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天合光能(688599):储能海外市场放量 静候反内卷推进

天合光能(688599):储能海外市场放量 静候反内卷推进

藤森 上传于 2024-09-07 09:47

【天合光能(688599):储能海外市场放量 静候反内卷推进】

一、行业背景:全球储能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达45GWh,同比增长80%,其中海外市占比超65%。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因政策激励、电价波动及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成为储能需求增长的核心区域。中国储能企业凭借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出口规模突破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二、公司概况:光伏龙头的储能战略升级

天合光能(688599)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2015年布局储能业务,通过“光伏+储能”双轮驱动战略实现业务转型。公司储能产品线覆盖电芯、电池舱、PCS(储能变流器)及系统集成,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2023年储能业务收入达82亿元,同比增长300%,占总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8%提升至15%,成为第二增长极。

三、核心竞争力:技术、渠道与品牌协同

1. 技术迭代引领行业

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314Ah电芯实现单舱容量5.01MWh,能量密度提升12%,循环寿命超10000次,度电成本下降15%。公司推出的“天合储能芯”系列采用液冷技术,温差控制在±2℃以内,系统效率达91%,较行业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中标单价为1.2元/Wh,较行业均价低8%,性价比优势显著。

2. 全球化渠道网络

公司依托光伏业务建立的全球销售体系,快速拓展储能市场。截至2023年底,天合光能在海外设立12个区域总部,覆盖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核心市场,签约代理及分销商超300家。2023年海外储能收入占比达65%,其中美国市场贡献40%,欧洲市场占比25%。

3. 品牌与认证壁垒

天合储能产品通过UL9540、IEC62619等国际认证,成为首批获得北美NFPA 855消防标准认证的中国企业。公司参与制定GB/T 36547-2018等12项国家标准,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2023年,天合储能系统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12%,位列第三;在欧洲户用储能市场排名前五。

四、海外市场放量:区域突破与订单落地

1. 美国市场:政策驱动需求爆发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将储能ITC(投资税收抵免)比例提升至30%,并允许独立储能项目享受补贴。2023年,天合光能中标美国得州ERCOT电网200MWh储能项目,成为首个参与美国大型电网调峰的中国企业。公司还与NextEra Energy、Dominion Energy等头部电力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2024年美国市场在手订单超5GWh。

2. 欧洲市场:户用与大储双线并进

欧洲能源危机推动户用储能需求激增,2023年德国户储装机量达5.1GWh,同比增长90%。天合光能推出“TrinaStorage Home”系列户用储能产品,集成光伏逆变器与电池系统,安装成本降低20%。在大储领域,公司为英国SSE公司250MW/500MWh储能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成为欧洲单体最大储能项目之一。

3. 新兴市场:澳洲与拉美布局深化

澳大利亚市场因高电价与可再生能源配储要求,成为天合光能重点拓展区域。2023年,公司为南澳州Hornsdale电网升级项目提供150MWh储能系统,助力其调频能力提升40%。在拉美市场,天合光能与巴西CPFL能源公司合作,落地首个100MWh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启南美市场突破。

五、国内市场挑战:反内卷政策下的行业洗牌

1.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

国内储能市场因政策补贴与地方保护主义,陷入低价竞争困局。2023年,国内储能系统中标均价降至1.0元/Wh,较2022年下降25%,部分项目报价跌破成本线。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二三线企业面临出清压力。

2. 反内卷政策推进

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储能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低价中标”与“带资建设”,要求项目收益率不低于6%。同时,多地政府取消储能补贴,转向“容量电价+调峰补偿”市场化机制。天合光能作为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技术溢价与品牌优势巩固市场份额。

3. 国内大储项目突破

尽管竞争激烈,天合光能仍在国内市场取得进展。2023年,公司中标国家电网“新能源+储能”示范项目,提供200MWh储能系统;与华能集团签订1GWh框架协议,锁定未来三年订单。公司国内储能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但大储项目毛利率维持在1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六、财务分析:盈利能力与现金流改善

1. 收入结构优化

2023年,天合光能总收入达54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储能业务收入82亿元,占比15%,较2022年提升7个百分点;光伏组件收入380亿元,占比70%,较2022年下降5个百分点。公司收入结构向高毛利业务倾斜,抗风险能力增强。

2. 毛利率与净利率

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6.5%,较2022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储能业务毛利率为22%,高于光伏组件的14%。净利率为8.3%,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储能业务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

3. 现金流与负债率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5亿元,同比增长120%,主要因储能业务预收款增加。资产负债率为58%,较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财务结构稳健。公司计划通过可转债融资30亿元,用于储能电芯产能扩张。

七、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海外贸易壁垒

美国《防通胀法案》对本土制造提出要求,欧盟《电池法案》对碳足迹进行追溯,可能增加天合光能海外生产成本。公司应对策略包括:在得州建设2GWh储能电芯工厂,2024年投产;与欧洲车企合作开发低碳供应链,降低碳关税风险。

2. 技术迭代风险

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技术可能冲击锂电储能市场。天合光能已布局钠电研发,2023年推出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电电芯,能量密度达140Wh/kg,计划2025年实现量产。同时,公司参与欧盟“地平线计划”,研发长时储能技术。

3. 汇率波动影响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60%,汇率波动可能侵蚀利润。2023年,因美元升值,公司产生汇兑损失2.3亿元。公司通过远期结汇、跨境资金池等方式对冲风险,2024年汇兑损失预计控制在1亿元以内。

八、未来展望:三年目标与战略路径

1. 2024-2026年目标

公司计划到2026年实现储能业务收入200亿元,占比提升至25%;海外收入占比达70%;储能系统全球市占率进入前五。电芯产能扩张至10GWh,其中海外产能占比40%。

2. 战略路径

(1)技术驱动: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聚焦大电芯、液冷、长时储能等方向;

(2)市场深耕:巩固美国大储市场,拓展欧洲户用储能,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3)生态合作:与电力公司、EPC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等场景。

九、投资建议:长期价值凸显

天合光能作为“光伏+储能”双龙头,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与行业集中度提升。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PE为18倍,低于行业平均的22倍。考虑到储能业务高增长与反内卷政策利好,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85元。

关键词:天合光能、储能市场、海外市场、反内卷政策、技术迭代、全球布局、财务分析、风险应对未来展望

内容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天合光能(688599)在储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市场表现,指出其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渠道与品牌优势实现海外市场放量,同时探讨国内反内卷政策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文章从行业背景、公司竞争力、区域市场突破、财务表现、风险应对及未来规划等多维度展开,认为天合光能作为“光伏+储能”双龙头,长期价值凸显,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