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投辖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东汉时期,中原大地文化昌盛,名士辈出。在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一带),有一位名叫陈遵的文人,他生性豪放,嗜酒如命,却才情过人,在当地颇有名望。陈遵不仅文章写得好,更以热情好客、广交朋友著称,家中常常高朋满座,酒香四溢。
陈遵有一个独特的习惯,每当有宾客来访,他必定要设宴款待,而且一醉方休。他觉得,酒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媒介,只有在酒酣耳热之际,才能真正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因此,他的府上常常彻夜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
这一年春天,陈遵听闻从远方来了一位名叫王生的学者。王生学识渊博,对经史子集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学术界颇有声誉。陈遵早就仰慕王生的大名,一直渴望能与他结识,共论学问。得知王生来到陈留,陈遵兴奋不已,立刻派人去请王生到府上一叙。
王生接到陈遵的邀请后,起初有些犹豫。他深知陈遵嗜酒成性,担心去了会被缠住饮酒,耽误自己的行程和学术研究。但转念一想,陈遵如此热情相邀,若拒绝恐失礼数,而且自己也确实想与这位名士交流一番,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当天傍晚,王生如约来到陈遵府上。陈遵早已在府中摆好了丰盛的酒席,见到王生后,连忙迎上前去,拱手作揖,热情地说道:“王先生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啊!今日一定要与先生痛饮一番,不醉不归!”王生微笑着还礼,心中却暗暗叫苦。
酒席开始,陈遵频频举杯,向王生敬酒。王生推辞不过,只好勉强喝了几杯。然而,陈遵却越喝越兴奋,不断地劝酒,还讲述着各种有趣的典故和自己的经历,试图让王生也放开畅饮。王生心中惦记着第二天的行程,不敢多喝,便以各种理由推脱。
陈遵见王生不肯多饮,心中有些着急。他深知王生是怕耽误行程,于是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悄悄地对身边的仆人说:“你去把王先生马车上的轮子卸下来,拿到后院藏好。”仆人领命而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王生觉得时间不早了,便起身向陈遵告辞,说道:“陈兄,今日与君相谈甚欢,但天色已晚,我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多逗留了,改日再来拜访。”陈遵却笑着拉住王生的手,说道:“王先生何必如此着急,夜还长着呢,再陪我喝几杯。”王生无奈,只好又坐下喝了几杯。
又过了一会儿,王生再次起身告辞。陈遵见留不住他,便假装无奈地说道:“既然王先生执意要走,那我也就不强留了。不过,今日与先生相聚,实在是不舍,我送先生一程吧。”王生连忙推辞,但陈遵坚持要送,王生只好答应。
两人来到府门外,王生准备上车离去。然而,当他来到马车旁时,却发现马车的一个轮子不见了。王生心中一惊,问道:“陈兄,这是怎么回事?我的车轮怎么不见了?”陈遵装作惊讶的样子,说道:“哎呀,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被哪个顽童偷去了?王先生莫急,我这就派人去寻找。”
王生心中明白,这一定是陈遵搞的鬼。但他又不便发作,只好站在原地等待。陈遵却趁机拉着王生又回到了府中,说道:“王先生,你看这车轮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不如就再在我府上住一晚,等明日车轮找到了再走也不迟。”王生无奈,只好又跟着陈遵回到了酒席上。
陈遵见王生留了下来,心中大喜,更加热情地劝酒。王生知道今晚是走不了了,也只好放开了喝。这一夜,两人谈天说地,从经史子集到人生哲理,无所不谈。王生发现,陈遵虽然嗜酒,但确实是一个有才华、有见识的人,心中对他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直到东方泛白,两人才醉意朦胧地结束了这场酒局。陈遵安排王生在一间客房住下,自己则回房休息。第二天一早,陈遵早早地起床,派人去后院把车轮取了出来,安装好马车,然后来到王生的客房,叫醒王生。
王生醒来后,看到马车已经修好,心中又惊又喜。陈遵笑着对王生说:“王先生,昨日多有冒犯,还望先生不要见怪。我实在是舍不得先生走,才想出这个办法留先生一晚。今日先生可以安心上路了。”王生听了,心中感动不已,他握住陈遵的手,说道:“陈兄如此热情好客,真是让我敬佩。昨日与陈兄一醉方休,也让我收获颇丰。他日若有机会,定当再来与陈兄相聚。”
说完,王生登上马车,与陈遵挥手告别。陈遵站在府门前,望着王生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不舍。
这件事很快在陈留郡传开了,人们都对陈遵的热情好客和留客的方式津津乐道。后来,这个典故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闭门投辖”。其中,“闭门”指的是陈遵把王生留在家中,“投辖”则是说陈遵派人卸下王生马车的轮子(辖是车轴两端的键,用来固定车轮),使其无法离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闭门投辖”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不再仅仅局限于描述主人热情留客的行为,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主人热情好客,为了挽留客人而不惜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体现出主客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后世的文化中,“闭门投辖”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许多文人墨客在描写朋友之间的情谊或者主客相聚的场景时,都会引用这个成语,以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在《醉时歌》中写道:“儒于吾辈有何关,孔孟行地目无看。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饭不足。源事夫子如父兄,昼夜苦学长逢掖。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空床催雨脚。张公九衢云沙蔽,生马神驹羽耳立。尔者太贫张卫公,我则何僻郑广文。高歌送君出,云洞杳难期。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闻孔丘泣幽谷,惟见伯夷、叔齐采薇。得米如得珠,呼童烹鸡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无才类彭殇。空里浮香觅诗句,醉中挥墨写文章。儒于吾辈有何关,孔孟行地目无看。闭门投辖君莫怪,且尽杯中琥珀光。”诗中“闭门投辖君莫怪”一句,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成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尽情畅饮的欢乐场景。
又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送郑户曹》中也有“闭门投辖情何厚,倒屣迎宾意更真”的诗句,同样用“闭门投辖”来形容主人的热情好客。
“闭门投辖”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热情好客精神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和主客之间深厚的情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在当今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闭门投辖”所蕴含的热情好客、真诚待人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当我们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时,不妨以陈遵为榜样,用真诚和热情去对待每一位客人,让客人在我们的家中感受到温暖和舒适,让友情在推杯换盏之间更加深厚。
同时,“闭门投辖”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珍惜那些真诚对待我们的人。就像王生虽然一开始对陈遵的留客方式有所顾虑,但最终还是被陈遵的热情所打动,与陈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会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友好和重视,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受,用心去感受这份情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闭门投辖”这个成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铭记这个成语,传承其中的精神,让热情好客、真诚待人的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代代相传。
关键词:闭门投辖、陈遵、王生、成语典故、热情好客、历史文化
简介:本文讲述了东汉时期陈遵为挽留学者王生,派人卸下其马车轮子使其无法离开的成语典故,该典故演变成“闭门投辖”成语,体现主人热情好客及主客深厚情谊,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提醒人们传承热情真诚待人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