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重复异位妊娠临床分析_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 分析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产史、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本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等。结果 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年龄多在25 - 35岁,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中输卵管切除术占比较高。本次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以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为主,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经精心护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重复异位妊娠给患者带来较大身心伤害,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等,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复异位妊娠、临床分析、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
## 一、引言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 - 2%。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痊愈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随着性观念的开放、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以及盆腔炎症发病率的上升,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复异位妊娠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对重复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 - 202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2 - 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3.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复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即有异位妊娠病史,此次再次出现异位妊娠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经超声检查、血hCG测定及腹腔镜检查等确诊。
### 2.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产史、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本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 三、结果
### 3.1 年龄分布
27例患者中,年龄在22 - 25岁的有5例,占18.52%;25 - 30岁的有15例,占55.56%;30 - 35岁的有6例,占22.22%;35 - 40岁的有1例,占3.70%。可见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5 - 35岁。
### 3.2 孕产史
27例患者中,初产妇有3例,占11.11%;经产妇有24例,占88.89%。其中,有1次流产史的有8例,占29.63%;有2次及以上流产史的有12例,占44.44%。
### 3.3 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
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中,输卵管切除术的有14例,占51.85%;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有8例,占29.63%;保守治疗的有5例,占18.52%。
### 3.4 本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
本次异位妊娠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其中,有停经史的有23例,占85.19%,停经时间在35 - 60天之间;出现腹痛的有25例,占92.59%,腹痛性质多为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或隐痛;有阴道流血的有20例,占74.07%,阴道流血量多少不一,多为少量暗红色血液。
### 3.5 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和血hCG测定。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其中22例在附件区可见不均质包块,提示异位妊娠可能;5例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结合血hCG测定结果(血hCG水平高于正常未孕状态且48小时上升幅度小于50%)及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异位妊娠,后经腹腔镜检查确诊。血hCG测定显示,27例患者血hCG水平均高于正常未孕状态,平均值为(2568.3±1256.7)IU/L。
### 3.6 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有20例,其中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12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8例;药物治疗有7例,采用甲氨蝶呤(MTX)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 3.7 护理措施及效果
#### 3.7.1 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30分钟测量一次并记录。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和气味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心理护理: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担心此次妊娠对身体的伤害以及未来的生育能力。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做好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等。
#### 3.7.2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病情稳定。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食,如米汤、藕粉等,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3)活动指导:术后24小时可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术后48小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下床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加剧、阴道流血增多等异常情况,预防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次,勤换内裤。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3.7.3 药物治疗护理
对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向其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严格按照医嘱给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 3.7.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要向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和性生活卫生,防止盆腔感染。指导患者正确避孕,避免短期内再次怀孕。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经精心护理后,2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30%。
## 四、讨论
### 4.1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输卵管切除术可能会影响同侧或对侧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和解剖结构,增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虽然保留了输卵管,但术后输卵管可能存在粘连、狭窄等情况,也容易导致重复异位妊娠。盆腔炎症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常见原因之一,反复的盆腔感染可引起输卵管黏膜损伤、粘连,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从而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几率。此外,多次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放置、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也可能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关。
### 4.2 临床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5 - 35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性活动较为频繁,且部分女性可能有多次流产史或盆腔炎症病史,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中输卵管切除术占比较高,这可能与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时更倾向于彻底切除病变输卵管以避免再次出血有关。本次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以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为主,与首次异位妊娠相似,但部分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与宫内妊娠流产、急性盆腔炎等疾病相混淆,因此需要仔细鉴别诊断。
### 4.3 护理要点
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术前,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活动指导,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院指导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详细的出院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预防重复异位妊娠的再次发生。
## 五、结论
重复异位妊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伤害。本研究通过对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分析,发现其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异位妊娠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注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做好术前、术后和药物治疗的护理工作;加强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复异位妊娠、临床分析、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 **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年龄分布、孕产史、前次治疗方式、本次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重点阐述术前病情观察与心理护理、术后一般饮食活动及并发症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重复异位妊娠患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