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理新生在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服务、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以促进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干预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职护理新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未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健康。然而,由于高职护理新生面临着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学习方式的改变、职业期望的压力等多重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1. 了解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和程度。
2. 分析影响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 提出促进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干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能较全面地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新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2. 访谈法
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高职护理新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以及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和期望。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通过对SCL - 90量表的统计分析,发现高职护理新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的得分较高,表明高职护理新生在这些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二)不同性别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略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女生情感细腻、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以及男生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采取攻击性行为有关。
(三)不同生源地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来自农村的高职护理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新生。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变化较大,适应难度相对较高。
(四)高职护理新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1. 适应问题
许多高职护理新生反映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对新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感到困惑。例如,大学课程安排相对宽松,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部分新生仍然习惯于中学时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 人际关系问题
在人际交往方面,部分新生存在沟通障碍、孤独感等问题。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室友、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3. 学习压力问题
护理专业课程繁多,实践操作要求高,给新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一些新生担心自己无法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4. 职业认知问题
部分新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不够清晰,对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缺乏了解。他们可能受到社会上一些对护理职业的偏见影响,认为护理工作辛苦、地位低,从而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产生怀疑和动摇。
四、影响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 性格特点
内向、孤僻、敏感的性格特点容易使新生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时产生心理不适。他们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受到挫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2. 自我认知
部分新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放弃努力。相反,一些新生自我期望过高,当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时,又会产生焦虑和失落情绪。
(二)家庭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能会因为学费、生活费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他们担心给家庭带来负担,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过于节俭,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学习活动。
2. 家庭教养方式
过度保护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会使新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经验,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新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家庭关系
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新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相反,家庭关系不和谐,如父母经常吵架、离异等,可能会给新生带来心理创伤,影响其情绪状态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学校因素
1. 学习压力
护理专业严格的课程要求和考核标准,使新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学校没有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新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校园文化,可能会使新生感到孤独和无助,影响其心理适应。
3.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新生建立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同感。如果教师与新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对新生的问题关注不够,可能会使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四)社会因素
1. 社会竞争压力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护理新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他们担心自己毕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从而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
2. 社会观念影响
社会上一些对护理职业的偏见和误解,可能会影响新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例如,认为护理工作是伺候人的工作,地位低下等,这些观念可能会使新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产生动摇。
五、促进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干预策略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体系,系统地向新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
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为新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针对新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讲解和指导。同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拓展训练、心理主题班会等,增强新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1. 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新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能够耐心倾听新生的心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2.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新生。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新生,应及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 优化学习环境
学校应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进度,减轻新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关注新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增强新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关心爱护新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与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加强与新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家庭与社会支持
1. 开展家校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新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新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指导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关心新生的身心健康,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
2. 引导社会观念转变
通过媒体宣传、社会活动等方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护理职业,提高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让新生感受到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高职护理新生在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为了促进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服务、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家庭与社会支持等综合干预策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帮助高职护理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提高心理素质,为未来的护理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介:本文聚焦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新生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其在适应、人际、学习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分析了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咨询、营造环境、强化家校社支持等干预策略,以促进新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