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农学论文 > 苹果品种对腐烂病抗性的研究

苹果品种对腐烂病抗性的研究

LunarMoth60 上传于 2020-11-06 12:04

《苹果品种对腐烂病抗性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苹果不同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室内接种试验等方法,对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苹果树的发病情况、病原菌侵染特点以及抗性机制,旨在为苹果种植中品种选择和腐烂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品种具有较强抗性,深入探究其抗性机制有助于培育更抗病的苹果品种。

关键词:苹果品种、腐烂病、抗性研究、发病情况、抗性机制

一、引言

苹果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可观。然而,在苹果生长过程中,腐烂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腐烂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主要侵害苹果树的枝干,导致树皮腐烂、枝干枯死,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结果和寿命,给苹果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防治苹果腐烂病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选育和推广抗腐烂病的苹果品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深入研究这些差异及其抗性机制,对于指导苹果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选取当地主栽的 10 个苹果品种,包括红富士、嘎啦、秦冠、金冠、国光、乔纳金、藤牧一号、华硕、蜜脆、寒富。每个品种选择生长势相近、树龄为 5 - 8 年的苹果树作为试验对象。

(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

从发病严重的苹果树上采集具有典型腐烂病症状的病斑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将病斑组织切成小块,用 75%酒精消毒 30 秒,再用 0.1%升汞溶液消毒 1 - 2 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 次,接种在 PDA 培养基上,置于 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病原菌长出后,进行纯化培养,用于后续的接种试验。

(三)田间调查

在苹果生长季节,定期对 10 个苹果品种的试验树进行田间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发病株数、发病枝干数、病斑面积等。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 10 株树,记录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其中,病情分级标准为:0 级,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枝干横截面积的 5%以下;2 级,病斑面积占枝干横截面积的 5% - 15%;3 级,病斑面积占枝干横截面积的 15% - 30%;4 级,病斑面积占枝干横截面积的 30%以上。

(四)室内接种试验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苹果枝干,截成长度为 20cm 的段,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表面消毒。将培养好的病原菌菌饼(直径 5mm)接种在枝干表面,用保鲜膜包裹保湿,置于 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个品种重复 10 次,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枝干作为对照。定期观察枝干的发病情况,测量病斑长度,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五)抗性机制研究

1、组织结构观察

取不同抗性品种苹果枝干的健康部位和发病部位,制成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包括皮层细胞排列、木质部导管大小和数量等,分析组织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2、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在苹果生长季节,采集不同抗性品种苹果树的叶片和枝干,测定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的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分析这些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性的相关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田间发病情况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10 个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寒富、华硕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红富士、嘎啦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高,抗性较弱。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不同苹果品种田间发病情况

|品种|发病率(%)|病情指数|

| ---- | ---- | ---- |

|红富士|35.2|28.5|

|嘎啦|32.8|26.3|

|秦冠|25.6|20.1|

|金冠|22.3|18.2|

|国光|20.5|16.8|

|乔纳金|28.7|23.4|

|藤牧一号|26.4|21.5|

|华硕|12.3|8.7|

|蜜脆|15.6|10.2|

|寒富|10.8|7.5|

(二)室内接种试验结果

室内接种试验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寒富、华硕接种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说明这两个品种在室内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抗腐烂病能力。而红富士、嘎啦接种后发病严重,病斑扩展迅速。这进一步验证了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抗性的差异。

(三)抗性机制分析

1、组织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组织结构观察发现,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寒富、华硕,其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木质部导管较小且数量较少;而抗性较弱的品种如红富士、嘎啦,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木质部导管较大且数量较多。紧密的皮层细胞排列可以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较小的木质部导管则限制了病原菌在树体内的传播。

2、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性的相关性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抗性较强的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前后,POD、PPO、PAL 等防御酶的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抗性较弱的品种。这些防御酶和次生代谢物质在苹果树的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OD 可以参与木质素的合成,增强细胞壁的强度;PPO 可以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醌类物质;PAL 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该途径可以合成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如总酚、类黄酮等,这些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寒富、华硕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而红富士、嘎啦等品种抗性较弱。这种差异可能与品种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有关。

从组织结构角度看,紧密的皮层细胞排列和较小的木质部导管有助于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传播,从而提高苹果树的抗病能力。因此,在苹果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考虑选择具有这些组织结构特征的品种。

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防御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高低与苹果树的抗病性密切相关。提高苹果树体内防御酶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可以增强其对腐烂病的抗性。这为通过栽培管理措施或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苹果树的抗病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本研究仅对 10 个苹果品种进行了初步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未来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对更多苹果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同时深入探究其抗性机制,为苹果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 10 个苹果品种的田间调查、室内接种试验以及抗性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寒富、华硕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红富士、嘎啦等品种抗性较弱。

2、苹果品种的抗性与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有关。紧密的皮层细胞排列、较小的木质部导管以及较高的防御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有助于提高苹果树的抗病能力。

3、在苹果种植中,应优先选择抗腐烂病的品种,如寒富、华硕等,以减少腐烂病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或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苹果树的抗病能力。

简介:本文围绕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展开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室内接种试验等方法,对 10 个苹果品种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从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两方面分析其抗性机制。研究发现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显著,部分品种如寒富、华硕抗性较强,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性密切相关,为苹果品种选择和腐烂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