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平安银行(000001):零售信贷收缩压力接近尾声 资产质量继续优化

平安银行(000001):零售信贷收缩压力接近尾声 资产质量继续优化

异口同声 上传于 2021-12-18 08:28

平安银行(000001):零售信贷收缩压力接近尾声 资产质量继续优化

一、引言:零售银行转型中的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作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零售标杆,近年来通过"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转型,在零售信贷领域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力。然而,受宏观经济波动、消费需求放缓及监管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以来零售信贷业务面临收缩压力。本报告通过分析平安银行2023年半年报及行业数据,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论证其零售信贷收缩压力已接近尾声,同时资产质量呈现持续优化趋势,为后续业绩反弹奠定基础。

二、零售信贷收缩压力的阶段性特征

(一)收缩压力的来源分析

1.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22年国内GDP增速3.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直接导致消费信贷需求减弱。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下降2.3%,为近十年首次负增长。

2. 监管政策趋严:2021年实施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对联合贷规模、跨区域经营等作出严格限制,平安银行作为互联网贷款业务先行者,业务调整压力显著。

3. 风险偏好调整:在资产质量承压背景下,银行主动压降高风险客户群体,2022年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11.2%,"新一贷"等消费贷产品余额下降8.7%。

(二)收缩压力的阶段性表现

1. 规模增速放缓:2022年零售贷款余额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2021年的19.0%大幅回落。其中,住房按揭贷款增长4.2%,经营贷增长12.3%,消费贷下降5.8%。

2. 结构优化调整:高风险产品占比持续下降,信用卡应收账款占零售贷款比例从2021年末的34.6%降至2023年6月末的29.8%,住房按揭贷款占比提升至38.5%。

3. 收益水平波动:2022年零售业务净息差2.28%,同比下降19个基点,主要受贷款收益率下行(下降34个基点至6.42%)和存款成本上升(上升12个基点至2.09%)双重挤压。

(三)收缩压力接近尾声的判断依据

1. 宏观经济企稳信号:2023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逐步回升。央行调查显示,二季度居民贷款需求指数较上季度上升11.6个百分点。

2. 政策环境边际改善:2023年监管层多次表态支持合理消费信贷需求,互联网贷款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4年末,为银行调整业务模式提供缓冲期。

3. 银行战略调整到位:平安银行已完成零售信贷业务结构优化,高风险产品占比已降至合理水平,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6月末,零售贷款不良率1.58%,较年初下降14个基点。

三、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的驱动因素

(一)不良贷款率下行趋势确立

1. 整体不良率下降:2023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下降3个基点,连续11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关注类贷款占比1.72%,较年初下降5个基点,风险前瞻指标持续改善。

2. 零售资产质量改善:零售贷款不良率1.58%,较年初下降14个基点。其中,信用卡不良率2.35%,较年初下降27个基点;"新一贷"不良率1.18%,较年初下降8个基点。

3. 对公资产质量巩固:对公贷款不良率0.64%,较年初下降1个基点,连续5年保持在1%以下。房地产贷款不良率0.98%,较年初上升12个基点,但增幅较2022年同期收窄。

(二)风险抵补能力显著增强

1. 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2023年6月末,拨备覆盖率291.51%,较年初上升1.8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贷款拨备率稳定:贷款拨备率3.94%,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但绝对水平仍高于监管要求。

3. 资本充足率优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95%,较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27%,较年初上升0.35个百分点,满足中长期业务发展需求。

(三)资产质量优化的深层逻辑

1. 客户结构优化:通过"五位一体"模式(数据驱动、渠道融合、场景渗透、生态协同、智能风控)精准识别优质客户,2023年上半年新增零售客户中,财富客户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

2. 风险管控升级:运用AI风控模型实现实时预警,2023年上半年模型预警准确率达92%,较2022年提升5个百分点;早期预警信号响应时效缩短至24小时内。

3. 处置效率提升: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2023年上半年核销不良贷款158亿元,同比增长23%;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87亿元,回收率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

四、未来展望:零售银行价值重估进行时

(一)零售信贷复苏的潜在空间

1. 消费场景修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旅游、餐饮等消费场景逐步恢复,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4.5%,为消费信贷复苏提供需求支撑。

2. 政策支持加码:监管层鼓励银行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平安银行在新能源汽车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等新兴领域已布局相关产品。

3. 科技赋能增效: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等数字化渠道,2023年上半年线上贷款申请占比达89%,审批时效缩短至3分钟以内,客户体验显著提升。

(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的可持续性

1. 宏观经济向好:IMF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长5.2%,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将带动还款能力提升。

2. 风险管控体系成熟:平安银行已建立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控体系,2023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仅0.28%,较2022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3. 拨备政策稳健:采用动态拨备策略,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调整拨备计提力度,2023年上半年贷款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2%。

(三)估值修复的催化剂

1. 业绩拐点显现:预计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20%,零售业务贡献度将回升至60%以上。

2. 资本补充计划: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二级资本债,将有效支撑业务扩张。

3. 集团协同深化:与平安寿险、平安产险等子公司开展"银行+保险"联合营销,2023年上半年代销保险规模同比增长45%。

五、投资建议:配置价值凸显

(一)估值水平分析

截至2023年8月31日,平安银行PB(MRQ)为0.65倍,处于近五年15%分位数水平;PE(TTM)为4.8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5.5倍。考虑到其零售业务复苏预期及资产质量改善趋势,当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二)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基于以下假设:1)2023-2025年零售贷款增速分别为8%、12%、15%;2)净息差企稳回升至2.35%;3)信用成本稳定在1.2%左右。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亿元、562亿元、64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8元、2.86元、3.30元。给予2023年1.0倍PB,目标价15.8元,较当前股价有25%上行空间。

(三)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2. 零售信贷需求复苏不及预期;3. 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

六、结论

平安银行在经历2022年零售信贷收缩后,已通过战略调整、结构优化和风险管控实现"轻装上阵"。当前零售信贷收缩压力接近尾声,资产质量持续优化趋势明确,叠加宏观经济企稳和政策环境改善,业绩反弹可期。作为零售银行转型标杆,其估值修复空间值得期待,建议积极配置。

关键词:平安银行、零售信贷、资产质量、风险管控、估值修复、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

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平安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收缩压力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其已接近尾声,同时资产质量呈现持续优化趋势。通过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及银行战略调整等多维度论证,结合财务数据和风险指标,揭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复苏潜力及估值修复空间,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