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法学论文 > 浅谈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

浅谈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

云端检票员 上传于 2022-01-16 10:09

浅谈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

摘要:本文围绕骗购外汇罪展开深入探讨,首先阐述骗购外汇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等基本犯罪特征,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难点与争议点;接着剖析该罪产生的原因,包括经济利益驱动、监管漏洞等多方面因素;然后详细论述骗购外汇罪的刑罚规定、适用原则及量刑标准;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预防和打击骗购外汇罪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惩治该类犯罪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骗购外汇罪、犯罪构成、刑罚适用、监管漏洞、打击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汇管理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环节。骗购外汇行为不仅扰乱了国家外汇管理秩序,损害国家利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风险和社会问题。我国《刑法》设立骗购外汇罪,旨在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外汇管理秩序。深入研究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问题,对于准确适用法律、有效惩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骗购外汇罪的基本犯罪特征

(一)骗购外汇罪的概念

骗购外汇罪是指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或者重复使用上述凭证和单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骗购外汇,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

1.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自然人骗购外汇,需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单位骗购外汇,则要求单位整体具有犯罪意志,并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骗购外汇行为。

2.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仍希望或放任骗购外汇结果的发生。过失不构成骗购外汇罪。行为人骗购外汇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如将骗购的外汇用于境外投资、偿还境外债务以逃避监管等。

3.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外汇管理秩序。国家通过制定外汇管理法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管理,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骗购外汇行为破坏了这一管理秩序,导致国家外汇资源的非法流失,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

4.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骗购外汇的行为,且数额较大。骗购外汇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使用伪造、变造的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重复使用上述凭证和单据;以及通过虚构贸易背景、高报进口价格等虚假手段骗购外汇。数额较大是构成本罪的重要条件,具体标准由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三)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难点与争议点

1. 骗购外汇行为的界定

在实际案件中,对于某些行为是否属于骗购外汇存在争议。例如,一些企业通过调整贸易合同条款、改变付款方式等手段,看似合法但实质上规避了外汇监管,获取了不应得的外汇。对于这类行为的性质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主观意图、客观手段以及对国家外汇管理秩序的损害程度等因素。

2. 数额的认定

骗购外汇罪以数额较大作为构成要件,但如何准确认定骗购外汇的数额存在一定困难。在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的骗购外汇案件中,各环节骗购的数额如何计算和累加,以及如何区分合法外汇交易与骗购外汇行为的界限,都是司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共同犯罪的认定

在骗购外汇案件中,常常存在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况。对于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的作用和地位认定,以及如何区分主犯和从犯,需要根据各行为人在骗购外汇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参与程度、对犯罪结果的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三、骗购外汇罪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驱动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外汇资源,以用于境外投资、进口商品或偿还境外债务等,不惜采取骗购外汇的违法手段。通过骗购外汇,他们可以绕过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非法经济利益。

(二)监管漏洞

国家外汇管理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监管漏洞。例如,外汇管理部门在审核报关单、进口证明等凭证和单据时,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手段有限等原因,难以发现伪造、变造或重复使用的凭证。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外汇业务办理过程中,也存在对客户身份和交易背景审核不严的情况,为骗购外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和个人对国家外汇管理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骗购外汇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性。他们认为骗购外汇只是一种违规行为,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从而心存侥幸,实施骗购外汇行为。

(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如汇率的频繁变动,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和决策。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或获取汇率差价,可能会采取骗购外汇等违法手段。

四、骗购外汇罪的刑罚规定及适用

(一)刑罚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骗购外汇,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二)刑罚适用原则

1. 罪刑相适应原则

在适用刑罚时,应根据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规定判处相应的刑罚。确保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做到不枉不纵。

2. 刑罚个别化原则

考虑到不同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犯罪动机、犯罪手段、悔罪表现等因素的差异,在量刑时应体现刑罚的个别化。对于具有自首、立功、认罪认罚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应依法从宽处理;对于累犯、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分子,应依法从重处罚。

(三)量刑标准

1. 数额标准

司法解释对骗购外汇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作出了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骗购外汇数额在五十万美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二千五百万美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但具体标准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

2. 情节标准

除了数额标准外,情节标准也是量刑的重要依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多次骗购外汇的;骗购外汇后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造成国家外汇大量流失的;引起国际外汇市场波动的等。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通常是指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等情形。

五、实际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某公司为获取境外投资所需外汇,通过伪造海关报关单、进口合同等凭证,多次骗购外汇,累计数额达一千万美元。该公司在骗购外汇过程中,与多家银行勾结,利用银行审核漏洞,成功实施了骗购行为。后被外汇管理部门发现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案例分析

1. 犯罪构成分析

该公司主观上具有骗购外汇的故意,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外汇用于境外投资。客观上实施了伪造海关报关单、进口合同等凭证骗购外汇的行为,且数额达到一千万美元,属于数额巨大。同时,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外汇管理秩序,符合骗购外汇罪的构成要件。

2. 刑罚适用分析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该公司骗购外汇数额巨大,应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购外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对于该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应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在量刑时,还应考虑该公司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以及其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因素。

六、预防和打击骗购外汇罪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外汇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宣传、培训讲座等,广泛宣传国家外汇管理法规,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意识,使其清楚了解骗购外汇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自觉遵守外汇管理规定。

(二)完善外汇监管体系

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海关、税务、银行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报关单、进口证明等凭证和单据的审核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加强对外汇交易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防范骗购外汇行为。

(三)强化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外汇管理法规,加强对客户身份和交易背景的审核,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对于涉嫌骗购外汇的交易,应及时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工作。

(四)加大打击力度

司法机关应加强对骗购外汇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骗购外汇犯罪分子。对于重大骗购外汇案件,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执法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骗购外汇行为。

七、结论

骗购外汇罪作为一种严重破坏国家外汇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通过深入研究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问题,明确其构成要件、认定难点和量刑标准,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有效惩治犯罪。同时,采取加强法规宣传、完善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和加大打击力度等综合措施,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骗购外汇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外汇管理秩序。

简介:本文聚焦骗购外汇罪,先阐述其概念、构成要件等基本犯罪特征,分析司法实践中认定难点与争议点;接着剖析该罪产生原因,包括经济利益驱动、监管漏洞等;随后论述刑罚规定、适用原则及量刑标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犯罪构成与刑罚适用;最后提出预防和打击该罪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完善法律制度、惩治犯罪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浅谈骗购外汇罪的犯罪与刑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