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恒瑞医药(600276):创新药销售亮眼 BD成绩斐然

恒瑞医药(600276):创新药销售亮眼 BD成绩斐然

SmoothScroll 上传于 2021-07-11 15:36

恒瑞医药(600276):创新药销售亮眼 BD成绩斐然

一、公司概况:国内创新药龙头的稳健根基

恒瑞医药成立于1970年,是国内化学制药领域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以抗肿瘤、麻醉、造影剂三大核心业务为支柱,近年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战略转型,逐步从仿制药企业向创新药龙头迈进。截至2023年,恒瑞医药已形成覆盖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药产品矩阵,拥有超过60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15个已进入临床III期或NDA阶段。

财务表现方面,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1.05亿元,同比增长7.26%;归母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10.14%。尽管受集采政策影响,仿制药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但创新药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5%以上,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此外,公司通过BD(商务拓展)合作实现技术授权收入超10亿美元,进一步巩固了现金流优势。

二、创新药销售:核心产品放量驱动业绩增长

1. 肿瘤领域: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持续领跑

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PD-1抑制剂,自2019年上市以来迅速占领市场。2023年,该产品销售额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得益于:

(1)适应症扩展:目前已获批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等8大适应症,覆盖患者群体超200万人;

(2)联合疗法推进:与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药)的联合方案被纳入医保,临床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

(3)国际化突破:2023年获得FDA授予的肝癌孤儿药资格,并启动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

2.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药物矩阵初具规模

恒瑞医药在糖尿病领域布局了瑞格列汀(DPP-4抑制剂)、脯氨酸恒格列净(SGLT-2抑制剂)和胰岛素类似物三大产品。其中,瑞格列汀2023年销售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120%,主要受益于医保谈判降价后患者可及性提升。脯氨酸恒格列净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SGLT-2抑制剂,2023年实现收入3.5亿元,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至12%。

3. 自身免疫疾病:JAK1抑制剂打开新增长极

公司自主研发的JAK1抑制剂SHR0302于2023年获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国产JAK1抑制剂。该产品凭借优效性和安全性优势,上市首年即实现收入2.3亿元,并已启动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适应症的III期临床,未来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

三、BD合作:全球化布局的里程碑式突破

1. 海外授权:技术输出模式成熟化

恒瑞医药通过“License-out”模式实现创新药价值最大化。2023年,公司达成三项重大海外授权合作:

(1)将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在欧美日等地区的开发权益授权给德国默克,首付款1.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达11.5亿美元;

(2)与美国Trellis公司合作开发抗肿瘤药物SHR2554,首付款5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达6.95亿美元;

(3)将EZH2抑制剂SHR2554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权益授权给美国CStone,首付款2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达3.4亿美元。

上述合作累计带来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超20亿美元,不仅验证了公司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后续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

2. 引进合作:补足技术短板

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恒瑞医药通过“License-in”引进前沿技术。2023年,公司从德国Heidelberg Pharma引进靶向Claudin 18.2的ADC药物HDP-101,支付首付款3000万欧元,并获得该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权。此次合作填补了公司在胃癌领域ADC药物的空白,有望与自有管线形成协同效应。

四、研发体系:高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1.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恒瑞医药近五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15%,2023年研发费用达63.46亿元,同比增长13.5%。公司已建成包括上海、成都、连云港、美国新泽西在内的全球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数量超过5000人,其中博士占比超20%。

2. 创新技术平台迭代升级

(1)ADC平台:通过自主开发的连接子-毒素技术,已布局SHR-A1811(HER2 ADC)、SHR-A1904(TROP2 ADC)等10余款ADC药物,其中SHR-A1811已进入III期临床;

(2)双抗平台:构建了YTE抗体、Protac蛋白降解等核心技术,在研双抗药物超过15个;

(3)基因治疗平台:通过收购祐和医药布局CAR-T细胞治疗,首款产品CT041(Claudin 18.2 CAR-T)已获FDA孤儿药资格。

五、国际化战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1. 临床研究全球化

恒瑞医药已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开展超过20项国际多中心临床,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CAMEL-sq研究)达到主要终点,有望成为首个在欧美获批的国产PD-1药物。

2. 生产体系国际化

公司连云港生产基地已通过FDA认证,成都原料药工厂正在申请欧盟GMP认证。2023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达12.3亿元,同比增长45%,主要来自原料药出口和BD合作收入。

六、风险与挑战:集采与竞争压力并存

1. 集采政策影响

公司仿制药业务仍面临集采降价压力,2023年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销售额下滑超60%。尽管创新药占比提升,但短期利润增长仍可能受仿制药业务拖累。

2. 国际化竞争加剧

PD-1/L1赛道已进入红海阶段,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等跨国药企通过降价策略巩固市场,恒瑞医药需加快差异化适应症开发以突围。

3. 研发失败风险

公司目前有超过30个创新药处于临床II期及以前阶段,存在临床失败或数据不及预期的可能。

七、未来展望:创新驱动下的千亿市值征程

1. 短期(1-2年):创新药销售放量与BD收入兑现

预计2024年创新药收入占比将突破50%,卡瑞利珠单抗、瑞格列汀等核心产品持续放量。BD合作带来的里程碑付款有望贡献超5亿美元收入,支撑利润增长。

2. 中期(3-5年):国际化突破与管线价值重估

若卡瑞利珠单抗在欧美获批,预计峰值销售额可达30亿美元。ADC、双抗等新技术平台产品陆续上市,将推动公司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创新”转型。

3. 长期(5年以上):成为全球生物制药领导者

通过持续的技术输出和并购整合,恒瑞医药有望跻身全球Top 20药企行列,市值突破千亿美金。

关键词: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BD合作、PD-1抑制剂、国际化战略、研发体系、集采影响技术授权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其创新药销售增长、BD合作突破、研发体系构建及国际化战略,同时指出集采政策与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并展望公司未来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千亿市值的发展路径。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