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宏观经济 > 每周经济观察第38期:近期“以旧换新”政策有何变化?

每周经济观察第38期:近期“以旧换新”政策有何变化?

BlazePetal 上传于 2021-08-13 22:24

《每周经济观察第38期:近期“以旧换新”政策有何变化?》

一、政策背景与前期成效回顾

“以旧换新”政策作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自2009年首次在汽车、家电领域大规模推行以来,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产品,置换节能环保的新型商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2012年首轮家电以旧换新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家电9248万台,回收旧家电9055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同时减少电子垃圾排放约150万吨,体现了政策在刺激消费与环保效益上的双重价值。

进入“十四五”时期,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消费结构升级,政策重心逐步转向绿色智能产品。2022年,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将“以旧换新”与绿色化、智能化深度绑定,推动家电行业向高端化转型。然而,前期政策实施中也暴露出补贴覆盖范围有限、回收体系不完善、地方执行力度差异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能的充分释放。

二、近期政策调整的核心方向

(一)覆盖范围扩容:从家电汽车向全领域延伸

2023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呈现“全品类覆盖”趋势。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除传统家电、汽车外,将政策支持范围扩展至工业设备、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领域。例如,在工业领域,重点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设备更新,预计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在农业领域,对购买新型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的农户给予补贴,助力农业现代化。

这种扩容背后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深层逻辑。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需求巨大,仅制造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就超过5万亿元。通过政策引导,既能激发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又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形成“投资-创新-消费”的良性循环。

(二)补贴力度升级: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

近期政策调整的另一大亮点是补贴标准的显著提升。以家电领域为例,2023年商务部将单件家电补贴上限从过去的200元提高至500元,部分地区如上海、广东对购买一级能效家电的补贴比例达15%。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从3000-5000元提升至8000-10000元,且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车并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额外给予1万元补贴。

补贴资金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地方开展工作,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75亿元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地方层面,31个省份均出台配套政策,如江苏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浙江对智能家居产品给予10%-20%的补贴。这种“中央搭台、地方唱戏”的模式,有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增强了政策落地效果。

(三)回收体系重构:打通循环经济“最后一公里”

针对前期回收环节的短板,近期政策着力构建“回收-拆解-再利用”全链条体系。2023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中转站点,培育100家左右回收骨干企业。具体措施包括:

1. 推动回收企业与电商平台、生产厂家建立逆向物流合作,如京东与格力、美的共建“以旧换新”回收网络,实现“送新拖旧”一站式服务;

2. 规范回收企业资质管理,要求从事废旧家电拆解的企业必须具备环保部门颁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

3. 强化技术支撑,推广物联网、大数据在回收环节的应用,如上海建立“沪换通”平台,实现回收信息全程可追溯。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废旧家电回收量达1.2亿台,同比增长23%,其中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比例从2020年的45%提升至62%。

三、政策效应的多维度解析

(一)消费市场:绿色智能产品成为新增长点

政策刺激下,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品类销售增速显著。2023年1-8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1.4%;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91万辆,同比增长36.2%,占新车销售比例达32.8%。消费者调研显示,超60%的受访者表示“以旧换新”补贴是其购买新能源车的关键因素。

(二)产业升级:倒逼企业技术创新

政策对高能效产品的倾斜,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空调行业为例,2023年主流品牌一级能效产品占比从2020年的35%提升至68%,变频技术普及率超过90%。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等企业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加速高端新能源车型推广,2023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2%。

(三)环保效益:碳减排成效显著

据生态环境部测算,每回收1万台废旧家电,可减少碳排放约1.2吨。2023年通过以旧换新回收的家电,预计实现碳减排超140万吨,相当于种植7800万棵树。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带来的能效提升更为明显,钢铁行业通过置换高炉转炉设备,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5%-20%。

四、政策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一)地方执行差异待弥合

尽管中央层面政策统一,但地方在补贴标准、操作流程上存在差异。例如,部分中西部省份因财政压力,补贴力度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导致“政策洼地”效应。对此,建议建立中央-地方财政共担机制,对欠发达地区给予更高比例的转移支付支持。

(二)消费者认知度需提升

调研显示,仅38%的消费者了解最新以旧换新政策细节,部分人群仍存在“流程复杂”“补贴发放慢”等顾虑。需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企业推广等多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同时简化申请流程,如推广“线上申请-上门回收-补贴直发”模式。

(三)回收企业盈利模式待创新

当前正规回收企业面临成本高、利润薄的困境。建议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生产企业承担部分回收成本;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再制造业务,如将废旧家电中的铜、铝等金属提炼后用于新产品生产,提升资源附加值。

五、未来政策展望

展望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水平提升,区块链技术有望应用于补贴发放和回收追溯环节;二是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商业银行将推出更多“以旧换新”专项贷款产品;三是国际化衔接加强,我国将参与制定全球废旧物资回收标准,推动“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作为连接消费与生产、链接当下与未来的关键政策,“以旧换新”正从单一的刺激手段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其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生态保护”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以旧换新政策、消费升级、绿色经济补贴升级、回收体系、产业转型、碳减排

简介:本文系统梳理近期“以旧换新”政策在覆盖范围、补贴力度、回收体系等方面的核心调整,分析政策对消费市场、产业升级、环保效益的多维度影响,指出地方执行差异、消费者认知度、企业盈利模式等实施挑战,并提出财政共担、流程简化、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对策,展望政策数字化、绿色金融融合、国际化等未来趋势。

宏观经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