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针灸学 > 针炙学速记口诀

针炙学速记口诀

PhantomHaven 上传于 2024-05-08 00:34

针灸学速记口诀

一、针灸基础理论速记

(一)经络系统口诀

十二正经要记牢,手三阴经从胸走手绕,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妙,足三阴经从足走腹靠,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好。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此为十二经脉藏。奇经八脉有特点,任脉阴脉之海连,督脉阳脉之海显,冲脉十二经之海源,带脉约束诸经环,阴跷阳跷分两边,阴维阳维维络全。

(二)腧穴定位口诀

腧穴定位有方法,骨度分寸来丈量。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十二直量不迷茫。胸腹胁部有规律,胸剑联合至脐中,八寸取之记心上,脐中至耻骨联合上,五寸分段要明朗。背部脊柱有诀窍,大椎至尾骨尖长,十七椎节细端详。上肢部从肩峰至肘尖,九寸距离心中藏,肘横纹至腕横纹,十二寸长莫忘光。下肢部从股骨大转子至膝中,十九寸量,膝中至外踝尖,十六寸长。

二、针刺手法速记

(一)进针法口诀

进针手法有多种,单手进针快如风,双手进针稳又准,指切进针在指缝,夹持进针力要猛,舒张进针皮肤松,提捏进针局部冲。

(二)行针手法口诀

行针手法分两类,基本手法要会背。提插补泻有讲究,重插轻提为补法,轻插重提泻法佳。捻转补泻也重要,拇指向前补为妙,拇指向后泻法到。辅助手法也不少,循法弹法与摇法,搓法刮法及震颤法,临床运用效果佳。

(三)得气与补泻口诀

得气之感要分明,酸麻胀痛重为应。补泻原则要记清,虚则补之实则泻,不虚不实平补法。补法操作有特征,进针慢来出针快,捻转幅度小而轻,提插幅度浅且轻。泻法操作相反行,进针快来出针慢,捻转幅度大而重,提插幅度深且重。

三、常用腧穴速记

(一)头面部腧穴口诀

百会位于头顶中,两耳尖上连成穹,升阳举陷醒脑功。印堂两眉中间逢,明目通鼻宁神冲。水沟人中沟上隆,开窍醒神急救用。风池项后枕骨隆,疏风清热利头功。太阳眉梢与目外眦,后一寸陷中在,清头明目祛风快。

(二)胸腹部腧穴口诀

膻中两乳连线中,宽胸理气止咳功。中脘脐上四寸逢,和胃健脾消食冲。天枢脐旁两寸隆,调理肠腑通便功。气海脐下一寸半,益气助阳固本安。关元脐下三寸间,补肾培元固脱先。

(三)背腰部腧穴口诀

大椎第七颈椎隆,清热解表振阳功。肺俞第三胸椎旁,宣肺止咳平喘强。心俞第五胸椎旁,宁心安神理血畅。肝俞第九胸椎旁,疏肝利胆明目良。肾俞第二腰椎旁,补肾壮阳益精强。委中腘窝横纹中,疏筋活络利腰功。

(四)上肢部腧穴口诀

合谷手背虎口隆,清热止痛通经功。曲池肘横纹外端,清热和营降逆安。内关腕横纹上二,宁心安神理气宽。外关腕背横纹上,疏风清热通经畅。后溪第五掌骨端,清心安神明目善。

(五)下肢部腧穴口诀

足三里犊鼻下三,健脾和胃消食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陷,疏肝利胆通经善。血海髌底内侧上二寸,调经统血祛风功。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健脾益肝补肾全。涌泉足底前部陷,开窍醒神苏厥安。

四、针灸治疗速记

(一)内科疾病治疗口诀

感冒风池大椎刺,合谷外关可祛疾。咳嗽肺俞中府取,列缺太渊痰浊去。哮喘定喘膻中施,肺俞肾俞平喘宜。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止痛奇。呕吐中脘内关取,胃俞公孙止呕宜。泄泻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来把湿除。便秘天枢大肠俞,支沟照海通便助。

(二)外科疾病治疗口诀

落枕后溪悬钟寻,外劳宫来止痛灵。颈椎病大椎颈夹脊,风池肩井解痉宜。腰椎间盘突出症,肾俞大肠俞夹脊,委中环跳阳陵溪。扭伤阿是穴为主,局部配穴止痛速。

(三)妇科疾病治疗口诀

月经不调关元中,三阴交来把经通。痛经地机次髎冲,三阴交来止痛融。崩漏隐白大敦攻,气海三阴交血融。带下病带脉中,白环俞来把湿清。

(四)儿科疾病治疗口诀

小儿惊风水沟印,合谷太冲把风镇。小儿疳积四缝针,中脘足三里调神。小儿遗尿关元中,膀胱俞来把尿控。

(五)五官科疾病治疗口诀

目赤肿痛太阳丝,攒竹鱼腰泻火施。近视睛明承泣取,光明养老视力提。耳鸣耳聋听宫翳,中渚侠溪开窍宜。鼻鼽迎香鼻通通,上星通天把风攻。

五、针灸禁忌与注意事项速记

(一)禁忌证口诀

孕妇腹部腰骶部,针刺不宜要记住。皮肤感染溃疡处,针刺禁忌莫疏忽。凝血障碍有出血,针刺操作要停歇。极度疲劳饥饿时,精神紧张不宜施。

(二)注意事项口诀

针刺之前要消毒,防止感染很重要。针刺过程要观察,患者反应记心间。晕针现象要处理,平卧头低吸氧宜。滞针不要强硬提,循按弹刮可解急。弯针不要再提插,顺着弯向慢慢拔。断针若在皮内留,镊子夹出莫慌忧。

关键词:针灸学、速记口诀、经络系统、腧穴定位、针刺手法、常用腧穴、针灸治疗、禁忌与注意事项

简介:本文以速记口诀形式系统阐述针灸学知识,涵盖经络系统、腧穴定位、针刺手法、常用腧穴、针灸治疗及禁忌与注意事项等内容,为针灸学习者提供高效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