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骨科学 > 脚气病治疗方法

脚气病治疗方法

枯藤老树昏鸦 上传于 2023-07-21 06:19

《脚气病治疗方法》

一、引言

脚气病,在医学上并非单纯指足部真菌感染引发的“脚气”(通常称为足癣),而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也称为维生素B1缺乏病。它可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在骨科学领域,虽然脚气病本身不直接等同于骨骼疾病,但长期的维生素B1缺乏可能影响神经功能,进而对骨骼肌肉的正常运动和感觉产生间接影响,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康复进程也与骨骼肌肉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脚气病的治疗方法对于保障患者整体健康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脚气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精制米面,而精制过程中维生素B1大量丢失。例如,过度加工的白米中维生素B1含量仅为糙米的1/3 - 1/4。此外,长期以酒精为主要能量来源,酒精会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和利用,同时酒精性肝病也会影响维生素B1在体内的代谢。

2、需求增加

妊娠、哺乳、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下,人体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增加,若未及时补充,易导致缺乏。

3、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肠结核、克罗恩病等,会影响维生素B1的吸收。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结核药等,也可能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或增加其排泄。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B1在体内以焦磷酸硫胺素(TPP)的形式参与糖代谢过程,尤其是丙酮酸和α -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辅酶,对维持碳水化合物正常代谢至关重要。当维生素B1缺乏时,糖代谢受阻,丙酮酸不能正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导致丙酮酸在体内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同时,神经组织主要依靠糖代谢提供能量,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神经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出现周围神经炎、脑病等症状。在心血管系统,维生素B1缺乏可使心肌能量生成障碍,影响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三、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一)干性脚气病

以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患者常感四肢末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呈对称性分布,从远端向近端发展。严重时可出现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以足下垂和腕下垂为典型表现,影响患者的行走和手部精细动作。

(二)湿性脚气病

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早期可出现心动过速、心界扩大,后期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体检可发现心脏杂音、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征。

(三)混合性脚气病

兼具干性和湿性脚气病的表现,病情较为严重,可同时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危害更大。

(四)婴儿脚气病

多发生于2 - 5个月大的婴儿,常突然发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心力衰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四、脚气病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的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结合饮食史、生活习惯等,可初步怀疑脚气病。如长期食用精制米面、有酗酒史、处于维生素B1需求增加状态等,应高度警惕。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测定是诊断维生素B1缺乏的敏感指标。当维生素B1缺乏时,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降低,加入硫胺素焦磷酸盐后,酶活性升高,通过计算活性升高的百分比可判断维生素B1缺乏的程度。

2、尿液检查

测定24小时尿中维生素B1排出量,正常成人尿维生素B1排出量在25 - 125μg/d,若排出量减少,提示体内维生素B1缺乏。

(三)鉴别诊断

脚气病需与其他引起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疾病相鉴别。如多发性神经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需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病因;心力衰竭需与冠心病、心肌病等引起的心衰相鉴别,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区分。

五、脚气病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维生素B1食物的摄入,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瘦肉、豆类、坚果等。避免长期食用精制米面,提倡食用粗粮。对于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若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添加维生素B1的配方奶粉。

2、去除病因

针对引起维生素B1缺乏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胃肠道疾病、停用影响维生素B1吸收的药物等。对于酗酒者,应劝导其戒酒。

(二)药物治疗

1、维生素B1补充

口服维生素B1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轻症患者,可给予口服维生素B1 10 - 20mg,每日3次。症状较重者,可先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 50 - 100mg,每日1次,待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婴儿脚气病需立即给予维生素B1 1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同时可配合口服维生素B1 5 - 10mg,每日3次。

2、对症治疗

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按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改善心脏供血。对于周围神经炎引起的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肌肉力量增强。

(三)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

可采用针灸、按摩、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针灸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神经功能;按摩可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电刺激治疗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增强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收缩能力。

2、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对于足下垂和腕下垂的患者,可进行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如进行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运动,腕关节的屈伸运动等。同时,可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促进康复。

(四)心理治疗

脚气病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治疗可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六、脚气病的预防

(一)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避免长期偏食精制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可将粗粮与细粮搭配食用,增加维生素B1的摄入。

(二)特殊人群的预防

对于妊娠、哺乳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B1。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者,由于出汗多,维生素B1丢失增加,也应注意补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代谢旺盛,对维生素B1需求增加,需及时调整饮食或补充维生素B1制剂。

(三)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对维生素B1吸收和利用的干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七、结论

脚气病作为一种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虽然不直接属于骨科学范畴,但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骨骼肌肉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准确诊断脚气病,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至关重要。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调整、特殊人群的重点预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以有效预防脚气病的发生。在骨科学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疑似脚气病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预防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脚气病并非单纯足部真菌感染,而是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介绍了其病因包括饮食、需求增加和吸收障碍,发病机制涉及糖代谢受阻。描述了干性、湿性、混合性和婴儿脚气病的临床表现。说明了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重点探讨了包括一般治疗调整饮食和去除病因、药物治疗补充维生素B1和对症治疗、康复治疗物理和运动疗法以及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还提及了预防措施,旨在为脚气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全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