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妇产科学 > 宫颈癌5488264-课件

宫颈癌5488264-课件

烟雨江南 上传于 2020-08-27 08:34

《宫颈癌5488264-课件》

一、引言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新增宫颈癌病例约60万例,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5左右。尽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手段不断完善,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本课件旨在系统阐述宫颈癌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为妇产科医生及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料。

二、宫颈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已知的HPV有2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HPV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在宫颈上皮细胞内长期潜伏,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

(二)其他危险因素

1. 性行为因素: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16岁)、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等,可增加HPV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2. 生育因素:早婚、早育、多产等,可能影响宫颈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增加宫颈损伤和感染的机会,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3. 吸烟:吸烟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是非吸烟女性的2 - 3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宫颈局部的微环境,促进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

4. 免疫功能低下:患有艾滋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疾病或药物,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无法有效清除HPV感染,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三、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与死亡率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医疗资源、筛查普及程度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健康意识、筛查覆盖率等因素有关。

(二)年龄分布

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双峰状分布,第一个高峰在35 - 39岁,第二个高峰在60 - 64岁。近年来,随着性行为的开放和HPV感染的年轻化,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三)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医疗资源丰富、筛查普及程度高,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匮乏、筛查覆盖率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

四、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症状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即在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阴道流血。

(二)晚期症状

1. 阴道流血:晚期宫颈癌患者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2. 阴道排液:患者可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3. 疼痛:当癌肿累及盆腔组织、压迫输尿管或直肠时,可出现下腹、腰部或大腿部的疼痛。

4. 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三)体征

1. 外生型宫颈癌:可见宫颈赘生物,呈菜花状、乳头状或溃疡状,质脆,易出血。

2. 内生型宫颈癌: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如桶状。

3. 晚期宫颈癌:癌组织坏死脱落可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有恶臭。癌肿侵犯阴道壁可见阴道壁有赘生物;侵犯宫旁组织可使子宫固定;侵犯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侵犯直肠可引起便秘或排便困难。

五、宫颈癌的诊断

(一)宫颈细胞学检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巴氏涂片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巴氏涂片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敏感性较低;TCT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宫颈细胞收集到保存液中,经过处理后制成薄层涂片,提高了细胞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二)HPV检测

HPV检测可检测出宫颈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补充手段。目前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杂交捕获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

(三)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是在强光源照射下,通过阴道镜直接观察宫颈和阴道上皮的病变,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阴道镜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HPV检测阳性者。

(四)宫颈活检

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在阴道镜指导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类型和分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五)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附件的情况,判断宫颈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2.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

六、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主要根据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期。具体分期如下:

(一)Ⅰ期:癌灶局限于宫颈

1. ⅠA期: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5mm,宽度<7mm。

2. ⅠB期: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5mm,宽度≥7mm。

(二)Ⅱ期:癌灶超越宫颈,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1. ⅡA期:癌累及阴道上2/3,无明显宫旁浸润。

2. ⅡB期:有明显宫旁浸润。

(三)Ⅲ期:癌灶扩散至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导致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1. ⅢA期:癌累及阴道下1/3,未扩散至盆壁。

2. ⅢB期:癌扩散至盆壁和(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四)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1. ⅣA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2. ⅣB期:有远处转移。

七、宫颈癌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ⅠA - ⅡA期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临床分期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尤其适用于中晚期患者、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等。放射治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放疗方案。

(三)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也可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等,可采用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方案。

(四)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例如,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可先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可采用同步放化疗,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八、宫颈癌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1. 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提高女性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疫苗接种: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可预防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建议9 - 45岁的女性接种HPV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3. 安全性行为:保持单一的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可减少HPV感染的机会。

(二)二级预防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建议21 - 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 - 65岁的女性每5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联合筛查,或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大于65岁的女性,若既往筛查结果正常,可停止筛查。

(三)三级预防

对确诊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对治疗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关键词:宫颈癌、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临床分期、治疗、预防、HPV感染

简介:本课件围绕宫颈癌展开,阐述了其病因以HPV感染为主,还涉及性行为生育等因素介绍了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及地区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说明了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有阴道流血、排液等表现及相应体征;讲解了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诊断方法;依据FIGO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预防涵盖一级预防的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二级预防的定期筛查,三级预防的及时治疗与随访。

《宫颈癌5488264-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