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在平衡木上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身体姿态、步伐调整、重心控制等。
2. 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在平衡木上直线行走的技能,保持身体平衡,完成规定距离的行走任务。
3. 部分学生能够在平衡木上进行简单的转弯、变速行走等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如辅助练习、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平衡木上行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和自我调整能力。
2.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在平衡木上行走的正确身体姿态,保持身体直立,头部端正,眼睛平视前方。
2. 学会控制身体重心,通过步伐的调整和身体的微小移动来保持平衡。
(二)教学难点
1. 在平衡木上进行转弯、变速等复杂动作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调整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
2. 克服心理恐惧,在平衡木上自信、从容地行走,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方法
(一)讲解示范法
教师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讲解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的形态和要求。
(二)辅助练习法
利用垫子、标志桶等辅助器材,让学生在地面上进行模拟平衡木行走的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身体平衡的控制方法,为在真正的平衡木上行走打下基础。
(三)分组练习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在平衡木上进行分组练习。小组内成员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动作水平。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四)游戏竞赛法
设计一些与在平衡木上行走相关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如“平衡木接力赛”“平衡木障碍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衡木行走技能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 分钟)
1. 集合整队
教师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吹哨集合学生,要求学生迅速、安静地排成四列横队。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服装穿着,确保学生符合体育活动的要求。
2. 师生问好
教师向学生问好,学生集体回礼,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3. 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平衡木上走,以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
4. 安排见习生
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或受伤的学生,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并协助教师做好教学辅助工作。
5. 热身活动
(1)慢跑:教师带领学生绕着教学场地进行慢跑,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慢跑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调整呼吸,放松身体。
(2)关节活动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身关节的活动,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踝关节运动等。每个动作做 4 - 8 拍,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专门性准备活动:让学生在地面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时间为 2 - 3 分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平衡的感觉,为在平衡木上行走做好准备。
(二)准备部分(7 分钟)
1. 辅助练习——地面模拟平衡木行走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在地面上用粉笔画出两条平行的直线,模拟平衡木的宽度。要求学生沿着直线行走,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步伐均匀,双臂自然摆动,控制身体重心,尽量不偏离直线。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6 - 8 人,依次在模拟平衡木上进行行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动作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如弯腰、低头、步伐过大或过小等。
(3)小组内交流与分享:每组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经验。
2. 辅助器材练习——垫子上的平衡练习
(1)教师介绍练习器材和方法:将垫子铺成一条窄道,宽度略小于平衡木。让学生站在垫子一端,向前行走至另一端。要求学生在行走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尽量不踩到垫子外面。
(2)学生依次进行练习: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依次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挑战自己的平衡能力。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3)增加难度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在垫子上行走的技能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练习难度,如在垫子上设置一些小的障碍物,让学生跨越障碍物行走;或者让学生在垫子上进行转身、变速等动作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三)基本部分(25 分钟)
1. 引入平衡木
(1)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平衡木前,向学生介绍平衡木的规格、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对平衡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进行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完整动作示范:站在平衡木一端,身体直立,头部端正,眼睛平视前方,双臂自然摆动,步伐均匀地向前行走,到达另一端后,安全下木。示范过程中,教师强调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仔细观察动作的细节。
2. 分解动作教学
(1)上木动作:教师讲解上木的动作要领:双脚并拢,站在平衡木一侧,距离平衡木约 20 - 30 厘米。上体微微前倾,双臂向前上方摆动,同时双脚用力蹬地,轻轻跳上平衡木,保持身体平衡。教师进行示范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上木动作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2)行走动作:教师详细讲解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动作要领:身体保持直立,头部端正,眼睛平视前方,不要低头看脚下。双臂自然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保持身体平衡。步伐要均匀、稳定,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避免脚步过大或过小。行走过程中,要根据平衡木的宽度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适时调整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在平衡木的中心位置。教师进行示范后,让学生在平衡木上进行缓慢的行走练习,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控制身体重心和步伐的方法。
(3)下木动作:教师讲解下木的动作要领:当走到平衡木另一端时,双脚靠近平衡木边缘,上体微微前倾,双臂向前下方摆动,同时双脚用力蹬地,轻轻跳下平衡木,落地时要注意缓冲,保持身体平衡。教师进行示范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下木动作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下木动作的安全。
3. 完整动作练习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平衡木上完整行走的练习。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从一端上木,平稳地行走至另一端,然后安全下木。练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克服心理恐惧,逐渐提高行走的速度和稳定性。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小组内成员依次在平衡木上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小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小组的练习秩序,同时观察成员的动作情况,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练习,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
(3)个别指导:对于在练习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动作困难所在,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掌握动作技能。
4. 技能提升练习
(1)转弯行走练习:教师在平衡木上设置一些转弯标志,让学生进行转弯行走练习。要求学生在进行转弯时,身体要适当向转弯方向倾斜,同时调整步伐和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逐渐提高转弯的速度和灵活性。
(2)变速行走练习: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在平衡木上进行变速行走练习,如快走、慢走交替进行。通过变速行走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对重心的控制能力。练习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因速度变化过大而失去平衡。
(3)游戏竞赛——“平衡木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的第一名学生站在平衡木一端,听到教师发令后,迅速上木,平稳地行走至另一端,然后下木跑回,与下一名学生击掌,下一名学生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进行接力。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游戏竞赛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安全第一,确保学生在竞赛中遵守规则,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四)结束部分(8 分钟)
1. 放松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的放松练习,采用深呼吸、慢走、肢体拉伸等方法。让学生闭上眼睛,慢慢地深呼吸,感受空气的进出,放松身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身肢体的拉伸,如颈部拉伸、肩部拉伸、腰部拉伸、腿部拉伸等,每个动作保持 15 - 20 秒,缓解肌肉疲劳。
(2)音乐放松: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躺在垫子上,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放松大脑和身体,进一步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
2. 课堂小结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总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和肯定,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感受和体会,评价自己在平衡木行走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欣赏同伴的优点和进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3)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在平衡木上行走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和运动技能。
3. 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家中的条件,如窄凳、木板等,进行简单的平衡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并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家长在旁陪同。
4. 收拾器材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收拾教学器材,如平衡木、垫子、标志桶等,将器材整理归位,保持教学场地的整洁和有序。
5. 宣布下课
教师向学生宣布下课,学生集体向教师道别,有序离开教学场地。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练习,对在平衡木上行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讲解示范法、辅助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和游戏竞赛法等,学生初步掌握了在平衡木上行走的基本动作要领,部分学生还能够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如转弯、变速行走等,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学生在上平衡木时仍然存在心理恐惧,导致动作紧张、不协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另外,在游戏竞赛环节,部分小组出现了违反规则的情况,说明教师在组织游戏竞赛时,对规则的讲解和监督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规则意识培养,确保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案、平衡木行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简介:本体育教案围绕在平衡木上走这一教学内容展开,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教学目标,指出教学重难点,采用讲解示范、辅助练习、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涵盖开始部分的集合、热身,准备部分的辅助练习,基本部分的平衡木动作教学与技能提升练习,结束部分的放松、小结等环节,并对教学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