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整合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数概念教学的起始内容。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如1面国旗、2副单杠、3张乒乓球桌等),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字1-5,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本课既是后续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培养数感、符号意识的关键环节。教学需把握三个层次:从实物到图形(点子图)的抽象、从图形到数字的符号化、数字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数量感知依赖直观经验。通过前期调查发现,85%学生能口头数出1-5,但仅32%能正确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15%存在手口不一的计数问题。教学需充分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多感官参与(看、摸、摆、说)突破抽象障碍。需特别注意数字书写规范的渗透,为后续数字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书写数字1-5;理解每个数字表示的数量;会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抽象的认知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3.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字1-5的认读、书写及数量对应
难点:建立数与量的准确对应关系;规范书写数字
五、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PPT、磁性数字卡片(1-5)、计数器、点子图卡片
学具:学具盒(小棒、圆片、图形卡片)、数字描红本、练习卡
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乐园",设置5个活动区域
六、教学过程(40分钟)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数字歌》动画,引导学生跟唱并观察画面中的数字元素
2. 展示主题图:"这是我们的校园,找找图中藏着哪些数字朋友?"(预设:1面国旗、2个小朋友、3朵花等)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1-5这些数字宝宝交朋友"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活动1:数一数,找一找(8分钟)
1. 分组观察主题图,用"√"标记发现的1-5数量事物
2. 汇报交流:
生1:我发现1面国旗
师:谁能用小棒摆出1面国旗的数量?(生摆1根小棒)
师:这个数量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
3. 类似方法学习2-5,强调"几个物体就用数字几表示"
活动2:写一写,记一记(7分钟)
1. 动态演示数字书写(PPT动画展示起笔、运笔、收笔)
2. 儿歌记忆法: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3. 学生书空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握笔姿势
4. 发放描红本,完成数字1-5各2行书写
活动3:摆一摆,说一说(5分钟)
1. 小组合作:用学具摆出1-5的数量,并互相说"几个XX用数字X表示"
2. 展示汇报:
组1:我们摆了3个三角形,用数字3表示
师:谁能用不同的学具表示数字4?
(三)巩固应用(12分钟)
游戏1:数字接龙(3分钟)
教师举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比它多1/少1的数字(如师举3,生说2或4)
游戏2:找朋友(5分钟)
将数字卡片与对应数量的实物卡片分发给学生,音乐起时找朋友配对
练习: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
1. 数一数,连一连(将实物与对应数字相连)
2. 写一写,补全数字(2→□,4→□)
(四)总结拓展(3分钟)
1. 学生分享:"这节课我认识了数字...,学会了..."
2. 教师总结:"数字1-5就像5个好朋友,它们能表示不同数量的物体"
3. 拓展任务: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5表示,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主题图 → 点子图 → 数字
1 ○
2 ○○
3 ○○○
4 ○○○○
5 ○○○○○
书写口诀:
1从右上起,2起笔半圆...
八、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数字1-5描红各2行
2. 数出5种不同物品,用数字表示并画下来
实践作业:
用1-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如:1只小猫钓到2条鱼...)
九、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多感官活动突破抽象难点,90%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数字,但在数量对应环节仍有12%学生出现手口不一。改进方向:增加计数器操作环节,强化"一个一个数"的计数策略;设计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特色说明
本设计整合14篇通用教案精华,突出三大特色:1. 生活化情境贯穿始终,2. 操作活动层次分明(观察-模仿-创造),3. 评价方式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特别设置"数学乐园"情境,将知识学习转化为游戏探索,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关键词:1-5的认识、数概念、一年级数学、情境教学、操作活动、数感培养
简介:本教案针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单元设计,通过校园生活情境导入,采用观察-操作-抽象的教学路径,设计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等多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教案整合14篇通用教案精华,突出生活化、操作化、游戏化特点,配套分层作业与反思机制,旨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