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语文教案 > 创编儿歌“手影歌”(精选3篇)

创编儿歌“手影歌”(精选3篇)

橘子味航线2113 上传于 2025-02-13 22:58

《创编儿歌“手影歌”(精选3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手影艺术的基本原理,掌握通过手势变化创造简单手影形象的方法。

(2)学习儿歌的押韵规律与节奏特点,能根据手影动作创编简短儿歌。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3首不同主题的手影歌创编与表演。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仿与创作,培养形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互动游戏与角色扮演,提升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传统手影艺术的趣味性,激发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影动作的规范性与儿歌语言的韵律感结合。

难点:根据手影形象设计贴切、生动的歌词内容。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手影艺术视频、经典儿歌音频)。

2. 手电筒、白色幕布(或墙面)、彩色卡纸(制作手影道具)。

3. 儿歌创编模板卡片(含节奏型、押韵提示)。

4. 学生分组材料:手影图示卡、歌词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手影艺术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光影变化。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或物品?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

2. 教师现场演示“小狗”“兔子”“老鹰”等基础手影,学生模仿练习。

(二)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15分钟)

1. 手影艺术原理:

(1)光源、手部动作与投影面的关系。

(2)通过手势组合创造复杂形象(如“孔雀开屏”需双手配合)。

2. 儿歌特点分析:

(1)播放《两只老虎》《小星星》等经典儿歌,总结押韵规律(如AABB、ABAB)。

(2)分析儿歌语言特点:简洁、重复、富有节奏感。

3. 手影与儿歌结合示例:

教师演示“小猫手影”,配以自编儿歌:

“小猫小猫喵喵叫,/ 尾巴翘翘耳朵翘,/ 白天睡觉晚上闹,/ 老鼠见了赶紧逃。”

(三)分组创编活动(20分钟)

1. 任务布置:

每组选择一种手影主题(动物、自然、生活),创编一首4句儿歌,并设计配套手影动作。

2. 创编步骤:

(1)确定主题:如“蝴蝶”“太阳”“小船”。

(2)设计手影:用卡纸辅助或纯手势创造形象。

(3)编写歌词:参考模板卡片,注意押韵与节奏。

(4)排练表演:分配角色(手影操作者、歌唱者、旁白)。

3. 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提示注意动作与歌词的同步性。

(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

1. 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组观察并记录亮点。

2. 多元评价:

(1)自评:创作者说明设计意图。

(2)互评:从“创意性”“配合度”“语言美”三方面打分。

(3)师评:总结共性问题,表扬突出表现。

3. 精选3篇优秀作品展示:

作品一:《小鸭游泳》

手影动作:双手拇指相扣,其余手指扇动如鸭翅。

歌词:“小鸭小鸭嘎嘎嘎,/ 摇摇摆摆跳下水,/ 扑通扑通游得快,/ 太阳公公笑哈哈。”

作品二:《月亮船》

手影动作:双手交叠成弧形,指尖轻晃如船摇。

歌词:“月亮船呀弯弯翘,/ 载着星星水上漂,/ 晚风轻轻吹口哨,/ 带我梦游云霄。”

作品三:《小树苗》

手影动作:一手竖掌为树干,另一手五指张开为树冠。

歌词:“小树苗呀快快长,/ 伸伸懒腰晒晒太阳,/ 雨点来了张张嘴,/ 变成大树护家乡。”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知识总结:手影艺术与儿歌创作的结合要点。

2.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3. 课后作业:

(1)与家人合作创编一首“家庭手影歌”。

(2)收集3种民间手影造型,尝试配以新歌词。

五、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动手实践与语言训练的结合,学生参与度高,作品富有童趣。

2. 改进方向:部分学生因手部灵活性不足影响创作,可增加课前手势操练习。

关键词:手影艺术、儿歌创编语文教学合作学习、传统文化

简介:本教案以手影艺术为载体,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手势变化与语言韵律创编儿歌。精选3篇学生作品展示不同主题的创作思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旨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及审美能力。

《创编儿歌“手影歌”(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