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纳科诺尔(832522):2025H1业绩承压 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顺利交付绘制固态领域业务宏图

纳科诺尔(832522):2025H1业绩承压 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顺利交付绘制固态领域业务宏图

势均力敌 上传于 2024-01-12 13:51

【纳科诺尔(832522):2025H1业绩承压 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顺利交付绘制固态领域业务宏图】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纳科诺尔(832522.BJ)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锂电池辊压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锂电池极片辊压机、分切机等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深耕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二十余年,产品覆盖动力、储能及消费电子三大锂电池应用场景,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等全球头部电池厂商。2024年,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切入固态电池设备赛道,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固态电解质膜辊压、干法电极制备等核心工艺设备交付能力的企业。

行业层面,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结构性分化阶段。动力锂电池领域,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但高能量密度需求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加速商业化;储能领域,长时储能需求激增带动大容量电芯技术迭代;消费电子领域,硅基负极材料渗透率提升对设备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设备厂商的技术迭代能力成为竞争关键,而纳科诺尔通过提前布局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成功抢占固态电池产业化窗口期。

二、2025H1业绩承压: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

1. 财务数据解析

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12.3%;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滑18.7%。业绩承压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其一,传统湿法电极设备需求受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出现阶段性回落;其二,固态电池设备处于规模化交付前夜,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其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形成挤压,综合毛利率由2024年的38.2%降至35.6%。

2. 细分业务表现

传统业务方面,动力锂电池辊压设备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65%降至52%,储能领域设备收入占比提升至28%,消费电子领域保持稳定。值得关注的是,固态电池相关设备实现收入1.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22%,其中干法电极制备系统贡献超60%。该业务毛利率高达45.3%,显著高于传统业务,成为利润增长新引擎。

3. 客户结构变化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71%降至63%,客户集中度有所下降。新增客户中,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固态电池企业占比达35%,显示公司正从传统锂电池设备商向固态电池全产业链装备供应商转型。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主要来自欧洲储能项目及北美消费电子订单,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

三、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

1. 技术原理与优势

干法电极技术通过物理混合替代传统湿法工艺的溶剂涂布环节,可实现能量密度提升10%-15%、生产成本降低20%-30%、生产周期缩短40%。纳科诺尔研发的第四代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采用双辊压复合工艺,支持电极宽度达1.2米,生产速度突破80米/分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该设备突破了传统干法工艺的均匀性难题,通过动态压力控制系统将面密度波动控制在±1.5%以内,满足固态电池对电极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2. 交付进展与市场反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清陶能源交付首条GWh级干法电极生产线,设备验收一次性通过率达98.7%,创行业新高。客户反馈显示,该产线生产的固态电池极片孔隙率控制在12%-15%区间,与固态电解质浸润性显著优于湿法工艺。目前,公司已与卫蓝新能源、太蓝新能源等5家固态电池企业签订框架协议,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形成3-5条GWh级产线交付能力。

3. 专利壁垒与行业标准制定

公司累计申请干法电极相关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覆盖材料复合、辊压工艺、在线检测等核心环节。2025年3月,公司主导制定的《锂离子电池干法电极制备设备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纳科诺尔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四、固态电池业务宏图:从设备到解决方案的跨越

1. 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战略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升级为固态电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材料预处理、电极制备、电解质成型、电池组装四大环节。2025年推出的固态电池智能工厂方案,集成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仿真、自适应控制等技术,可将产线调试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6周,良品率提升至92%以上。

2. 客户合作深化

与清陶能源共建联合实验室,针对氧化物体系固态电池开发专用辊压设备;为卫蓝新能源硫化物体系电池提供从电极到电芯的全套工艺验证;与德国某知名车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车规级固态电池量产工艺。通过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公司提前锁定未来3-5年订单需求。

3. 产能扩张计划

2025年启动常州二期基地建设,新增干法电极设备年产能20台套,预计2026年达产。同时,在德国设立欧洲技术中心,配套建设本地化服务团队,满足海外客户快速响应需求。产能规划显示,到2027年公司固态电池设备收入占比有望突破50%,成为主要增长极。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技术迭代风险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存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多种体系,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适配不同客户需求。应对措施包括:建立跨技术路线研发平台,与高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储备多元化技术方案。

2. 客户集中度风险

尽管前五大客户占比下降,但固态电池领域客户集中度可能再度提升。公司通过拓展消费电子、航空储能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2025年非车用固态电池设备收入占比已达18%。

3.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海外业务扩张面临关税壁垒、技术出口管制等挑战。公司采取本地化生产策略,在东南亚设立组装基地,核心部件仍由国内供应,平衡成本与合规要求。

六、投资建议与估值分析

1. 短期催化剂

2025年三季度预计完成卫蓝新能源第二条产线验收,四季度启动太蓝新能源项目交付,全年固态电池设备收入有望突破5亿元。传统业务方面,储能领域大电芯设备需求回暖,预计下半年收入环比增长20%。

2. 长期价值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作为核心设备供应商将深度受益。假设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产能达150GWh,公司市场份额保持30%,对应设备收入规模约45亿元,利润空间广阔。

3. 估值水平

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PE为28倍,低于锂电设备行业平均35倍水平。考虑到固态电池业务的高成长性,给予2026年40倍PE估值,目标价上调至4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关键词】纳科诺尔、固态电池、干法电极设备、业绩承压、技术突破、商业化落地全产业链布局估值分析

【内容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纳科诺尔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指出短期承压主要源于传统业务调整与研发投入增加。公司通过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的技术突破,成功切入固态电池赛道,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报告详细阐述干法电极技术的商业化进展、固态电池业务布局及风险应对策略,认为公司长期价值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