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生物教案 >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精选15篇)

FrostFable 上传于 2020-07-28 18:30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2. 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能通过实例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2. 提升归纳总结生物特征的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的意识。

2. 体会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及其内涵。

2. 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应激性”与“适应性”的区别与联系。

2. 区分生物现象与非生物现象的边界。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物特征的定义与内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如含羞草、向日葵)分析生物特征。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病毒是否属于生物”等争议性问题。

4. 实验观察法:观察种子萌发、蚯蚓行为等实验现象。

5. 多媒体辅助法:播放生物特征相关视频(如植物向光性、动物迁徙)。

四、教学过程(精选15篇核心设计整合)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情境导入:展示“沙漠中的骆驼刺”与“塑料假花”的图片,提问:“哪些是生物?判断依据是什么?”

2. 生活实例:列举“含羞草受触碰闭合叶片”“向日葵朝向太阳”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独特性。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1. 生物的七大特征

(1)新陈代谢

定义: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实例:植物光合作用、动物呼吸作用。

对比:非生物(如石头)无物质能量交换。

(2)应激性

定义: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实例:含羞草闭合、膝跳反射。

误区澄清:应激性≠适应性(应激性是即时反应,适应性是长期结果)。

(3)生长发育

定义:生物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实例:种子萌发成幼苗、蝴蝶蜕变。

(4)繁殖

定义: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类型:有性繁殖(如人类)、无性繁殖(如细菌分裂)。

(5)遗传变异

遗传:亲子代间性状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

变异:亲子代间或同代个体间的差异(如人类肤色差异)。

(6)适应环境

定义:生物形态、结构、行为与环境相适应。

实例:北极狐的厚毛、仙人掌的刺。

(7)影响环境

定义:生物活动改变周围环境。

实例:蚯蚓松土、森林调节气候。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对比

表格对比:

特征 生物 非生物

新陈代谢 有 无

应激性 有 无

繁殖 能 不能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判断题:

(1)钟乳石生长属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

2. 案例分析:

“机器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否属于生物?”

引导:机器人无新陈代谢、繁殖等特征,故非生物。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思维导图:师生共同构建生物特征知识框架。

2. 重点回顾:强调“应激性”与“适应性”的区别、“病毒是否属于生物”的争议。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基础题:列举3种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拓展题:调查校园内10种生物,记录其适应环境的特征。

3. 实践题:种植绿豆,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

五、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生活实例与实验观察,学生能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2. 改进方向:对“病毒是否属于生物”的讨论可引入更多科学证据(如病毒依赖宿主繁殖)。

3. 学生反馈:85%学生能准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但对应激性与适应性的理解仍需加强。

六、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1. 新陈代谢(物质能量交换)

2. 应激性(对外界刺激反应)

3. 生长发育(由小到大)

4. 繁殖(产生后代)

5. 遗传变异(相似与差异)

6. 适应环境(形态行为适应)

7. 影响环境(改变周围)

生物 vs 非生物:新陈代谢、繁殖是核心区别

关键词:生物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简介:本教案围绕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展开,通过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方法,系统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教案整合15篇精选设计,突出知识重点与难点,结合生活实例与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生态保护意识,适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