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健康好成长》教案(精选8篇)
一、主题说明
本教案系列以"玩得健康好成长"为核心,通过8个精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动作协调性、增强体质、培养安全意识与社交能力。活动设计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融合运动、安全教育、生活技能三大维度,采用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方式,确保幼儿在快乐中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案1:小动物运粮忙(3-4岁)
活动目标:
1. 发展爬行、跳跃、平衡等基本动作能力
2. 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小兔、小猫、小熊)、软垫、平衡木、沙包、塑料筐
活动过程:
1. 热身环节(5分钟)
教师扮演"森林之王",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行走:小兔跳(双脚并拢跳)、小猫走(踮脚尖走)、小熊爬(匍匐前进)
2. 主体游戏(15分钟)
情境创设:"小动物们要帮森林超市运粮食啦!"设置三条路线:
路线1:软垫爬行区(小熊运蜂蜜)
路线2:平衡木跳跃区(小兔运胡萝卜)
路线3:障碍跨越区(小猫运小鱼)
分组竞赛:每组3人,轮流完成运粮任务,最先完成的小组获得"森林小卫士"勋章
3. 放松环节(5分钟)
播放轻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做"小树苗生长"放松操:慢慢长高(伸展)、摇摇树叶(抖动手臂)、深深扎根(踮脚尖)
三、教案2:安全小卫士(4-5岁)
活动目标:
1. 认识常见安全标识(小心地滑、禁止攀爬等)
2.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3. 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安全标识卡片、模拟场景道具(湿滑地面、假电线)、角色扮演服装(医生、警察)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3分钟)
播放动画片段《皮皮的安全日记》,讨论:"皮皮哪里做错了?"引出安全主题
2. 安全大发现(10分钟)
分组任务:每组发放5张安全标识卡片,在教室中寻找对应场景并贴上标识
教师引导:"这个标识像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如:黄色三角标识代表警告)
3. 角色扮演游戏(12分钟)
设置三个场景:
场景1:厨房(模拟烫伤处理)
场景2:楼梯(模拟摔倒应对)
场景3:马路(模拟过马路规则)
幼儿轮流扮演"安全小卫士",用正确方法处理危险情况
4. 总结延伸(5分钟)
制作"我的安全手册":用图画记录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
四、教案3:趣味球类乐园(5-6岁)
活动目标:
1.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2. 体验团队配合的乐趣
3. 培养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彩虹伞、充气棒球、软式篮球、标志桶、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1. 球感训练(8分钟)
游戏1:彩虹伞运球(10人合作摇动彩虹伞,保持气球不落地)
游戏2:球类接力(用充气棒球进行S形绕桩运球)
2. 团队竞技(12分钟)
游戏1:保龄球大战(用软式篮球击倒标志桶,计算得分)
游戏2:合作传球(3人一组,用身体部位传递球类,不能落地)
3. 创意玩法(10分钟)
自由探索时间:提供不同材质的球(毛绒球、塑料球、纸球),鼓励幼儿发明新玩法
教师记录创意玩法,课后生成"球类玩法大全"墙饰
五、教案4:小小营养师(3-6岁混龄)
活动目标:
1. 认识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
2. 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3. 发展分类和配对能力
活动准备:
食物模型(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类)、营养金字塔图、厨师帽
活动过程:
1. 食物分类大挑战(10分钟)
混龄分组:大班带小班,将食物模型分类到"能量加油站"(谷物)、"成长助力站"(蛋白质)、"健康防护站"(蔬果)
教师引导:"哪种食物能让我们的肌肉更强壮?""哪种食物能让我们不生病?"
2. 营养配餐师(15分钟)
情境任务:"为幼儿园设计一份健康午餐"每组获得餐盘模型和食物卡片,需包含:
1份主食、1份蛋白质、2份蔬菜、1份水果
教师点评:"这份午餐的颜色真丰富!""蛋白质食物选择得很棒!"
3. 食物变身秀(10分钟)
创意活动:用黏土制作"健康食物",大班幼儿写食物名称,小班幼儿装饰
展示作品并讲述:"我的胡萝卜有超能力,能让眼睛亮晶晶!"
六、教案5:户外探险家(4-6岁)
活动目标:
1. 增强空间感知和方向感
2. 培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验自然环境的乐趣
活动准备:
探险背包(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任务卡、自然材料(树叶、石头)
活动过程:
1. 探险准备(5分钟)
分组发放探险包,讨论:"探险时需要注意什么?"(不离开集体、爱护植物等)
2. 自然任务卡(20分钟)
任务1:寻找5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任务2:用石头搭一座"小山"
任务3:记录听到的3种自然声音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发现:"这片树叶像小船!""石头摸起来凉凉的"
3. 探险分享会(10分钟)
围坐成圈,用自然材料创作"探险故事画",大班幼儿记录文字,小班幼儿粘贴材料
七、教案6:情绪管理小达人(5-6岁)
活动目标:
1. 认识基本情绪(开心、生气、害怕、伤心)
2. 学会用适当方式表达情绪
3. 培养同理心
活动准备:
情绪脸谱卡片、情绪温度计(1-10分)、毛绒玩具、舒缓音乐
活动过程:
1. 情绪猜猜猜(10分钟)
教师表演情绪(跺脚表示生气、捂脸表示伤心),幼儿猜情绪并说出应对方法
2. 情绪温度计(15分钟)
个人评估:"今天我的情绪温度是几分?"(1分=很不开心,10分=非常开心)
小组讨论:"当温度计降到3分以下时,我们可以怎么做?"(深呼吸、找老师、画情绪画)
3. 情绪急救箱(10分钟)
制作"情绪急救包":放入缓解情绪的小物件(如香包、笑脸贴纸、舒缓音乐二维码)
角色扮演:"当朋友难过时,我们可以……"(递纸巾、说安慰的话、一起玩游戏)
八、教案7:传统游戏新玩法(4-6岁)
活动目标:
1. 传承民间游戏文化
2. 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
沙包、跳绳、毽子、铁环、传统游戏图示
活动过程:
1. 游戏博览会(10分钟)
设置四个体验区:
区1:跳房子(用粉笔画格子)
区2:抓子儿(用石子或沙包)
区3:滚铁环(塑料圈+木棍)
区4:踢毽子(羽毛毽子)
幼儿自由体验,教师讲解游戏历史:"这些游戏是爷爷奶奶小时候玩的哦!"
2. 游戏改造家(15分钟)
分组任务:"给传统游戏加个新规则"例如:
跳房子+数学:单脚跳时需说出格子里的数字加减
抓子儿+颜色:只能抓特定颜色的子儿
展示创新玩法并命名:"彩虹跳房子""魔法抓子儿"
3. 游戏嘉年华(10分钟)
全班参与改造后的游戏,教师观察记录:"哪个创新玩法最受欢迎?""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作为后续改进依据
九、教案8:睡眠小精灵(3-4岁)
活动目标:
1. 了解睡眠对成长的重要性
2. 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
3. 缓解分离焦虑
活动准备:
布偶剧场(小熊一家)、睡前流程图卡(洗澡、刷牙、换睡衣、讲故事)、轻柔音乐
活动过程:
1. 布偶故事会(8分钟)
表演《小熊的睡眠冒险》:小熊因为不睡觉第二天没精神,后来在妈妈帮助下建立睡前仪式
讨论:"小熊为什么没力气?""我们应该怎么做?"(早睡早起、睡前安静)
2. 睡前仪式体验(12分钟)
模拟睡前流程:
步骤1:换上"魔法睡衣"(角色扮演)
步骤2:用"月亮牙刷"刷牙(儿歌《刷牙歌》)
步骤3:听"星星故事"(教师讲简短故事)
步骤4:关"夜灯"(逐渐调暗灯光)
3. 安静角设计(10分钟)
分组用软垫、玩偶布置"我的安静角",教师引导:"这里放什么能让你很快睡着?"(喜欢的玩偶、柔软的毯子)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案、游戏化教学、动作发展、安全教育、营养认知、情绪管理、传统游戏、睡眠习惯
简介:本教案系列围绕"玩得健康好成长"主题,设计8个涵盖运动、安全、营养、情绪、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通过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方式,促进3-6岁幼儿动作协调性发展,培养安全意识、健康饮食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每个教案均包含明确目标、详细准备清单和分步骤实施流程,便于教师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