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内科学 > 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万事大吉 上传于 2020-08-12 17:41

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一、引言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和运动指导,对于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营养和运动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尿酸生成过多

人体内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源性尿酸生成,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二是外源性尿酸生成,约占20%,主要来自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当体内嘌呤代谢酶异常,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加、次黄嘌呤 -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等,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

(二)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约占2/3,其余1/3通过肠道、胆道等胃肠道排泄。当肾脏功能受损,如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或重吸收尿酸增加时,可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此外,一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阿司匹林等也可影响尿酸的排泄。

三、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指导原则

(一)总体原则

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合理搭配各类营养素。

(二)具体饮食建议

1. 控制总能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总能量。一般来说,肥胖患者应适当减少能量摄入,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消瘦患者则应适当增加能量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建议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即体重指数(BMI)在18.5 - 23.9kg/m²之间。

2.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如肝、肾、心、脑等)、海鲜(如沙丁鱼、凤尾鱼、鱼籽、虾、蟹等)、肉汤(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以及一些豆类(如黄豆、黑豆等)。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尽量避免或严格限制这类食物的摄入。中等嘌呤食物如肉类(猪肉、牛肉、羊肉等)、鱼类(鲈鱼、鳜鱼等)、禽类(鸡肉、鸭肉等)可适量食用,但应注意控制食用量,每周可食用2 - 3次,每次不超过100g。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可放心食用,应保证每日充足的摄入量。

3. 增加水分摄入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在肾脏和尿液中的沉积,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酒精饮料和咖啡等,因为这些饮料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

4.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同时,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0.8 - 1.0g为宜。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适当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5. 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肥胖,影响尿酸的代谢。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建议选择植物油作为食用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超过25g。同时,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如猪油、牛油等。

6. 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薯类等,避免食用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砂糖、果糖等。因为果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增加嘌呤的合成,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加。

7. 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尿酸水平、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摄入蔬菜不少于500g,水果不少于200g。但应注意避免食用含果糖较高的水果,如荔枝、龙眼、榴莲等。

四、高尿酸血症的运动指导原则

(一)运动的好处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尿酸水平。运动还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二)运动原则

1. 循序渐进

高尿酸血症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2. 持之以恒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分5天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

3. 个体化

不同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较弱或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三)具体运动建议

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耐力和代谢能力。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快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适合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每周进行3 - 5次快走,每次30 - 60分钟,速度以每分钟100 - 120步为宜。慢跑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尝试,但应注意控制运动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有关节疼痛的患者。骑自行车也是一种不错的有氧运动,可以选择在户外或室内进行。

2.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降低血尿酸水平。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但高尿酸血症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肌肉损伤。建议每周进行2 - 3次力量训练,每次20 - 30分钟,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器械训练或自身体重训练。

3.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普拉提等。建议每周进行2 - 3次柔韧性训练,每次20 - 30分钟。

(四)运动注意事项

1. 运动前热身

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5 - 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活动关节、慢走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2. 运动中监测

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心率、呼吸等。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3. 运动后放松

运动结束后,应进行5 - 10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拉伸肌肉等,以缓解肌肉疲劳。

4. 避免在痛风发作期运动

在痛风发作期,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应避免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运动。

五、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和运动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营养方面,患者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运动方面,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个体化的原则,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运动前热身、运动中监测、运动后放松以及避免在痛风发作期运动等事项。通过综合的营养和运动干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营养指导运动指导、嘌呤代谢、尿酸排泄、饮食建议、运动原则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包括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两方面。重点给出了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指导原则,涵盖总体原则、具体饮食建议,如控制总能量、限制高嘌呤食物、增加水分摄入等。同时,介绍了运动指导原则,包含运动的好处、原则、具体建议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营养和运动指导,帮助其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