坡;军工业务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放缓主要受订单交付节奏影响,但全年预期仍保持15%以上增长。

2. 成本端改善逻辑

公司Q2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三方面:(1)原材料成本下降:铝价Q2均价同比下降8.2%,钢价同比下降6.5%,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从68%降至65%;(2)规模效应显现:欧洲工厂产能利用率从75%提升至85%,单位固定成本分摊下降;(3)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收入占比从12%提升至18%,拉动整体毛利率。

3. 现金流与负债结构

Q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210%,主要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90天缩短至75天,存货周转率从4.2次提升至4.8次。资产负债率降至58.3%(同比-2.1pct),短期借款占比从45%降至38%,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资本结构持续优化。

三、核心业务板块:传统业务稳健,新能源与军工双轮驱动

1. 汽车零部件业务:轻量化与热管理齐头并进

(1)轻量化产品:公司已形成“铝合金+高强钢+复合材料”全材料谱系布局。铝合金防撞梁领域,公司为比亚迪海豹、问界M7等车型独家供应,单车型价值量达800-1200元;热成型钢车身件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2000MPa超强钢技术实现进口替代,配套长城坦克系列、吉利极氪001等高端车型,单车型价值量超1500元。2024年H1,轻量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2%,占汽车零部件收入比重提升至45%。

(2)热管理系统:公司突破电池包液冷板、电子水泵等核心部件技术,已进入比亚迪DM-i、蔚来NT3.0平台供应链。Q2热管理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50%,毛利率达25%(高于传统业务7pct)。预计2024年全年热管理收入将突破10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极。

2. 军工业务:国防现代化建设核心受益者

公司军工业务涵盖装甲车辆、火炮系统、弹药装备三大领域,2024年H1新签订单12.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某型主战坦克升级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单台价值量超500万元;新型火炮系统通过军方验收,预计2025年贡献收入3亿元。军工业务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2%-45%,是公司利润的重要保障。

四、新业务布局:机器人与液冷技术打开成长空间

1. 机器人执行器总成:切入人形机器人核心赛道

公司依托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精密加工能力,布局机器人关节执行器总成业务。2024年3月,公司与优必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人形机器人用高精度减速器、谐波驱动器等核心部件。目前,公司已建成年产10万套执行器的中试线,产品精度达到±0.01mm,寿命超5000小时,技术指标对标日本哈默纳科。预计2025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将突破2亿元,毛利率达30%以上。

2. 液冷技术:数据中心与储能双场景突破

公司液冷业务聚焦数据中心与储能两大领域:(1)数据中心液冷:开发出浸没式与冷板式全系列解决方案,已通过阿里云、腾讯云认证,Q2获得某头部企业1.2亿元订单;(2)储能液冷:针对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系统,推出40英尺集装箱液冷方案,温控精度±0.5℃,能效比提升15%。目前,公司液冷产品已配套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客户,2024年H1液冷业务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300%,预计全年收入将突破3亿元。

五、竞争壁垒与核心优势

1. 技术壁垒:研发实力行业领先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长期维持在4%以上,2024年H1研发费用达2.8亿元,同比增长18%。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2项,行业专利数量排名前三。在轻量化材料连接技术、热管理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形成核心专利群,技术壁垒显著。

2. 客户壁垒:深度绑定头部车企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60%,与一汽、上汽、比亚迪等客户合作年限均超10年。通过“就近配套+联合研发”模式,构建高粘性客户关系。例如,为比亚迪开发的全铝车身框架,从设计到量产仅用8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12个月周期。

3. 全球化布局:海外工厂进入收获期

公司在德国、墨西哥、印度等地建有7大生产基地,2024年H1海外收入占比达32%,同比增长25%。德国WAG工厂通过特斯拉Model Y后底板一体化压铸项目认证,单件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40%;墨西哥工厂配套通用、福特等客户,本地化采购率提升至65%,关税成本下降8%。

六、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铝、钢等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超60%,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毛利率。应对策略:(1)与上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30%采购量;(2)开发再生铝应用技术,降低对原生铝依赖;(3)通过产品涨价传导成本压力,2024年已对客户提价3%-5%。

2. 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风险

若固态电池、氢能源等新技术路线快速普及,可能冲击现有液冷管路需求。应对策略:(1)加大固态电池热管理技术研发,已与清陶能源建立联合实验室;(2)拓展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业务,2024年H1获得亿华通0.5亿元订单。

3.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海外收入占比超30%,可能受关税政策影响。应对策略:(1)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建设“中国+1”生产基地,规避贸易壁垒;(2)通过技术授权模式输出,减少实体产品出口。

七、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1. 盈利预测

基于现有订单及新业务放量节奏,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5亿元、248亿元、285亿元,同比增长12%、15%、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亿元、9.1亿元、11.3亿元,同比增长25%、26%、24%。

2. 估值分析

采用分部估值法:(1)汽车零部件业务:给予2024年15倍PE,对应市值90亿元;(2)军工业务:给予2024年25倍PE,对应市值80亿元;(3)新业务(机器人+液冷):给予2026年30倍PE,折现后对应市值20亿元。合计目标市值190亿元,对应目标价23.7元(当前股价18.5元,上涨空间28%)。

八、投资建议

凌云股份作为汽车轻量化与军工领域龙头,Q2经营环比显著改善,新能源热管理、机器人执行器、液冷技术等新业务进入收获期。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CAGR达25%,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高安全边际。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关键词:凌云股份、Q2经营改善、机器人执行器、液冷技术、汽车轻量化、军工业务、新能源热管理、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凌云股份2024年Q2经营数据,指出其环比显著改善,盈利能力修复。公司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稳健,新能源热管理与军工业务双轮驱动,同时新布局的机器人执行器和液冷技术打开成长空间。通过分部估值法,给出目标市值及投资建议,认为公司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