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华峰铝业(601702):行业下行期、经营显韧性 静待重庆热轧产能投放

华峰铝业(601702):行业下行期、经营显韧性 静待重庆热轧产能投放

DisplayNone 上传于 2024-08-08 21:59

华峰铝业(601702):行业下行期、经营显韧性 静待重庆热轧产能投放

一、行业背景:铝加工行业面临短期压力,长期需求仍有支撑

(一)全球铝加工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

铝加工行业作为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及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经历了多轮周期调整。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及新能源领域需求拉动,铝加工行业迎来需求高峰,产品价格及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然而,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通胀压力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叠加能源成本高企及供应链扰动,铝加工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二)国内铝加工行业结构性分化加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加工生产国和消费国,行业结构呈现明显分化特征。一方面,传统建筑铝型材、包装铝箔等领域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及消费需求疲软影响,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盈利空间收窄;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带动高性能铝板带箔、挤压材等产品需求提升。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国内铝加工材产量达4220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高端铝材占比提升至35%,较2018年提高8个百分点。

(三)新能源领域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领域对铝加工产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方面,铝材因其轻量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壳体、车身结构件及热管理系统,单车用铝量较传统燃油车提升约40%。光伏领域,铝边框、支架等产品需求随光伏装机量增长而扩大。储能领域,铝材在电池箱体、液冷系统等环节的应用逐步增加。根据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领域铝加工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

二、公司概况:深耕铝板带箔领域,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

(一)公司发展历程与股权结构

华峰铝业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702)。公司控股股东为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尤小平先生,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华峰集团持有公司52.8%股份。公司深耕铝板带箔领域十五年,通过持续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铝加工企业之一。

(二)主营业务与产品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为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热传输用铝箔、新能源电池箔、包装用铝箔及工业用铝板带四大类。其中,热传输用铝箔为公司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如散热器、中冷器、空调系统等),客户覆盖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新能源电池箔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包括正极集流体用铝箔及电池包结构件用铝材;包装用铝箔主要面向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领域;工业用铝板带则用于电子、电器、建筑装饰等行业。

(三)产能规模与区域布局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具备年产铝板带箔35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上海基地产能20万吨,重庆基地产能15万吨。上海基地定位高端产品生产,主要生产热传输用铝箔及高精度电池箔;重庆基地作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目前一期10万吨热轧产能已投产,二期10万吨热轧产能预计于2024年二季度投产。全部产能释放后,公司热轧产能将达20万吨,可有效满足新能源领域对高端铝材的需求。

三、经营分析:行业下行期展现经营韧性,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

(一)财务表现:营收稳健增长,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8.3亿元增长至6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6%;归母净利润从2.5亿元增长至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1.4%。2023年前三季度,受行业需求放缓及铝价波动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5.2%。尽管行业整体承压,公司营收及利润仍保持正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二)盈利能力:毛利率及净利率优于行业平均

2020-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7%、20.3%和19.5%,净利率分别为6.5%、7.4%和7.4%,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期行业平均毛利率约15%,净利率约4%)。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8.2%,净利率为7.3%,虽较2022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盈利能力优势主要源于:1)产品结构优化,高端产品占比提升;2)成本控制有效,单位加工成本低于行业平均;3)客户结构优质,与全球头部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三)运营效率: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保持高位

2020-2022年,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8次、6.2次和6.0次,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5次、9.1次和8.7次,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存货周转率为4.8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5次,虽较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优于行业平均(同期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约4.0次,应收账款周转率约5.5次)。公司高效的运营能力主要得益于:1)以销定产模式,减少库存积压;2)客户集中度高,回款周期短;3)供应链管理优化,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

四、核心优势:技术、客户与成本三重驱动

(一)技术研发:持续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2020-2022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亿元、1.5亿元和1.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1%、2.2%和2.7%。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1项。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铝箔轧制技术、多层复合铝箔生产技术、电池箔表面处理技术等,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公司生产的热传输用铝箔厚度可控制在0.02-0.2mm,宽度可达1800mm,满足汽车热交换系统对轻量化、高导热性的要求。

(二)客户结构:绑定全球头部企业,订单稳定性强

公司客户覆盖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汽车领域,公司是法雷奥、马勒、电装、翰昂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供应商,产品配套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等高端车型;新能源领域,公司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并为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等储能企业提供铝材解决方案。优质的客户结构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订单来源,2020-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5%、48%和50%,客户集中度较高但合作关系长期稳定。

(三)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双轮驱动

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及供应链管理有效控制成本。生产端,公司采用连续铸轧、热连轧等先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单位加工成本;采购端,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通过集中采购、套期保值等方式降低铝锭采购成本。2020-2022年,公司单位加工成本(不含原材料)分别为1850元/吨、1780元/吨和1720元/吨,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重庆基地的投产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区域市场响应速度。

五、未来展望:重庆产能释放打开增长空间,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释放

(一)重庆基地产能释放,巩固行业地位

重庆基地是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一期10万吨热轧产能已于2023年二季度投产,主要生产高端铝板带箔产品,目前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开始批量供货;二期10万吨热轧产能预计于2024年二季度投产,全部产能释放后,公司热轧产能将达20万吨,可满足新能源领域对高端铝材的快速增长需求。重庆基地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并增强对西南地区市场的覆盖能力。

(二)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释放,电池箔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新能源领域是公司未来重点布局方向。动力电池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及单车用铝量提升,电池箔需求将持续扩大。公司目前已具备年产2万吨电池箔的生产能力,并计划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产能。储能领域,随着全球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电池包结构件用铝材需求将同步增加。公司凭借在电池箔领域的技术积累及客户基础,有望快速切入储能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汽车轻量化趋势加速,热传输用铝箔需求稳定增长

汽车轻量化是行业长期发展趋势,铝材因其轻量化特性在汽车热交换系统、车身结构件等领域的应用将持续增加。公司作为全球热传输用铝箔主要供应商,产品性能及客户认可度行业领先。随着全球汽车产量恢复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公司热传输用铝箔业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六、风险提示:行业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一)行业需求波动风险

铝加工行业需求与全球经济周期、汽车及新能源领域景气度密切相关。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汽车、新能源领域需求放缓,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需求下降,影响营收及利润。

(二)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铝锭占公司生产成本比例较高(约70%),铝价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显著。若铝价大幅上涨且公司无法通过提价或成本控制完全消化成本压力,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

(三)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

重庆基地二期产能释放进度受设备安装、调试及客户认证等因素影响,若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规模效应及市场拓展进度。

七、投资建议:行业下行期展现韧性,静待产能释放驱动增长

(一)短期:行业下行期经营韧性凸显,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当前铝加工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企业盈利普遍承压。公司凭借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有效及客户结构优质,在行业下行期仍保持营收及利润正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动态市盈率(TTM)为15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期行业平均市盈率约20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二)中长期:重庆产能释放打开增长空间,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释放

重庆基地二期产能预计于2024年二季度投产,全部产能释放后,公司热轧产能将达20万吨,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电池箔及热传输用铝箔业务有望受益。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5亿元、88亿元和1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亿元、6.8亿元和8.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5元、0.68元和0.82元。给予公司2024年2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11.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关键词:华峰铝业、铝加工行业、重庆热轧产能、新能源领域需求、经营韧性、估值安全边际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华峰铝业在行业下行期的经营表现,指出公司凭借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及优质客户结构展现出较强韧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公司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产能布局及核心优势,并展望了重庆基地产能释放及新能源领域需求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最后,文章提示了行业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风险,并给出短期估值安全边际凸显、中长期产能释放驱动增长的投资建议。

《华峰铝业(601702):行业下行期、经营显韧性 静待重庆热轧产能投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