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计划 > 小学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2篇)

小学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2篇)

TextShadowY 上传于 2021-06-15 19:26

小学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2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工作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双减"政策实施,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家校协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二、工作目标

(一)教学质量目标

1. 各学科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提升10%

2. 构建"基础+拓展+实践"三级课程体系

3.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包不少于5个主题

(二)教师发展目标

1. 教师培训参与率100%,形成3个学科教研团队

2. 培育校级骨干教师5名,区级教学能手2名

3. 完成2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

(三)学生成长目标

1. 开展10项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2. 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覆盖率100%

3. 培育特色社团15个,获区级以上奖项3项

三、重点工作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

1. 基础课程优化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推行"1+X"群文阅读模式,数学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英语开展情景化口语训练。每周设置2节跨学科整合课,如三年级"测量校园"项目融合数学、科学、美术学科。

2. 拓展课程开发

开设3D打印、机器人编程、非遗传承等12门选修课,采用"走班制"教学。开发"四季课程"校本教材,包含春之耕读、夏之探索、秋之收获、冬之传承四个单元。

3. 实践课程创新

建立"校园责任田"劳动教育基地,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每学期组织2次研学旅行,设计"城市探索者""生态小卫士"等主题线路。

(二)课堂教学改革

1. 推行"三学五环"教学模式

课前导学(预习任务单)→课中互学(小组合作)→课后延学(分层作业)。每节课设置"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实践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提升"五个环节。

2. 信息技术融合

建设智慧教室3间,配备电子班牌、答题器等设备。开展"双师课堂"试点,与名校共享优质资源。教师制作微课资源库,覆盖80%以上知识点。

3. 作业管理创新

实施"基础+弹性+挑战"三级作业体系,每周三设为"无书面作业日"。开发"作业超市"系统,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类、探究类作业。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控制每日作业时长。

(三)教师专业发展

1. 分层培养体系

新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每周听课2节

骨干教师"领航计划":承担校级示范课,参与课题研究

管理岗位"菁英计划":选派5名教师参加校长培训班

2. 教研活动创新

开展"同课异构"周赛课活动,建立"问题墙"教研机制。每月举办"教育沙龙",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建学科微信群,实时共享教学资源。

3. 评价机制完善

实施"成长积分制",将教学常规、科研成果、学生评价等纳入考核。设立"教学创新奖""育人楷模奖"等专项奖励。每学期开展2次学生评教活动。

(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 德育工作创新

构建"三级五维"德育体系:班级-年级-校级三级管理,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五维培养。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设立"诚信驿站""礼仪角"等实践阵地。

2. 体育艺术提升

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开展足球、篮球、武术等特色项目。组建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等艺术团体,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近视率同比下降5%。

3. 心理健康关注

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教师2名。开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主题团体辅导。建立特殊学生关爱档案,实施"一生一策"帮扶计划。

(五)家校社协同育人

1. 家长学校建设

每月举办1次家长课堂,开设"亲子沟通""习惯培养"等课程。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开发"家校共育"APP,实现作业反馈、成长记录等功能。

2. 社区资源整合

与科技馆、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2次校外实践。邀请社区民警、医生等开展安全教育、健康讲座。建立"社区服务积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3. 评价机制创新

实施"成长银行"制度,将品德表现、学习进步、社会实践等转化为积分。开展"星级学生"评选,设置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等10个类别。每学期举办成长展示会,展示学生作品和荣誉。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20日-8月31日)

1. 完成教师岗位调整和课表编排

2. 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3. 准备开学典礼方案

(二)实施阶段(9月1日-1月15日)

1. 第1-2周:入学教育、习惯养成

2. 第3-8周:教学常规月、期中检测

3. 第9-16周:学科竞赛、成果展示

4. 第17-20周:复习备考、期末评价

(三)总结阶段(1月16日-1月31日)

1. 完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 开展教师述职评优活动

3. 制定寒假实践作业方案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建立"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网络,每周召开教学例会。

(二)制度保障

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师考核评价办法》等12项制度。建立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

(三)资源保障

预算教学经费5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建设资源教室2间,配备3D打印机、VR设备等现代化教具。

(四)安全保障

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开展每月1次安全演练。配备专职保安4名,安装监控摄像头60个,实现校园全覆盖。

关键词:小学教学计划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协同、五育并举、双减政策

简介:本计划围绕"提质增效"核心目标,构建"基础+拓展+实践"三级课程体系,推行"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实施教师分层培养计划,建立学生成长评价体系。通过课程优化、课堂创新、评价改革等举措,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小学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