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同力股份(834599):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断提升 线控底盘技术赋能无人驾驶车型市场推广

同力股份(834599):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断提升 线控底盘技术赋能无人驾驶车型市场推广

PrismJolt 上传于 2023-07-06 06:41

《同力股份(834599):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断提升 线控底盘技术赋能无人驾驶车型市场推广》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同力股份(股票代码:834599)作为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的龙头企业,长期专注于矿山、水利、基建等工程运输场景的专用车辆研发与生产。公司依托“技术驱动+场景定制”双轮战略,在传统燃油车型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同时,近年来加速布局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形成“燃油+电动+无人驾驶”全产品线矩阵。

行业层面,全球工程车辆市场正经历双重变革:其一,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受“双碳”目标推动,2023年国内新能源工程车销量同比增长127%,占整体市场份额突破18%;其二,智能化需求爆发,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显著提高,预计2025年国内无人驾驶工程车市场规模将达85亿元。同力股份凭借线控底盘技术的先发优势,成为这一转型浪潮的核心受益者。

二、新能源车型渗透率提升:从政策驱动到市场主导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家层面,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工程车辆作为高排放细分领域成为重点改造对象。地方政策进一步细化,如内蒙古、山西等矿产大省要求2025年新增矿山运输车辆电动化比例不低于40%,直接拉动新能源工程车需求。

(二)经济性优势凸显

以同力股份主力车型TL875E电动宽体车为例,其全生命周期成本较燃油车型降低32%:1)能耗成本下降65%(电价0.6元/kWh vs 柴油7.5元/L);2)维护成本减少40%(无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机械结构);3)政策补贴覆盖30%购车成本(部分地区)。矿山客户运营数据显示,单台电动车辆年节约费用超5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2.3年。

(三)技术突破解决痛点

针对工程车辆高负荷、长续航的特殊需求,同力股份研发第三代磷酸铁锂电池系统:1)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kg,支持8小时连续作业;2)快换电池设计实现5分钟换电,解决充电效率问题;3)液冷温控技术确保-30℃至55℃宽温域稳定运行。2023年,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27%,较2021年提升19个百分点,毛利率高出燃油车型5.2个百分点。

三、线控底盘技术:无人驾驶落地的关键支撑

(一)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

线控底盘通过电子信号替代机械连接,实现转向、制动、驱动的独立控制,是L4级无人驾驶的硬件基础。同力股份自主研发的“三电一控”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线控单元)具备三大优势:1)响应延迟低于50ms,满足紧急制动场景需求;2)冗余设计确保单点故障不影响行驶安全;3)模块化接口支持快速适配不同传感器方案。

(二)场景化定制能力

公司针对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开发专用线控底盘:1)重载型底盘承载能力达80吨,适应矿石运输需求;2)爬坡度≥35%,满足复杂地形作业;3)IP67防护等级应对粉尘、淋水等恶劣环境。2022年,同力线控底盘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达到ASIL D级最高标准。

(三)商业化落地进展

与主流自动驾驶方案商深度合作:1)与易控智驾联合开发“天狼”系列无人驾驶宽体车,已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矿实现7×24小时常态化运营;2)为踏歌智行提供线控执行层解决方案,累计部署超200台无人车辆;3)2023年获得北方重工、中煤科工等大型企业订单,无人驾驶车型收入占比突破8%。

四、竞争格局与战略卡位

(一)传统对手转型压力

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传统巨头虽具备规模优势,但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滞后:1)新能源车型推出时间较同力晚2-3年;2)线控底盘自研比例不足30%,依赖外部供应商;3)无人驾驶合作多处于测试阶段,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二)新势力技术壁垒构建

同力股份通过“专利池+标准制定”巩固领先地位:1)累计申请线控底盘相关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2)主导起草《非公路自卸车线控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3)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储备下一代轮毂电机驱动技术。

(三)国际化布局加速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拓展海外市场:1)2023年新能源车型出口量同比增长210%,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智利等矿业大国;2)与力拓集团签订无人驾驶技术合作框架,计划2025年前部署50台线控底盘车辆;3)在印尼建立东南亚研发中心,适配热带气候工况。

五、财务分析与估值预测

(一)收入结构优化

2020-2023年,公司营收从28.7亿元增至46.2亿元,CAGR达17.3%。其中:1)新能源车型收入占比从5.1%提升至27%;2)无人驾驶相关业务收入从0.3亿元增至3.7亿元,占比8%;3)海外收入占比从12%提高至23%。

(二)盈利能力提升

毛利率从2020年的21.3%升至2023年的26.8%,主要得益于:1)高毛利新能源车型占比提高;2)线控底盘自制率从45%提升至78%;3)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净利率从6.2%增至9.5%,ROE从11.7%提升至15.3%。

(三)估值模型

采用DCF法估值,假设WACC=9.5%,永续增长率3%,测算合理市值约85亿元。对应2024年PE为22倍,低于行业平均28倍,具备安全边际。考虑无人驾驶业务爆发潜力,给予30%估值溢价,目标市值110亿元。

六、风险提示

1)新能源补贴退坡导致需求波动;2)线控底盘技术迭代风险;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4)海外贸易政策变化。

关键词:同力股份、新能源工程车、线控底盘、无人驾驶、矿山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技术壁垒、估值分析

简介:同力股份作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龙头,通过新能源车型渗透率提升与线控底盘技术赋能无人驾驶市场,形成“燃油+电动+智能”三重增长极。公司依托政策红利、经济性优势与技术突破,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毛利率领先;线控底盘通过场景化定制与功能安全认证,支撑无人驾驶车型商业化落地。对比传统巨头,同力在转型速度、专利布局与国际化方面占据先机,财务表现显示收入结构优化与盈利能力提升,DCF估值显示当前市值具备安全边际,无人驾驶业务爆发或带来超额收益。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