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毕业论文 > 1例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剖宫产率统计分析

1例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剖宫产率统计分析

刘些宁 上传于 2021-03-29 06:39

1例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剖宫产率统计分析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某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为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取了特定时间段内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剖宫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显示,产妇年龄、孕产次、胎儿情况及医疗干预等因素与剖宫产率密切相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产科住院分娩、剖宫产率、统计分析、影响因素、降低策略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剖宫产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娩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剖宫产率的持续上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增加,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剖宫产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婴安全,但过高的剖宫产率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还可能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对于指导临床实践、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某医院产科在特定时间段内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单胎、足月妊娠、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排除标准为:多胎妊娠、早产、有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

2.2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医院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等)、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胎儿情况(如胎位、胎儿大小等)及医疗干预情况(如产程中是否使用催产素、是否进行人工破膜等)。

2.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产妇的基本信息、分娩方式及胎儿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产妇的剖宫产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软件中进行,以P

三、结果

3.1 产妇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产科住院分娩产妇XX例,其中顺产产妇XX例,剖宫产产妇XX例,剖宫产率为XX%。产妇年龄分布在18-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XX岁。孕产次方面,初产妇占XX%,经产妇占XX%。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XX%,高中及中专占XX%,大专及以上占XX%。

3.2 剖宫产率与产妇年龄的关系

将产妇按年龄分为三组:≤25岁组、26-35岁组和>35岁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5岁组剖宫产率为XX%,26-35岁组为XX%,>35岁组为XX%。三组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剖宫产率与孕产次的关系

初产妇与经产妇的剖宫产率比较显示,初产妇剖宫产率为XX%,经产妇为XX%,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4 剖宫产率与胎儿情况的关系

胎儿情况方面,胎位异常、胎儿过大及胎儿窘迫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胎位异常产妇的剖宫产率为XX%,胎儿过大为XX%,胎儿窘迫为XX%,均显著高于胎位正常、胎儿大小适中及无胎儿窘迫的产妇(P

3.5 剖宫产率与医疗干预的关系

医疗干预方面,产程中使用催产素、进行人工破膜及实施产钳或胎头吸引术的产妇剖宫产率较高。使用催产素的产妇剖宫产率为XX%,进行人工破膜的为XX%,实施产钳或胎头吸引术的为XX%,均显著高于未使用这些干预措施的产妇(P

3.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产妇年龄、孕产次、胎儿情况及医疗干预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岁、初产妇、胎位异常、胎儿过大、胎儿窘迫、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及进行人工破膜是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四、讨论

4.1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且与产妇年龄、孕产次、胎儿情况及医疗干预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产妇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及并发症增加,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对分娩过程存在恐惧心理,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胎儿情况方面,胎位异常、胎儿过大及胎儿窘迫等医学指征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此外,医疗干预的增加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产程中使用催产素、进行人工破膜等干预措施可能增加剖宫产的风险。

4.2 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与建议

针对剖宫产率上升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一是加强孕期保健教育,提高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和信心,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二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产科医生的临床技能和判断能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三是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产妇的意愿和选择,同时提供科学的分娩建议;四是建立剖宫产率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某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剖宫产率与产妇年龄、孕产次、胎儿情况及医疗干预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与建议。未来应继续加强孕期保健教育、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患沟通及建立剖宫产率监测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以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简介

本文通过对某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选取了特定时间段内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发现产妇年龄、孕产次、胎儿情况及医疗干预等因素与剖宫产率密切相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与建议,为指导临床实践、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