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白云机场(600004):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5% 新产能投产在即

白云机场(600004):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5% 新产能投产在即

依依不舍 上传于 2020-08-22 16:36

《白云机场(600004):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5% 新产能投产在即》

一、核心结论:业绩弹性释放,产能扩张驱动长期增长

白云机场(600004.SH)2023年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81.5%,环比一季度增速提升32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国际客流快速恢复带来的免税业务反弹,以及成本控制成效显现。当前公司PE(TTM)为28倍,处于近五年30%分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随着三期扩建工程(2025年投产)及T2航站楼东四指廊(2024年Q3启用)的陆续落地,公司旅客吞吐量上限将从8000万人次提升至1.2亿人次,非航业务收入占比有望突破50%,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建议重点关注国际航线复苏节奏及新产能爬坡进度。

二、财务分析:盈利修复超预期,成本管控显成效

1. 收入端:非航业务成主要增长极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航空性收入12.7亿元(占比44.4%),同比增长28.6%,主要受国内航线起降架次恢复至2019年92%水平驱动;非航收入15.9亿元(占比55.6%),同比增长56.8%,免税业务贡献核心增量。二季度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42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推动免税租金收入环比增长45%。

2. 利润端:毛利率同比提升12.3pct

二季度毛利率达到38.7%,较2022年同期提升12.3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仅低1.5个百分点。成本端通过能源集采、人员优化等措施,单位成本同比下降8.2%。期间费用率控制在14.6%,其中销售费用率因市场推广增加上升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通过数字化改造下降0.9个百分点。

3. 现金流: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转正

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23亿元,主要得益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98天缩短至65天。资本开支方面,三期扩建工程累计投入187亿元,完成总预算的42%,预计2025年投产时将新增两条跑道和T3航站楼。

三、行业背景:国际枢纽价值重估进行时

1. 政策红利释放:国际航线加速恢复

根据民航局数据,2023年7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到38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8%,其中东南亚航线恢复最快(72%),欧美航线受签证因素影响恢复至45%。白云机场作为华南地区唯一国际枢纽,已恢复国际航线82条,覆盖全球45个主要城市,国际航班量占比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3%。

2. 竞争格局优化:区域垄断地位巩固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中,香港机场受制于运力瓶颈(2023年旅客量仅恢复至65%),深圳机场国际航线定位偏区域性,白云机场凭借T1+T2双航站楼、三条跑道的硬件优势,以及广交会等会展资源,在洲际航线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上半年,白云机场国际旅客市场份额提升至38%,较2019年提升5个百分点。

3. 免税市场扩容:消费回流持续演绎

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口岸免税销售额达到215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机场免税渠道占比62%。白云机场与中免集团签订的补充协议显示,当国际客流恢复至70%时,免税提成比例将提升至25%,较疫情前协议更具弹性。预计2025年免税业务收入将达到18亿元,较2022年增长3倍。

四、产能扩张:三期工程打开成长空间

1. 在建项目进度

(1)T3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封顶,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2024年底竣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配备68个近机位,将主要承接欧美远程航线。

(2)东四指廊:2024年三季度投用,新增12个近机位,使T2航站楼保障能力从4500万人次提升至5500万人次。

(3)第四跑道:2025年一季度启用,长度3800米,可起降A380等超大型客机,高峰小时起降架次将从81架次提升至102架次。

2. 产能释放节奏

三期工程投产后,白云机场整体保障能力将达到1.2亿人次/年,较当前提升50%。其中T3航站楼预计贡献增量旅客3000万人次,国际旅客占比有望从23%提升至35%。根据产能爬坡模型,2025-2027年旅客量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2%,非航收入占比将从当前的55%提升至60%以上。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国际客流恢复不及预期

若2024年国际旅客量恢复低于70%,免税提成比例将停留在18%-22%区间,影响非航收入弹性。应对措施包括:深化与中免的动态调价机制,拓展有税商业面积,发展广告、贵宾服务等多元业务。

2. 产能利用率不足风险

三期工程投产后,若旅客量增长滞后,单位固定成本将上升。公司计划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航站楼资源分配,将T1定位为国际精品航站楼,T2定位为国内快线航站楼;引入智能分拣系统,将行李处理效率提升30%。

3. 政策变动风险

航空性收费标准调整可能影响收入。根据最新《民用机场收费标准调整方案》,白云机场作为一类1级机场,起降费标准较二类机场高15%,具备较强定价权。公司已建立收费模型动态监测机制,可及时应对政策变化。

六、估值与投资建议

1. 绝对估值:DCF模型显示合理价值15.8元

假设WACC为7.5%,永续增长率3%,三期工程投产后旅客量CAGR为10%,测算得每股内在价值15.8元,较当前股价有22%上行空间。

2. 相对估值:处于行业低位

与上海机场(PE 35倍)、深圳机场(PE 42倍)相比,白云机场PE为28倍,PB为1.6倍,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考虑到其国际枢纽定位和产能扩张潜力,估值具备修复空间。

3. 投资策略

建议"买入"评级,目标价16.5元,对应2024年30倍PE。重点关注三个催化剂:2024年暑运国际客流突破500万人次;T2东四指廊如期投用;三期工程融资方案落地。

七、财务预测表(2023-2025E)

| 指标 | 2023E | 2024E | 2025E |

|--------------|--------|--------|--------|

| 营业收入(亿) | 58.2 | 72.5 | 89.3 |

| 归母净利润(亿)| 10.1 | 13.8 | 18.2 |

| ROE | 8.2% | 10.5% | 12.8% |

| 经营现金流(亿)| 15.6 | 20.3 | 25.7 |

关键词:白云机场、Q2业绩归母净利润、新产能投产、国际客流、免税业务、三期扩建、估值修复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白云机场2023年二季度业绩表现,指出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5%主要源于国际客流恢复带来的免税业务反弹及成本控制成效。文章详细探讨公司产能扩张计划,包括三期工程及T2东四指廊建设进度,预测新产能投产后旅客吞吐量将提升至1.2亿人次,非航收入占比突破50%。通过财务分析、行业对比及估值模型,认为公司当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建议"买入"评级。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