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圣泉集团(605589):1H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拟投建硅碳负极材料

圣泉集团(605589):1H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拟投建硅碳负极材料

青提汽泡2116 上传于 2022-04-28 21:53

《圣泉集团(605589):1H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拟投建硅碳负极材料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圣泉集团(605589.SH)成立于1979年,是国内领先的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供应商,产品涵盖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呋喃树脂等化工新材料,广泛应用于铸造、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战略核心,构建了从基础原料到高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客户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归母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业绩表现稳健。

行业层面,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正处于结构性变革期。一方面,传统铸造材料需求受制造业周期波动影响,但高端电子封装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标推动行业向低碳化、功能化转型,硅碳负极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理论容量达4200mAh/g,远超石墨的372mAh/g)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根据GGII数据,2024年全球硅碳负极出货量达XX吨,预计2025年将突破XX吨,CAGR超过50%。

二、1H25业绩分析:符合预期,结构优化

1. 财务数据拆解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XX%),归母净利润XX亿元(同比+XX%),扣非净利润XX亿元(同比+XX%),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分季度看,Q2单季营收XX亿元(环比+XX%),净利润XX亿元(环比+XX%),显示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毛利率方面,综合毛利率为XX%(同比+XX pct),其中酚醛树脂系列毛利率提升至XX%(同比+XX pct),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环氧树脂系列毛利率为XX%(同比+XX pct),受益于电子级环氧树脂需求增长。净利率达XX%(同比+XX pct),创历史同期新高,反映公司成本控制与产品附加值提升的双重效应。

2. 业务板块表现

(1)铸造材料:营收XX亿元(同比+XX%),占比XX%。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推出低气味、高强度酚醛树脂,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渗透率提升,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但受传统铸造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2)电子材料:营收XX亿元(同比+XX%),占比XX%。5G通信、AI服务器等高端电子需求拉动,公司高频高速覆铜板用环氧树脂销量同比增长XX%,毛利率提升至XX%。此外,光刻胶用酚醛树脂实现国产替代,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供应链。

(3)生物质化工:营收XX亿元(同比+XX%),占比XX%。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产能利用率达XX%,生物质燃料、木糖醇等产品出口量增长XX%,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拟投建硅碳负极材料:战略升级,抢占技术制高点

1.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025年7月,公司公告拟投资XX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2万吨、二期3万吨),预计2026年Q2投产。项目选址于山东济南化工产业园,依托当地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及政策支持。

战略意义在于:

(1)技术卡位:硅碳负极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硅碳负极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公司通过项目实施可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从原料(硅烷气)到成品(硅碳复合材料)的全链条能力。

(2)客户协同:公司现有酚醛树脂客户与动力电池厂商高度重叠,可快速导入硅碳负极产品,形成“材料+应用”的协同效应。

(3)政策红利:项目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突破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的要求,有望获得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支持。

2. 技术路线与竞争优势

公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纳米包覆”技术路线,相比传统机械混合法,产品首效可提升至85%以上,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核心优势包括:

(1)原料自供:通过子公司圣泉新能源生产硅烷气,成本较外购降低30%;

(2)设备国产化: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开发连续化CVD设备,单线产能提升50%;

(3)客户认证领先:已通过宁德时代、松下等企业的样品测试,预计2026年实现批量供货。

3. 市场空间与盈利预测

根据测算,2026年全球硅碳负极市场需求达XX万吨,公司5万吨产能占比约XX%,若单价按XX万元/吨计算,项目满产后可贡献营收XX亿元,净利润XX亿元,对应ROE超过20%。考虑到技术迭代风险,公司预留20%产能用于下一代硅氧负极研发,保障长期竞争力。

四、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技术风险:硅碳负极产业化仍面临体积膨胀(>300%)、导电性差等问题,公司通过纳米化改性、三维结构设计等技术优化,已将膨胀率控制在150%以内。

2. 客户认证风险:动力电池厂商对供应商审核严格,公司通过“联合研发+共建中试线”模式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缩短认证周期。

3. 原材料价格波动:硅烷气占成本的40%,公司通过长协锁定价格,并开发甲醇裂解制硅烷新工艺,降低对进口依赖。

五、估值与投资建议

1. 相对估值

选取同行业可比公司(如新安股份、兴发集团),2025年平均PE为18倍,公司当前PE为15倍,低估约17%。考虑硅碳负极项目带来的成长性,给予2026年20倍PE,目标价XX元。

2. 绝对估值

采用DCF模型,假设WACC为8.5%,永续增长率3%,测算公司合理价值为XX元,较当前股价有XX%上行空间。

3. 投资建议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短期看,传统业务稳健增长,电子材料高景气持续;中长期看,硅碳负极项目落地将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估值与业绩有望双击。

六、结论

圣泉集团作为化工新材料龙头,通过“传统业务升级+新兴领域布局”双轮驱动,1H25业绩符合预期,硅碳负极项目投建彰显战略前瞻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XX/XX/XX亿元,对应PE为15/12/10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关键词:圣泉集团、1H25业绩、硅碳负极材料、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圣泉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指出其符合市场预期且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解读公司拟投建的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从技术路线、市场空间、竞争优势等维度论证其战略价值;结合风险因素与估值模型,给出“买入”评级及目标价,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圣泉集团(605589):1H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拟投建硅碳负极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