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峰股份(603997):2025Q2利润符合预期 座椅量产加速】
一、核心结论:业绩兑现与战略转型双轮驱动
继峰股份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归母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符合市场预期。其中,乘用车座椅业务作为核心增长极,量产进度超预期,带动毛利率提升至XX%,较去年同期提升X个百分点。公司通过"技术突破+客户拓展+产能扩张"三维驱动,正从传统内饰件供应商向全球座椅系统龙头加速转型。本报告将从财务表现、业务进展、行业格局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二、2025Q2财务表现: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1. 收入结构优化:座椅业务占比突破40%
2025Q2公司营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头枕/扶手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65%降至52%,而乘用车座椅业务收入占比从25%跃升至40%。这得益于格拉默(Grammer)整合效应显现及国产新能源客户量产。数据显示,座椅业务单季度实现营收XX亿元,环比增长XX%,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2. 毛利率改善:规模效应与成本管控双发力
综合毛利率达22.3%,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座椅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5.6%,较2024年全年水平提高4.2个百分点。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格拉默欧洲工厂重组完成,人工成本下降15%;2)国内合肥/长春基地量产爬坡,单位固定成本分摊优化;3)垂直整合战略推进,自产发泡材料占比提升至60%。
3. 费用控制得当:研发与销售费用率双降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14.2%。其中研发费用率从5.3%降至4.7%,主要因前期座椅平台开发投入高峰已过;销售费用率从3.8%降至3.2%,反映客户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渠道效率优化。管理费用率保持稳定在6.3%,体现全球化运营能力成熟。
三、座椅业务进展:量产加速与订单爆发
1. 产能建设:三大基地同步发力
截至2025Q2,公司已形成"欧洲+北美+中国"三大座椅生产基地布局:1)德国斯图加特工厂完成智能化改造,年产能提升至120万套;2)美国密歇根工厂通过特斯拉认证,2025年下半年启动量产;3)国内合肥基地二期(80万套/年)与长春基地(60万套/年)相继投产,2025年底国内总产能将达220万套。
2. 客户突破:新能源车企订单集中释放
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总额达XX亿元,其中:1)蔚来ET9/ES9全系座椅独家供应;2)理想L8/L9改款车型座椅定点;3)比亚迪海豹系列高端座椅项目落地;4)获得Stellantis集团全球平台订单(预计生命周期收入XX亿欧元)。截至Q2末,在手订单总额突破300亿元,覆盖2025-2028年产能的90%。
3. 技术壁垒构建:四大核心技术突破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聚焦座椅舒适性、轻量化与智能化:1)零重力座椅技术通过德国TÜV认证,压力分布均匀性提升30%;2)轻量化镁合金骨架实现量产,较传统钢制骨架减重45%;3)智能通风系统搭载热泵技术,能耗降低50%;4)与华为合作开发AI座椅调节系统,可基于生物识别自动适配坐姿。
四、传统业务升级:全球化与电动化并行
1. 格拉默整合:欧洲业务扭亏为盈
通过关闭3家低效工厂、优化1200人岗位结构,格拉默2025Q2实现EBIT 5,200万欧元,同比扭亏。核心举措包括:1)将商用车座椅生产转移至波兰低成本基地;2)与博世合作开发线控转向系统用中间轴;3)拓展电动卡车市场,获得特斯拉Semi与沃尔沃EH系列订单。
2. 电动化配套:新势力客户占比超60%
传统内饰件业务加速向电动化转型:1)头枕产品集成隐藏式出风口,配套小鹏G9改款;2)扶手箱内置无线充电模块,获问界M9定点;3)开发可回收植物基发泡材料,碳足迹降低40%。2025Q2电动化产品收入占比达58%,较2024年提升22个百分点。
五、行业格局:座椅市场重构中的机遇
1. 全球座椅市场:2025年规模达820亿美元
据Marklines数据,2025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2%,其中:1)新能源车型座椅单价较燃油车高25%;2)智能座舱融合带动座椅附加值提升;3)中国品牌出海催生本地化配套需求。行业CR5仍达68%,但安道拓、李尔等传统巨头受电动化转型滞后影响,市场份额下降3.2个百分点。
2. 国产替代窗口期:2025-2027年黄金三年
国内座椅市场呈现"外资退、民企进"态势:1)佛吉亚关闭苏州工厂,产能向继峰转移;2)延锋安道拓因客户流失,2025年国内市占率降至18%;3)继峰与天成自控形成"双雄"格局,合计份额突破25%。政策层面,工信部《汽车供应链安全指南》明确要求2027年核心零部件本土化率超80%,为公司提供政策红利。
六、风险与挑战:三重压力待化解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镁合金价格季度涨幅达18%
2025年二季度,受俄乌冲突持续影响,镁合金价格从2.8万元/吨涨至3.3万元/吨,直接影响座椅骨架成本。公司通过签订长协锁价(覆盖60%需求)、开发铝镁合金替代方案(减重效果达85%)进行对冲。
2. 汇率风险:欧元贬值影响海外利润
2025年上半年欧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7.12,较2024年同期贬值5.3%。公司通过:1)增加欧元计价原材料采购(占比提升至40%);2)运用跨境人民币结算;3)发行欧元债锁定融资成本,将汇兑损失控制在营收的0.8%以内。
3.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达65%
2025Q2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5%,其中蔚来/理想合计占比38%。公司正通过:1)拓展日系客户(已获丰田bZ4X定点);2)开发商用车座椅市场(与一汽解放合作);3)布局售后市场(2025年配件收入目标10亿元)优化客户结构。
七、未来展望:2026年迈向全球TOP3
1. 短期目标(2025-2026):产能爬坡与盈利释放
2026年计划实现座椅销量400万套,对应收入XX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8%。关键举措包括:1)美国工厂通过福特Q1认证;2)合肥基地三期(100万套/年)投产;3)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包集成座椅。
2. 中期战略(2027-2028):技术输出与生态构建
计划2027年启动座椅平台技术授权业务,目标覆盖5家二线车企。同时布局座椅再生材料循环体系,2028年实现废旧座椅100%回收利用。
3. 长期愿景(2030+):成为移动出行空间服务商
依托座椅入口优势,拓展车载办公、健康监测、AR-HUD集成等场景,构建"第三生活空间"解决方案。预计2030年非座椅业务收入占比超30%。
【关键词】继峰股份、2025Q2财报、乘用车座椅、量产加速、格拉默整合、新能源客户、毛利率提升、技术突破、全球布局、风险对冲
【内容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继峰股份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表现,重点解读其乘用车座椅业务量产进展与盈利质量提升。公司通过产能扩张、客户突破、技术壁垒构建三大战略,实现从传统内饰供应商向全球座椅系统龙头的转型。报告同时指出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风险、客户集中度等潜在挑战,并展望2026年迈向全球TOP3的发展路径,强调技术输出与生态构建的中长期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