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股份(605020):制冷剂景气持续上行 含氟聚合物盈利稳步提升》
一、行业背景:制冷剂与含氟聚合物需求双轮驱动
(一)制冷剂行业: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升级
全球制冷剂行业正处于第三代(HFCs)向第四代(HFOs)过渡的关键阶段。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需在2024年冻结HFCs生产配额,2029年起削减35%。2023年国内HFCs配额制正式实施,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CR5达到78%。其中,R32、R125等主流品种因空调、汽车热泵需求增长,价格自2023Q3起持续上行,目前R32价格较年初上涨120%,达到3.2万元/吨,行业毛利率从15%提升至35%。
(二)含氟聚合物:高端化替代空间广阔
含氟聚合物作为战略性新材料,在5G通信、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PTFE(聚四氟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2万吨,同比增长8%,但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超60%。PVDF(聚偏氟乙烯)受益于锂电池粘结剂需求,价格从2021年10万元/吨回落至25万元/吨,仍维持较高盈利水平。FEP(聚全氟乙丙烯)在5G线缆中的应用加速渗透,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
二、公司概况:全产业链布局的氟化工龙头
(一)发展历程与产能布局
永和股份成立于2004年,2021年登陆上交所主板。公司已形成“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拥有浙江衢州、福建邵武、内蒙古乌兰察布三大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底,公司氟碳化学品产能达18万吨,含氟聚合物产能1.2万吨,无机氟化物产能8万吨,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二)股权结构与治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童建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2.3%。管理层具备深厚行业背景,董事长童建国拥有30年氟化工从业经验,总经理傅伟江曾任巨化股份技术中心主任。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2023年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达3.2%,有效绑定利益。
三、核心业务分析:制冷剂与含氟聚合物双引擎
(一)制冷剂业务:配额红利释放,盈利弹性显著
1. 配额获取情况
公司2024年获得HFCs配额4.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8.3%,位居行业第三。其中R32配额1.8万吨,R125配额1.2万吨,R134a配额0.9万吨,结构优化显著。
2. 价格传导能力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市场对标”定价策略,2023年制冷剂业务毛利率达28.6%,较行业平均高5.2个百分点。通过长单协议锁定30%销量,剩余70%随行就市,有效平衡风险收益。
3. 客户结构优势
与格力、美的、海尔等头部空调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前五大客户占比达45%。汽车热泵领域进入比亚迪、特斯拉供应链,2023年车用制冷剂销量同比增长200%。
(二)含氟聚合物业务:技术突破驱动高端化
1. 产品矩阵完善
形成PTFE(6000吨)、PVDF(3000吨)、FEP(2000吨)、PFA(1000吨)四大系列产品。其中,锂电级PVDF通过宁德时代认证,5G用FEP薄膜实现进口替代。
2. 研发实力领先
2023年研发投入1.2亿元,同比增长35%。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突破FEP分子量控制技术,产品熔融指数稳定性达±0.5g/10min,优于国际标准。
3. 成本优势突出
通过自供氢氟酸(产能12万吨)和R22(中间体),含氟聚合物单吨成本较行业低15%-20%。内蒙古基地利用低价电力(0.28元/度),PVDF单吨能耗成本下降30%。
四、财务分析:盈利质量持续改善
(一)收入结构优化
2023年实现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制冷剂占比58%(22.3亿元),含氟聚合物占比25%(9.6亿元),无机氟化物占比17%(6.6亿元)。高毛利含氟聚合物收入占比三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二)盈利能力提升
综合毛利率从2021年的18.7%提升至2023年的25.3%,净利率从7.2%提升至12.8%。ROE(加权)达15.6%,较行业平均高4.1个百分点。
(三)现金流稳健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五年为正,2023年达6.2亿元,同比增长45%。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下,流动比率1.8,偿债能力优异。
五、竞争格局:差异化路径突围
(一)对标巨化股份:全产业链协同
与巨化股份相比,公司制冷剂规模略小(巨化2024年配额6.2万吨),但含氟聚合物技术更优。巨化PVDF以常规级为主,公司锂电级占比达60%,单价高出30%。
(二)对标三美股份:区域布局互补
三美股份聚焦华东市场,公司通过内蒙古基地辐射华北、西北,运输成本降低15%。三美FEP产能5000吨,但公司FEP薄膜已实现量产,附加值更高。
(三)对标东岳集团:技术迭代领先
东岳集团PTFE产能全球第一,但公司FEP、PFA等高端产品已形成技术壁垒。东岳PVDF毛利率22%,公司达35%,主要得益于锂电级产品溢价。
六、成长逻辑:三重驱动打造第二曲线
(一)制冷剂:配额管控下的量价齐升
预计2024-2026年R32价格维持3-3.5万元/吨,公司制冷剂业务利润CAGR达25%。2025年HFOs配额发放后,公司已储备R1234yf技术,有望率先切入汽车空调市场。
(二)含氟聚合物:进口替代加速
计划2025年将含氟聚合物产能扩至3万吨,其中PVDF增至1万吨,FEP增至5000吨。锂电级PVDF需求年增40%,公司市场份额有望从8%提升至15%。
(三)新材料延伸:氟树脂涂料、氟橡胶等
研发氟树脂涂料(耐候性提升3倍)和氟橡胶(耐温性达300℃),目标2026年新材料收入占比超10%。与中车集团合作开发轨道交通用氟材料,打开新增长极。
七、风险提示
(一)政策变动风险
HFCs配额分配方案若调整,可能影响公司市场份额。需密切关注生态环境部后续政策。
(二)原材料价格波动
氢氟酸占成本的35%,若萤石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均价3200元/吨),可能压缩毛利率。
(三)技术替代风险
第四代制冷剂HFOs若推广加速,可能提前替代HFCs。公司需加快R1234yf产业化进程。
八、投资建议
(一)估值分析
采用DCF模型,假设WACC为8.5%,永续增长率3%,合理市值120-130亿元,对应目标价45-48元。当前PE(TTM)18倍,低于行业平均22倍,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二)投资评级
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EPS为1.8/2.3/2.9元,对应PE为20/16/13倍。6个月目标价48元,较当前有25%上行空间。
关键词:永和股份、制冷剂、含氟聚合物、HFCs配额、氟化工全产业链、进口替代、盈利提升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永和股份作为氟化工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出其制冷剂业务受益于HFCs配额制带来的量价齐升,含氟聚合物通过技术突破实现高端化替代,全产业链布局降低生产成本。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ROE领先行业。通过对比巨化、三美等竞争对手,凸显差异化优势。未来成长逻辑包括制冷剂景气延续、含氟聚合物进口替代加速及新材料延伸,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