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传》看春秋时礼与法的斗争和分离2023-06-28
简介:本文以《左传》为研究蓝本,深入剖析春秋时期礼与法的斗争和分离现象。通过探讨礼与法在该时期的内涵与地位,分析其在政治、社会生活领域的斗争表现,揭示经济基础、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变革推动下礼与法分离的趋势,并阐述这种斗争和分离对社会秩序、政治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旨在为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转型及法律文化与伦理道德的演进提供独特视角。
刍议伦敦语言学派的思想发展2022-12-14
简介:本文系统梳理了伦敦语言学派的思想发展脉络,从弗斯的语境理论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揭示了该学派将语言视为社会符号系统的核心观点。通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层次理论及及物性系统,阐述了其理论创新的核心逻辑。文章还探讨了伦敦语言学派在应用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等领域的当代影响,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跨学科研究的方向。该研究为理解语言的社会属性与功能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
现象学及其视域中的和谐与和谐等级秩序2024-01-23
简介:本文运用现象学方法,对和谐及其等级秩序展开研究。通过现象学还原揭示和谐在意识中的呈现,借助意向性理论分析和谐构建过程,探讨和谐等级秩序的内在逻辑,包括层次结构、内外和谐关系及动态平衡。该研究深化了对和谐本质的理解,为人类认知、实践和美学艺术创作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共产主义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2025-01-02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核心文本,从共产主义的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实现路径及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四个维度,探讨共产主义离我们的现实距离。文章指出,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异化的否定之否定,其实现依赖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的成熟及生产力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与生态危机的挑战,均表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距离的动态性。最终,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仍是社会进步的核心标准。
人之自由—基于共性与个性的分析2024-11-21
简介:本文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人之自由。指出共性作为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为自由设定边界与框架,同时引导个体树立正确自由观念;个性体现个体独特价值与创造力,是自由彰显源泉,其差异带来自由多样性。共性与个性在自由实现中相互制约、引导,处于动态平衡。深入理解二者关系对正确认识和追求自由意义重大,我们应在尊重共性基础上保障个性发展,鼓励个体为社会共性发展做贡献,实现自由与社会进步统一。
论环境犯罪的严格责任2021-10-28
简介:本文聚焦环境犯罪治理难题,指出传统过错责任原则在应对环境犯罪时存在局限性。通过阐述严格责任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在环境犯罪领域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包括有效惩治犯罪、强化预防功能、适应犯罪特点以及符合刑法原则、有立法实践支持和司法实践需要等方面。进而探讨严格责任在我国环境刑法中的构建路径,如明确适用范围、规定抗辩事由、完善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和合理设置刑罚等,旨在完善环境犯罪刑事责任体系,保护生态环境与公众健康。
浅谈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2022-01-16
简介:本文聚焦骗购外汇罪,先阐述其概念、构成要件等基本犯罪特征,分析司法实践中认定难点与争议点;接着剖析该罪产生原因,包括经济利益驱动、监管漏洞等;随后论述刑罚规定、适用原则及量刑标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犯罪构成与刑罚适用;最后提出预防和打击该罪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法律制度、惩治犯罪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浅析知识产权文化内涵2022-04-17
简介:本文围绕知识产权文化内涵展开研究,首先界定知识产权文化概念,剖析其由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体系构成的要素。接着阐述知识产权文化在促进创新、推动经济、维护公平正义及提升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在公众意识、管理制度、研究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文化研究、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社会改革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2025-06-28
简介:本文聚焦社会改革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犯罪问题,先阐述该形势下农村犯罪现状,包括犯罪类型多样化、主体年轻化、手段智能化。接着从经济、社会、文化层面深入剖析犯罪原因,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控制弱化、文化教育落后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完善防控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家庭建设发挥家庭功能等防控对策,旨在为解决农村犯罪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试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问题2022-12-16
简介:本文从法学视角探讨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问题。首先阐述受教育权内涵及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特殊性,接着分析其现状,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方面问题。然后指出面临的法律障碍,如户籍制度限制、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最后提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对策,包括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责任和促进教育公平,旨在为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诉讼诈骗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2023-05-08
简介:本文围绕诉讼诈骗行为的刑法定性展开深入分析。首先阐述了诉讼诈骗行为的内涵与特征,接着剖析其与普通诈骗罪、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随后探讨诉讼诈骗行为刑法定性的争议,包括是否构成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等不同观点及依据。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诉讼诈骗行为刑法定性的建议,如明确独立罪名、细化构成要件、加强罪名协调和完善司法解释等,旨在为打击诉讼诈骗行为、维护司法公正提供理论支持。
村落权力与社会控制转型—贵州J村追踪调查2020-07-20
简介:本文通过对贵州J村的追踪调查,探讨了村落权力结构的演变以及社会控制方式的转型。研究发现,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J村的权力结构逐渐从家族、宗族主导转向以法律和制度为核心,社会控制方式也由传统的人治向法治转型。这一过程中既存在积极变化也面临挑战。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执法力量建设、法治宣传和教育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等建议,以共同推动村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村民小组长能否成为贪污罪的主体—谈相关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冲突2025-03-16
简介:本文围绕村民小组长能否成为贪污罪主体展开,分析相关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冲突。指出刑法对贪污罪主体的规定及立法解释强调从事公务,而村民小组长非国家公职人员但有管理职权。司法解释将协助政府工作的村民小组长纳入主体范围,与立法解释产生主体认定标准和法律适用范围冲突。冲突原因包括法律规定模糊、农村治理复杂和司法实践需求。提出完善立法解释、统一司法解释、加强司法指导和强化基层监督等协调冲突的建议,以准确认定主体资格,维护法律统一和农村稳定。
从《反垄断法》看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缺陷及其完善对策2021-04-04
简介:本文聚焦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中反垄断执法机构的问题。先阐述执法机构现状,接着剖析其存在独立性不足、协调机制不畅、专业能力欠缺等缺陷,最后从完善设置强化独立、建立协调机制、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完善对策,以促进反垄断执法机构更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体制的重塑2021-01-21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刑事司法解释体制存在的解释主体多元化、权限模糊、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分析域外经验,提出重塑体制的具体路径,包括明确解释主体、规范权限、完善程序、强化监督等,并配套制定专门立法、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司法人员能力等措施,旨在构建科学、统一、高效的刑事司法解释体制,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老年人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研究2020-12-23
简介:本文探讨了老年人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首先分析了老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指出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特殊性。接着阐述了死刑适用在老年人犯罪中的法律困境,包括与罪刑相适应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慎用死刑原则的冲突。然后介绍了国内外老年人犯罪死刑适用的立法与实践,提出了限制死刑适用和采用替代措施的建议。最后总结了老年人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强调了平衡刑罚惩罚功能与人道主义关怀的重要性。
对刑事非法证据的研讨2020-05-15
简介:本文围绕刑事非法证据展开研讨,首先界定其概念与类型,接着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等方面阐述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规则,分析我国现状与问题,如非法证据认定难、排除程序不完善等。最后提出完善路径,包括完善认定标准、优化程序、加强配套措施建设和强化监督机制,旨在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处理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对刑事非法证据的论理研讨2022-10-14
简介:本文围绕刑事非法证据展开论理研讨。首先界定刑事非法证据概念,分析其产生根源,包括制度设计缺陷、执法人员素质与观念问题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接着阐述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如人权保障、程序正义、司法公信力维护理论。然后探讨我国该规则的实施现状与挑战,最后提出完善路径,涵盖立法完善、执法规范、监督强化和司法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旨在为构建合理刑事非法证据处理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刑事诉讼问题与反思2023-08-04
简介:本文聚焦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包括证据收集不规范、辩护权保障不足、司法审查机制缺失等,从立法缺陷、司法路径依赖、社会文化制约三方面分析成因,提出完善证据制度、强化辩护权保障、构建司法审查机制等改革路径,并结合域外经验提出本土化方案,旨在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向公正化、效率化方向转型。
试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主体2020-10-26
简介:本文深入探讨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主体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主体的历史演变、现行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主体制度的建议。文章旨在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