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简历模板
《航空航天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简历模板》
一、个人信息
姓名:张明
性别:男
年龄:30岁
联系电话:+86 138-XXXX-XXXX
电子邮箱:zhangming@example.com
求职意向: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工程师
期望薪资:25K-35K/月
期望工作地点:北京/上海/成都
二、教育背景
2014.09-2018.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
主修课程:高性能计算、并行编程、数值分析、计算机体系结构、航空航天软件工程
毕业论文:《基于MPI的航空航天流体动力学模拟并行优化研究》
2018.09-2021.06 清华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异构计算系统优化、大规模科学计算框架设计
硕士论文:《面向航空航天CFD模拟的GPU-CPU混合计算架构研究》
学术成果:发表SCI论文2篇(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EI会议论文1篇
三、专业技能
编程语言:C/C++(精通)、Python(熟练)、Fortran(熟悉)
并行计算:MPI、OpenMP、CUDA、OpenCL
高性能计算框架:PETSc、Trilinos、Hypre
航空航天软件:OpenFOAM、SU2、Cart3D
系统优化:性能分析工具(VTune、Perf)、内存管理、I/O优化
开发工具:Git、CMake、Docker、Kubernetes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数值优化、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英语能力:CET-6(623分)、专业英语读写流利
四、项目经验
项目一:航空航天CFD模拟并行计算平台开发(2020.03-2021.06)
项目角色:核心开发工程师
项目描述:
1.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航天高性能计算关键技术"课题,负责CFD求解器的并行化改造
2. 设计并实现基于MPI+CUDA的混合并行架构,支持千万级网格的流场模拟
3. 优化求解器性能,使单节点计算效率提升40%,1024节点集群扩展效率达85%
4. 开发可视化监控模块,实时显示计算资源利用率和收敛进度
技术成果:
- 提出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解决非结构化网格计算负载不均问题
- 实现GPU直接存储访问(DMA)优化,减少数据传输时间30%
- 代码被集成到某航天院所内部CFD平台,服务3个型号研制项目
项目二:卫星轨道计算高性能后端系统(2019.07-2020.02)
项目角色:技术负责人
项目描述:
1. 为某航天科技集团开发卫星轨道预报系统的高性能计算后端
2. 设计分布式计算架构,支持1000+卫星的长期轨道演化模拟
3. 实现基于Apache Spark的并行计算框架,处理TB级轨道数据
4. 开发RESTful API接口,与前端可视化系统对接
技术亮点:
- 采用内存计算技术,使单次轨道计算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8分钟
- 设计容错机制,保障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 系统通过GJB 9001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项目三:飞机气动设计优化平台开发(2018.09-2019.06)
项目角色:主要开发者
项目描述:
1. 参与中国商飞"C919后体气动优化"项目,开发参数化建模与优化系统
2. 实现基于伴随方法的梯度计算模块,支持100+设计变量优化
3. 开发自适应采样算法,减少CFD计算次数40%
4. 构建自动化工作流,集成网格生成、求解器调用、结果分析全流程
技术贡献:
- 提出多精度计算策略,平衡计算精度与效率
- 开发Python绑定接口,方便研究人员调用核心功能
- 相关成果应用于C919改进型设计
五、工作经历
2021.07-至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中心 高级软件工程师
工作职责:
1. 负责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计算应用的架构设计与开发
2. 带领5人团队完成3个重点型号的数值模拟后端系统开发
3. 优化集团超算中心作业调度系统,使资源利用率提升25%
4. 开展GPU加速技术研究,在某型号风洞试验模拟中实现3倍性能提升
5. 制定高性能计算开发规范,组织内部技术培训12次
2019.07-2021.06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计算科学实验室 研发工程师
工作职责:
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性能计算与科学工程结合"研究
2. 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性能计算性能预测模型
3. 优化大规模并行应用程序的通信模式
4. 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六、获奖情况
2023年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2022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青年技术能手"
2021年 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20年 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19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创新奖"
七、专业培训
2022.05 NVIDIA DLI深度学习培训认证
2021.11 Intel HPC开发者认证
2020.07 航天科技集团"高性能计算应用工程师"培训
2019.03 清华大学"科学计算与并行编程"高级研修班
八、自我评价
1. 具备扎实的航空航天背景与高性能计算技术功底,6年相关领域开发经验
2. 熟悉航空航天数值模拟全流程,从数学建模到高性能实现
3. 精通多种并行编程模型,有大规模集群优化实战经验
4. 具备优秀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力,开发的系统稳定服务于多个重点型号
5.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曾带领团队完成多个紧急项目
6. 持续关注HPC前沿技术,在GPU计算、异构并行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关键词:航空航天、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并行计算、CFD模拟、MPI、CUDA、OpenFOAM、系统优化、项目经验
简介:本简历详细展示了求职者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计算后端开发方面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教育经历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系统掌握了并行计算、数值分析等核心知识。具备6年相关项目经验,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天科技集团重点型号等项目,熟悉CFD模拟、卫星轨道计算等航空航天应用场景。精通C/C++、Python等编程语言,熟练运用MPI、CUDA等并行计算技术,有大规模集群优化和系统架构设计实战经验。曾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具备优秀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