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长安汽车(000625):收入利润短期承压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长安汽车(000625):收入利润短期承压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TrapDragon 上传于 2023-10-10 16:12

《长安汽车(000625):收入利润短期承压 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长安汽车(股票代码:000625)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技术积累。公司成立于1862年,前身为上海洋炮局,后逐步转型为汽车制造企业,现已形成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传统燃油车市场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全球化竞争加剧,对车企的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占新车总销量的32%;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市场因需求疲软和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全球化布局和加强技术研发,试图在行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二、财务表现分析:短期承压与长期潜力并存

1. 收入端:短期波动,结构优化

根据2023年三季报,长安汽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2.2亿元,同比增长26.8%,但第三季度单季收入增速放缓至12.3%,环比下滑8.6%。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内燃油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公司为维持市场份额采取促销策略,导致单车收入下降;二是海外出口业务因物流成本上升和汇率波动,部分抵消了销量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量。

从产品结构看,新能源汽车成为增长核心驱动力。2023年前三季度,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7万辆,同比增长102%,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21.3%。其中,深蓝SL03、Lumin等车型表现突出,带动新能源板块收入占比提升至18.5%,较2022年全年提高6.2个百分点。

2. 利润端:成本压力与费用管控的博弈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长27.5%,但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17.5%,环比下降23.4%。利润短期承压主要源于:

(1)原材料成本上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虽从高位回落,但仍处于30万元/吨以上,叠加钢材、铝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单车制造成本同比增加约5%;

(2)研发投入加大:公司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1.2%,占营业收入的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销售费用攀升:为推广新能源车型,公司加大市场投入,销售费用率提升至5.8%,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部分对冲了成本压力。例如,通过与宁德时代、华为等战略合作伙伴深化协同,电池采购成本较市场均价低约8%,体现了供应链整合能力。

三、全球化战略: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品牌输出”

1. 海外布局加速,市场多元化

长安汽车将全球化视为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海外销量21.5万辆,同比增长89.6%,占公司总销量的12.3%。公司已构建“六国十地”全球研发体系,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地设立设计中心,在泰国、墨西哥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形成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区域市场表现分化:东南亚市场成为增长主力,2023年长安在泰国销量同比增长120%,CS75 PLUS、UNI-K等车型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欧洲市场通过推出纯电品牌“CD”(Changan Digital),以智能化为突破口,逐步树立高端形象;南美市场则依托性价比优势,在巴西、智利等国实现份额提升。

2. 本地化生产与合规经营

为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物流成本,公司加速海外产能建设。2023年10月,长安泰国罗勇府工厂正式投产,年产能10万辆,主要生产深蓝SL03等新能源车型;墨西哥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聚焦北美市场。同时,公司严格遵守目标市场法规,在数据安全、环保标准等方面投入资源,例如欧盟市场车型已通过GDPR认证,为未来数据驱动服务奠定基础。

3. 品牌向上与文化输出

长安汽车通过赞助国际体育赛事(如世界杯预选赛)、参与全球车展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公司首次发布“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强调以技术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理念。此外,公司通过“长安文化日”等活动,向海外消费者传递中国汽车文化,增强品牌认同感。

四、技术积累与产品迭代:构建长期竞争力

1. 电动化:多技术路线并行

长安汽车坚持纯电、增程式、插电混动多技术路线布局。纯电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七合一”超集电驱系统实现效率92%以上,深蓝SL03纯电版续航达705km;增程式领域,深蓝G318搭载原力增程技术,综合续航超1200km;插电混动领域,UNI-K iDD、欧尚Z6 iDD等车型凭借低油耗、长续航特性,在10-15万元价格带形成差异化优势。

2. 智能化:自研与合作并重

公司通过“北斗天枢”计划加速智能化转型。自研方面,长安智驾系统(NID3.0)已实现高速NOA、自动泊车等功能,并在深蓝SL03上量产;合作方面,与华为、腾讯共建智能座舱生态,推出“长安汽车智慧云控平台”,实现车机互联、远程控制等场景化服务。2023年,公司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型渗透率达35%,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

3. 新产品周期:爆款持续输出

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长安汽车计划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包括深蓝S7增程版、阿维塔12纯电版、启源A07等。其中,深蓝S7凭借“超级增程”技术和14.99万元起售价,预售订单突破2万辆;阿维塔12作为高端电动轿跑,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定价30-40万元区间,有望冲击高端市场。

五、风险与挑战: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1. 海外政治经济风险

部分目标市场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例如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可能影响公司出口业务。此外,海外工厂建设需应对当地劳动法规、供应链配套等挑战,若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成本超支。

2. 技术竞争加剧

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持续降价,挤压中端市场空间;智能化领域,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跨界入局,可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长安汽车需在技术迭代速度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3. 国内市场分化风险

燃油车市场萎缩可能导致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收入下滑,而新能源市场若未能持续推出爆款车型,可能错失结构转型窗口期。此外,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加速,可能对自主品牌形成冲击。

六、投资建议与估值分析

短期来看,长安汽车受国内燃油车价格战和海外成本上升影响,收入利润增速可能承压,但新能源产品放量和全球化布局深化将提供长期支撑。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50亿元、1720亿元、20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102亿元、12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5倍、13倍。

考虑到公司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且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乘用车板块PE中位数22倍),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8元。

七、结论:短期阵痛不改长期价值

长安汽车正处于从传统车企向全球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短期面临收入利润增速放缓、海外风险上升等挑战,但其在新能源技术积累、全球化布局和产品迭代方面的优势,有望支撑公司穿越行业周期。未来,随着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销量爬坡,以及海外本地化生产推进,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关键词:长安汽车、收入利润承压、全球化战略、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海外市场财务分析风险挑战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长安汽车(000625)2023年财务表现,指出其收入利润短期承压但新能源与全球化布局提供长期支撑。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技术研发,构建核心竞争力,尽管面临海外政治经济风险和技术竞争加剧等挑战,但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