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针灸学 > 针炙按摩口诀

针炙按摩口诀

PingPongProgram 上传于 2020-08-23 15:51

《针灸按摩口诀》

一、针灸基础理论口诀

(一)经络总论

经脉十二循行远,络脉十五网全身。
经如江河主直行,络似溪流分支连。
阳经行于肢外侧,阴经走于内侧面。
手三阳从手走头,手三阴胸连手先。
足三阳头走足下,足三阴腹会足边。

(二)腧穴定位

骨度分寸定穴位,自然标志助寻点。
中指同身寸为基,横指同身四寸宽。
头面胸腹一寸半,四肢三寸内外辨。
背腰三寸旁开取,脐中旁开二寸安。

二、针刺手法口诀

(一)进针法

单手进针速而稳,双手配合力均匀。
指切压痕定深度,夹持舒张助针沉。
提插捻转寻气至,得气方显疗效真。
轻捻慢插如春笋,重插快提似雷奔。

(二)补泻手法

1. 补法

补则徐入疾出针,捻转角度小而轻。
提插幅度浅且缓,出针急按不留痕。
迎随补法顺经刺,呼吸补法随吸进。

2. 泻法

泻则疾入徐出针,捻转角度大而频。
提插幅度深且快,出针不按气自奔。
迎随泻法逆经刺,呼吸泻法随呼伸。

(三)特殊针法

1. 透刺法

一针两穴透经脉,直达病所疗效快。
头维透颔厌治偏,地仓透颊车歪改。
内关透外关安,阴陵透阳陵排。

2. 火针法

火针温通散寒凝,点刺局部痛即轻。
烧红针尖速刺入,深度三分莫过盈。
寒痹顽疾用此法,活血通络效显明。

3. 皮肤针

皮肤针叩皮表层,轻中重刺分三等。
轻刺如触羽毛轻,中刺微痛血未盈。
重刺出血点状现,斑秃湿疹常应用。

三、按摩基础手法口诀

(一)推法

直推线状走经络,分推面状散结瘕。
合推汇聚气血行,旋推圆周活关节。
指推力透筋骨间,掌推面广力均匀。

(二)拿法

拇指食指相对拿,夹持肌肉提捏法。
肩井合谷用此式,通经止痛效堪夸。
拿法宜轻不宜重,过重伤肌反为差。

(三)按法

指按点压局部痛,掌按面大沉而重。
肘按力深透骨间,腧穴按压气自通。
按法持续莫移动,时间三至五分钟。

(四)摩法

掌摩环转腹腰暖,指摩轻柔面眼安。
顺摩为补逆为泻,腹部摩动助消化。
摩法频率宜缓慢,每分钟六十转间。

(五)揉法

指揉点状小范围,掌揉面状大区域。
揉动带皮不脱移,活血止痛消淤积。
脘腹揉动助运化,关节揉动灵自如。

(六)滚法

手背滚动肩背宽,前臂旋转力连绵。
接触面积大而广,通经活络散风寒。
滚法节奏要均匀,每分钟百二十转。

(七)拍法

虚掌拍打力透肤,背腰四肢常应用。
拍法轻快如雨点,活血化瘀止痛灵。
拍打顺序从上下,莫逆经络方向行。

(八)振法

指振穴上高频动,掌振腹面气自通。
振法持续不移动,每处一至三分钟。
振法温通散寒凝,安神定志效亦宏。

四、常见病症针灸按摩治疗口诀

(一)头痛

1. 外感头痛

风池合谷外关取,疏风解表头痛轻。
列缺通里助宣肺,太阳印堂刺血灵。

2. 内伤头痛

百会神庭升清阳,头维率谷疏肝畅。
太冲行间平肝火,三里内关调中脏。

(二)颈椎病

风池天柱颈夹脊,疏经通络止痛急。
肩井外关后溪配,旋转复位按摩宜。

(三)肩周炎

肩髃肩髎肩前穴,条口承山远端泻。
摇肩拔伸按摩法,通经止痛功能佳。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肾俞大肠环跳穴,委中阳陵承山结。
牵引推拿正骨法,通经止痛效卓越。

(五)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眠,百会四神聪定眩。
涌泉太溪滋肾水,心脾两虚加脾渊。

(六)胃痛

中脘足三里主穴,内关公孙相配宜。
寒邪犯胃加梁丘,肝气犯胃配太冲。

(七)痛经

关元三阴交主穴,地机次髎相配协。
寒湿凝滞加灸法,气血瘀滞配太冲。

五、针灸按摩注意事项口诀

(一)针刺禁忌

孕妇腹腰莫针刺,凝血障碍要慎施。
皮肤感染禁针处,过饥过饱不宜时。
大醉大怒大惊后,神志不清莫强为。

(二)按摩禁忌

骨折脱位禁按摩,皮肤破损莫施法。
肿瘤结核传染病,内脏出血忌推拿。
妇女经期腰骶部,孕妇腹部禁压拿。

(三)异常情况处理

1. 晕针

晕针立即出针快,平卧头低足高位。
饮些温糖开水液,指压人中苏醒回。

2. 滞针

滞针莫强拔针出,局部循按缓肌束。
再行提插捻转法,气至针松自然出。

3. 弯针

弯针莫用蛮力拔,顺其弯曲方向拿。
待针自然直后出,避免断针体内留。

4. 断针

断针稳住残端位,X光下定位追。
手术取出莫迟疑,防止感染最重要。

5. 血肿

血肿局部冷敷先,二十四时后热敷煎。
轻者自消重者刺,放出淤血痛即减。

六、针灸按摩养生口诀

(一)四季养生

春刺曲池防过敏,夏灸足三里祛湿。
秋按迎香通鼻窍,冬摩肾俞壮阳气。

(二)时辰养生

子时胆经当令时,安睡养胆最适宜。
丑时肝经血归肝,深眠养肝病不缠。
寅时肺经气最旺,咳嗽气喘此时防。
卯时大肠开窍时,排便通畅身安康。
辰时胃经主消化,早餐吃好精力佳。
巳时脾经运化强,思虑过度易伤脾。
午时心经当值日,小憩养心神自怡。
未时小肠分清浊,饮水助排毒素多。
申时膀胱储尿液,适当饮水防结石。
酉时肾经藏精时,节欲保精寿自长。
戌时心包护心脏,愉悦心情病不访。
亥时三焦通百脉,准备入眠养元气。

(三)穴位保健

1. 足三里

足三里穴胃经宝,健脾和胃功效好。
常按此穴强身体,延年益寿防衰老。

2. 内关

内关穴在腕横上,宽胸理气止痛强。
心悸胸闷按此穴,晕车晕船亦能防。

3. 合谷

合谷穴在手虎口,疏风解表头痛走。
牙痛面瘫按此穴,通经止痛效悠久。

4. 涌泉

涌泉穴在足底心,滋阴降火安神灵。
睡前按摩此穴位,失眠多梦自安宁。

5. 神阙

神阙穴在脐中央,温阳救逆功效强。
艾灸此穴健脾胃,腹痛腹泻能预防。

关键词:针灸基础理论、针刺手法、按摩基础手法、常见病症治疗注意事项、养生口诀、经络、腧穴定位、补泻手法、特殊针法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滚法、拍法、振法、头痛治疗颈椎病治疗肩周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失眠治疗胃痛治疗痛经治疗、针刺禁忌、按摩禁忌、异常情况处理、四季养生、时辰养生、穴位保健

简介:本文以口诀形式系统阐述针灸按摩知识,涵盖经络腧穴定位、针刺补泻手法、按摩基础技法及常见病症治疗方案。内容涉及进针法、透刺法、火针法等特殊针法操作要领,推法、拿法、按法等按摩手法应用,以及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穴位配伍。同时强调针刺按摩禁忌与异常情况处理,并介绍四季养生、时辰养生及足三里、内关等保健穴位的日常应用,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实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